河南名师点评高考语文卷——课标i卷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3572543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名师点评高考语文卷——课标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名师点评高考语文卷——课标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名师点评高考语文卷——课标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名师点评高考语文卷——课标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名师点评高考语文卷——课标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名师点评高考语文卷——课标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名师点评高考语文卷——课标i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名师点评:2015年高考语文卷全国新课标1卷高考新动向“稳中有变,凸显素养”,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的突出特征。“稳”体现在试卷构成、主要题型、考查要点三个方面,与去年、前年基本保持一致。“变”体现在某些试题上,如文言文阅读弃实词辨析,转考文化常识;古诗阅读中第8题考对比阅读,且另一首诗是考纲要求背诵的作品,试卷中并未呈现;大阅读之一的人物传记,文本由“他传”变成“自传”;第15题将沿袭多年的语句排序,换成了选句填空;作文虽然沿用了新材料作文的考查形式,但在文体上要求写一封书信,与往年迥乎不同。这些变化,既有意料中的必然,也有意料外的惊喜,但大抵能出色地体现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

2、精神,更加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如知识积淀、语言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逻辑思维水平、思辨能力、价值判断水准、情感传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检测,预示着高考语文试题会在灵活多样地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道路上继续变革,启发考生在2016年的备考中,要持续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生活现象,丰富情感体验,扩大阅读范围,多进行言之有物、情理兼善的语言表达实践,以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试题新亮点1.文言文阅读的第5题,考查了文化常识。这一新考向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在2015年考试大纲的“题型示例”中已出现了此类题型,指出了备考方向。当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亲近传统文化、初

3、窥传统文化堂奥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2.诗歌鉴赏的第8题,出现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新的对比阅读形式。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文本辨析能力和利用旧知获取新知的能力,还暗考了对经典作品的背诵,新颖而巧妙。3.人物传记由“他传”变“自传”。从文本来看,今年的传记文本跟前几年的传记文本相比,叙事性减弱,学术性增强,不易“读懂”。从试题来看,综合性更强,如第(2)题;加工文本的程度更高,如第(3)题。不论是文本还是试题,都渗透出学术研究的气息。这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与2014年底在全国64所高中开始试水的中国大学先修课所提倡的精神暗合。面对传记阅读的这种变化,考生可适当阅读

4、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术文章,以丰富阅读经验,获取初步的学术思辨、学术探究的能力。4.第15题由排序变成了选句填空,要求从四个语意相近的句子中,选择其一填入横线处。这道题是试卷的一个出彩点,没有所谓的“答题诀窍”,但能有效考查出学生处理文字材料时思维是否谨严周密,对语意的微妙区别能否敏锐发现并精确把握。5.作文。这是今年语文试卷最大的亮点,既有传承,更有创新。从传承方面而言,命题形式依然延续了常规的新材料作文;材料内容紧贴社会生活,体现了高考作文“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品味人生”的一贯导向,也体现了高考作文特殊的“教化”“育人”功能;审题难度继续降低,写作空间更大,不管考生将这封信写给相关人员中的哪一

5、位,只要所述的事情与之贴合,所讲的道理能够成立,都属于合题。更重要的是创新,即在文体上要求写一封书信。书信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灵活采用叙事、议论、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需“套路”,甚至拒绝“套路”;书信更是一种讲求真情实感的文体,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容不得浮夸与虚假。它需要考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认真分析事理,然后妥帖地表达看法;需要调动积累,想方设法将场景描摹得鲜明生动,将道理阐发得令对方信服;需要发动情感,将其灌注于字里行间,让文字真正具有温度,从而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这种类型的写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写作,更是对多年来形成的那一套浮华空洞、无病呻吟、生搬硬套、千篇

6、一律的“考场八股”“拼装作文”的有力反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修辞立其诚”,今年作文的最大功绩,就是尝试着倡导一种有真感情、有真思考的真诚的写作。这,应该是作文改革的大方向。附录: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试题2015年高考试题语文(新课标1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窗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

7、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普惠库、长生库等机构经营。质属动产担保,它的设立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旧契交付抵押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典权存续期间典权人不向出典人支付租金,出典人也不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

8、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通货偏于紧缩,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及,几乎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而且赊买赊卖所涉及人员的关系也异常复杂,触及官家和私人各层面。从其实际效果看,解决了军需、赈济了贫民、加强了流通、满足了财政,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发起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货币币材的复杂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

9、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涌现出诸如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便钱、交子、钱引、见钱公据、关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矾引、香药引等信用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异地凭该票兑取现钱或其他禁榷货物。这些信用票据的行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禁榷专卖品领域能够共利发展,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营的禁榷物品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补给军需、增加收入的目标。便钱、见钱公据和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等信用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这些代表入纳现钱价值的信用票据到指定的地区和入纳地兑取现钱。这

10、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清结。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后来在信用票据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纸币,它们的行用,弥补了货币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使商品经济得到了扩张。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行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

11、低得多。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期发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D宋代的造纸术和

12、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放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B.在宋代,出典人交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根,同时还拥有出租权。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贷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支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

13、(19分)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袺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偹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慧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进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

14、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关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

15、,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5.下

16、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土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博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上书蔡修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博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小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博不畏金人,努力全包太子,金人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