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唱绕口令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356699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唱绕口令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花唱绕口令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花唱绕口令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花唱绕口令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唱绕口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唱绕口令(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增芬西河大鼓花唱绕口令 著名曲艺艺术家马增芬演唱的西河大鼓花唱绕口令,按老北京话说:那叫一个绝!嘴皮子那叫一个溜索!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英国百代唱片公司拟灌制西河大鼓玲珑塔绕口令唱片,因原定的人选焦秀兰一时没找到,便选中了当时年仅十四岁但已崭露头角的马增芬。唱片发行后,并由此大大提高了马增芬的知名度。1954年中央广播说唱团马增 芬将传统相声十八愁绕口令整理成西河大鼓曲词演唱。原相声中不同的绕口令共有十六段,整理时精选了其中七段活泼有趣的加工成西河大鼓曲词表演。1956年由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发行全国。 马增芬 西河大鼓花唱绕口令七段绕口令七种辙韵依次是:一、“六十六岁刘老六”,

2、油求辙。 二、“十道儿黑”, 灰堆辙。三、“出前门往正南”, 言前辙。 四、“板凳宽扁担长”, 江洋辙。五、“姐妹二人去逛灯”,中东辙。 六、“高高山上小庙儿”,遥条辙。七、“闲来没事出城西”,一七辙。 七段绕口令选用七种辙韵,这种唱词辙韵的结构称“花辙”,所以在标题上称“花唱”。一、油求辙绕口令儿顺着我的嘴流,闲来没事儿我遛舌头。在苏州有一个六十六条胡同口,那么住着一个六十六岁刘老六,他倒坐门口儿吃牛头来就啃牛头。这个刘老六,他家有那么六十六座好高楼,在那楼上有那么六十六篓桂花油,在那楼上蒙着六十六匹绿绉绸,绸上绣着六十六个大绒球,楼底下钉着那六十六根儿檀木轴,在那轴上栓着六十六头大青牛,牛

3、旁边儿蹲着那六十六个大马猴。这个刘老六,他坐在门口儿正把牛头啃,打南来了这么两条狗,抢骨头就抢成仇,碰倒了六十六座好高楼,碰洒了六十六篓桂花油,油了那六十六匹绿绉绸,脏了那六十六个大绒球,拉躺下六十六根儿檀木轴,吓惊了六十六头大青牛,吓跑了六十六个大马猴。打南来了一个气不休,手里头拿着一个土坯头,去打狗的头,我也不知道:气不休的土坯头打上这个狗的头,我也不知道:这个狗的头碰坏了气不休的土坯头。打北边儿来了一个秃妞妞,手里头拿着一个油篓口,她去套狗的头,我也不知道:秃妞妞油篓口套住这个狗的头,我也不知道:这个狗的头钻了那个秃妞妞油篓口。狗钻油篓篓油漏,狗不钻油篓篓不漏油。二、灰堆辙一道儿黑,两道

4、儿黑,三四五六七道儿黑,八道儿九道儿十道儿黑。我买了一个烟袋乌木杆儿,我是掐着它的两头儿那么一道儿黑,二姑娘描眉去打鬓,照着镜子两道儿黑,粉皮墙写川字儿,横瞧竖瞧三道儿黑,象牙桌子乌木腿儿,把它放至在了炕上那么四道儿黑,我买了一个小鸡儿不下蛋儿,把它搁在了笼儿里五道(捂到)儿黑,挺好的骡子不吃草,拉到街上六道(遛到)儿黑,我买了一个小驴儿不套磨,给它背上它的鞍骣七道(骑到)儿黑,二姑娘南洼去割菜,丢了她的镰刀八道(拔到)儿黑,月窠的小孩儿得疯病,给他团几的艾球九道(灸到)儿黑,卖瓜子儿的打瞌睡儿,哗啦啦啦洒了这么一大堆了,他的笤帚簸萁不凑手,那么一个儿一个儿十道(拾到)儿黑。3、 言前辙出前门

5、,往正南,有个面铺面冲南,在这面铺外,挂着一个蓝布棉门帘,我摘了他的蓝布棉门帘,我瞧了瞧,这个面铺还是面冲南,给他挂上那个蓝布棉门帘,我瞧了瞧,哟,面铺还是面冲南。4、 江洋辙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这个板凳没有扁担长,这个扁担绑在了板凳上,这个板凳不让扁担绑在了板凳上,这个扁担偏要绑在了板凳上。五、中东辙正月儿里来正月儿正,姐妹二人去逛灯,大姑娘名字就叫粉红女,二姑娘名字就叫女粉红,粉红女穿着这么一件粉红袄,女粉红穿着这么一件袄粉红,粉红女抱着这么一瓶子粉红酒,这个女粉红她抱着这么一瓶子酒粉红,她们姐儿俩找了一个没人境,推杯换盏饮刘伶,女粉红她喝了那粉红女的这个粉红酒,这个粉红女她喝

6、了女粉红的这个酒粉红,粉红女喝了一个酩酊醉,这个女粉红她喝了一个醉酩酊,粉红女揪着一个女粉红来打,这个女粉红抓着一个粉红女来拧,这个女粉红她撕了那粉红女的这个粉红袄,这个粉红女她撕了女粉红的这个袄粉红,姐儿俩打罢了放下手儿,自己买线自己缝,粉红女买了这么一条粉红线,女粉红买了这么一条线粉红,粉红女反缝缝缝粉红袄,这个女粉红她缝反缝缝袄粉红。六、遥条辙高高山山小庙儿,在里头住着一个神道儿,头上戴一顶乌纱帽儿,身上穿一件蓝布罩儿,腰里头系着一根儿草绕儿,足底下蹬着这个靴皂儿,眼睛好象铜炮儿,耳朵好象扇套儿,鼻子好象钌铞儿,他的小嘴儿一张火灶儿,四个小鬼儿抬轿儿,前边儿来了一个胡闹儿,一跪跪在了当道

7、儿,说人家都有那个怀抱儿,怎么我就没有那个怀抱儿,三天给了我的怀抱儿,塑化金身修庙儿,三天不给我那怀抱儿,拆了你的小庙儿,这才吓坏了神道儿,正了一正他的为乌纱帽儿,抖了一抖他的蓝布罩儿,紧了一紧草绕儿,蹬了一蹬靴皂儿,挤呱挤呱铜炮儿,呼扇呼扇扇套儿,呱嗒呱嗒钌铞儿,吧唧吧唧火灶儿,吓得那四个小鬼儿不敢抬轿儿,那么日儿嘣一声挠道儿。七、一七辙闲来没事儿出城西,树木廊林长不齐,一个一,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六五四,三二一,五四三二一,四三二一,三二一(呀),二一一,一个一,数着半天一棵树,一棵树长着七个枝,七个枝结着七样儿果,结的是:槟子、橙子、橘子、柿子、李子、栗子、梨

8、。我一言唱不尽绕口令儿,我唱得不好,您多把意见提。绕口令原是说的,所以有一些下句的末一个字用仄声字押韵,而西河大鼓在规格上要求所有下句的末一个字都用平声字押韵,绕口令中有些儿化韵的词汇也很难上口。马增芬勇于突破旧格律,用数着唱、跳着唱、虚着唱、似说似唱等新方法来演唱,要求三弦伴奏像数板配乐似的快慢跳宕,节奏鲜明,临到结尾,越唱越快,戛然而止。然后转成两句二板:“我一言唱不尽绕口令儿,我唱得不好,您多把意见提。”缓缓结束,听来既有趣又有回味。值得高兴的是;西河大鼓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DNA,而DNA是不能轻易变的,需

9、要我们传承。马增芬(1921年-1987年)【注】马增芬著名西河大鼓演员,她5岁开始学艺,7岁时全家搬到天津以卖艺为生。8岁时开始到地场说书,9岁到茶馆说杨家将,11岁在天津谦德庄茶舍与老艺人唱对口书薛刚反唐、盗马金枪,13岁时同老艺人乔清秀、王佩臣、段德贵等同台演出,同时灌制了玲珑塔、马前泼水、闹天宫等唱片。15岁时同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刘宝全、白云鹏、孙小轩、骆玉笙及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堃、张寿臣等同台演出。解放前她演出的主要传统曲目有杨家将、呼家将、薛刚反唐、隋唐演义、玲珑塔、马前泼水、游湖等。1951年马增芬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唱新书新儿女英雄传、石不烂赶车。1952年进入中国戏曲研究

10、院研究曲艺。1953年到中央广播文工团当演员,曾随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在演出实践中,她对西河大鼓的内容、唱腔以及表演方法都作了大量革新。1956年在全国文艺会演中获演员一等奖。同年在全国西河大鼓流派会议上被誉为独具风格的“马派”创始人之一。1959年在全国曲艺会演中获演员一等奖。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除演唱传统书目外,她还编演了新书唱段如运粮路上、叙家常、邱少云、江竹筠等。曾任中国曲协理事。【注】西河大鼓:由于西河大鼓这个曲种的艺人多是沿着大清河入津,大清河俗呼西河,因而在书写海报时即将其定名“西河大鼓”,沿用至今。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是以冀中语音的自然声韵为基础,吸取某些民歌小调的音乐语汇发展而成的。在音乐结构形式上,约有30余种依附于主曲的乐曲和乐句的唱腔,分别归纳在三眼一板的头板一眼一板的二板和有板无眼的三板等三种板式中,在速度上都可作大幅度的伸缩,有的还派生出多种变格唱法,西河大鼓唱腔和谐流畅,生动活泼,似说似唱,易唱易懂。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大流行地群众的喜爱,出现过马瑞河、朱化麟(朱大官)、毛贲(王振元)、王再堂(转眼王)、张双来、郝英吉、赵玉峰、马连登、王书祥、李全林、马增芬、王艳芬、段少舫等著名艺人,以及响马传、呼家将、薛家将、刘公案、施公案、前后七国、小两口争灯等经典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