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三课时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557942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三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三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三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三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三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三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本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三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这三首古诗词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本教学设计,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情感的达成上,力求通过读、思、议,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思乡氛围,使学者、教者、作者融为一体。在自渎自设计意图: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或喜或悲,或叙或议,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是泊船瓜洲、悟、合作交流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吸纳、积淀丰富的文化素养。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2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3通过应用课后注释、查阅资料、边读

2、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三、课前准备:课件四、课前预习: 1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 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3. 收集思乡的古诗词。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对于王安石,你了解多少呢?1 简介诗人指名介绍王安石,教师适当补充,特别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这位“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虽然出生在江西,却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在南京度过青春时代,在南京三

3、次任知府、两度守孝、两度辞相后居住,在南京先后生活了近二十个年头,逝世后又葬在南京钟山脚下,他的父母兄弟死后也葬在南京,他在南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事迹和壮丽的诗篇。)2 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3剖析题意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绝句(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本诗中作何解释?(停靠)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 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 请学生反复诵读古

4、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1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2)指名读,正音:间、重、还(3)说说古诗大致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从哪几个字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1)“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诗中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

5、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师解释:一道长江水,数重高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和“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旅途,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3)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4)“还”什么意思?读什么音呢?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

6、回的无奈)再读。 (5)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6)谁能把整首诗读一读? (7)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 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 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

7、人吧!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4)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

8、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的春景。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5齐读 (三) 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 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板书:入诗境,悟诗情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板书:欣赏诗歌 2. 拓展阅读余光中

9、乡愁过渡:王安石与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与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学生自读 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四) 作业设计1背诵并默写古诗泊船瓜洲。2. 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 用本节课的学法自学秋思板书设计: 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泊船瓜洲 抓字眼,明诗意 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入诗境,悟诗情这

10、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教学反思: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无数挑战,并且还要接受更多新的挑战,而今天所面临信息化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是否承认,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整个基础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挂图投影,到信息化校园,在这个动态演进过程中,信息化逐步上升为新世纪各国教育变革新标志。这场由新技术革命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正在对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