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3497566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远程研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专题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同步练习及考试评价设计与复习教学研讨模块培训总结专题简介:本专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复习教学研讨,包括复习课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设计思路与策略等;另一部分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评价习题的选取与设计,具体可以分为同步练习和模块考试评价两个层级。关于同步练习的讨论主要聚焦在同步练习的深广度的调控和训练目标的多元化上,模块考试评价的讨论主要聚焦在编制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级教师 支瑶 嘉宾:山东省实验中学 王卫平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张旌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

2、 董军上 部一、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复习课教学设计时应该关注什么?主持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实施5年来,老师不仅完成了新授课内容的教学,也完成了复习课的教学。前面几个专题我们研讨的主要内容是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中问题的解答。在这个专题中我们把目光转向复习课教学,复习课教学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首先我们来看山东、海南的教师的场外采访。看看他们是怎么考虑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的。 师1:我们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复习课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变化。比如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问题,复习时可以设计两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一种方式是给0.1mol/L的氨水,先给出条件再分析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加水、固体、

3、加热等,让学生判断电离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及各种微粒浓度、数量的变化,这是从正向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回顾;另一种分析方式是给出0.1mol/L氨水,不是给出变化的条件,而是给出平衡的移动,或者给出微粒浓度的变化,反推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变化条件。这样不仅能探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就是在复习时要通过情景的设计,突出思维训练。师2:刚才老师说的是对具体知识点的复习。如果是针对整个化学反应原理模块进行复习,我们在刚刚学习完化学反应原理这一章的时候刘老师提出将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的内容结合起来。把这三部分内容进行学科综合的复习。比如我们当时给学生留的寒假作业就非常好:比如复习氧

4、化还原时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个是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第二是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复习概念是要让学生回顾常用氧化剂、还原剂,而电解池、原电池这部分也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要是硫的转化、氮的循环、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等,这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一直体现了氧化还原的原理,第二是进行理论知识,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来复习也比较好。比如我们学过的硫元素、氮元素,结合它们的反应如氮气与氢气结合成氨、二氧化硫与氧生成三氧化硫等来进行化学平衡的复习。王卫平:复习课应该说有不同的复习类型,如单元复习、模块复习、高考复习。我就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一般在

5、高三的单元复习采取的是学案复习课的模式。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一部分属于第一个内容,争取以填空等形式呈现出对核心知识的回顾,以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为例,学生应该点出这样一些重点内容,比如水的电离平衡,包括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应用,还有溶液酸碱性及测定方法,另外还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弱电解质电离平衡认识,及后续的盐类水解等等。这种呈现方式主要是学生在课下完成,课上老师仅就知识之间的衔接以及核心的重点内容做提示。接下来进入学案中例题的讲解,我们会本着以下原则进行:首先控制例题的量。每个单元都会选择34道典型题目,既然是数目这么少的例题,它必须涵盖了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所以例题要求综合性很高,但难

6、度并不是很大,主要就是体现基础概念、符号应用、化学思维方式、方法及呈现出的规律等等。紧接着会有方法或者规律的小总结,一般是作为例题之后的提升。每个例题后都有跟踪训练,这就像课后习题一样,比较有针对性、很直接。课后作业也会留在学案上,课后习题一般是1518个题。习题本着全面、包含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层次,也要兼顾到学生学完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之后他们的思维方法和知识应用的综合能力。单元复习一般分23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在于知识点的回顾、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例题的讲解,由习题反映出的问题我们一般会在后一节或者两节的习题课中进行分析和比对。主持人:刚才王老师以水溶液为例给我们介绍了单元复习课的教学

7、设计。我们发现,老师们不仅能关注到具体知识的复习,也关注到思路方法的提升,同时也关注到教学效率的问题。尤其是山东省,在课时要求比较严格的情况下,将有的内容提到课前,这样提高了效率。另外值得我们借鉴的还有“学案”的方式,我们看到它把知识、例题、规律总结及课后习题都放到这样的一份资料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份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张旌:其实每次老师都是在比较匆忙的情况下去完成复习教学的,这是比较遗憾的。由此也就造成了老师多以知识梳理、辅以练习这样的方式完成一个单元或者模块的复习教学。实际上从一个模块整体的设计角度来看,它应该是统筹安排每一次单元复习到最后模块复习的任务。复习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维的。这个多维目

8、标应该是贯穿始终、逐步深入去实施的。比如一个维度就是建立知识结构,无论单元复习、模块复习还是高考复习,建立知识结构都是比较核心的。而建立知识结构就应该有一些指导性的策略。我们在教学推进中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复习教学从整体架构上来讲应该是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所以我们的知识结构也应纳入实际问题,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还有一个维度是在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直接指向的是实际问题,每一类问题在分类甄别之后应该进入相应的问题解决程序中去。因此,应该在建构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问题进一步拆解,拆解之后建立相应的程序。还有一个维度是要初步体验策略。策略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到综合阶段。这样看来,我们建

9、立知识结构是为了让学生深化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第二个维度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是直接解决应用问题,策略主要是为了将来解决更高阶段的问题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基于这样一个多维度的目标,对目标进行拆解之后把它纳入单元复习、模块复习乃至高考复习中去。从第二点上看,复习教学应该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理清问题结构是核心。董军:我觉得基础阶段的复习还要注意点和面的结合。所谓点和面的结合就是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知识点的应用要紧密结合。另外,基本知识点的应用就是要理解基本规律,后面要强调知识结构的问题。淄博市有这么一种做法,以前我们谈到的“归理式”学案,其实它有一个前置性的学习,特别在复习课中,每一个要素就是我们复习的每一

10、个题目,同学们通过老师的点拨认识到光会背诵叙述、光会做题不行。然后紧接着就是相关的应用,一个知识点要体现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之后还要概括出规律方法及应用策略。这样逐点解决,夯实基础。最后我们要“堂堂清”,即知识间的关系、以及知识在应用中的思想方法要整体地来看,也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化学认识,而不是局限于具体知识点。我们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但不能只局限于此。所以复习课中还要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思想方法的总结、知识应用等方面的总结和升华。二、复习课教学设计策略主持人:通过多维目标的设计让我们体会到复习课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结构的回顾,也包括解决问题程序的梳理以及相应策

11、略的提炼。董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程序,即基于问题进行整个复习课的推进。我们的选题非常重要,那么要选好题目,实际上就要对问题的结构进行分析,提炼出内核,这时再结合外在的信息去筛选题目,只有这样的题目用在教学里,学生才能做到“归理式”,提炼出规律来。刚才主要是针对复习课整体的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关注点进行讨论,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具体课例,看一看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实施中的一些策略。教学课例:电解质溶液复习课【前测】设计问卷的问题如下:物质导电的微观基础是什么?溶液呢?什么叫电解质?如何判断那些物质属于电解质?什么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二者分别包括哪些物质?请分别书写盐酸、醋酸、硫酸、氢硫酸、氢

12、氧化钠、氨水、氢氧化铁的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书写有何要点?以醋酸为例,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因素有哪些?分别如何进行影响的?依据水的电离平衡方程式,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如何影响?水的离子积是什么?如何从不同溶液的角度理解水的离子积?其数值和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水的离子积是多少?pH的定义是什么?常温下其大小和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常见的计算包括:强酸稀释、强酸混合、强碱稀释、强碱混合、强酸强碱混合,计算时把握的要点是什么?什么叫水解?什么样的盐水解?水解有什么样的规律?请分别书写醋酸钠、碳酸钠、氯化铵、氯化铜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水解方程式书写有哪些要点?以氯化铁溶液为例,影响水解

13、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水解能用来解释哪些现象(具体应用)?溶解平衡具体指的是谁建立的平衡?是哪两个过程之间的平衡?利用溶解平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简单进程】步骤具体设计设计意图引入从生活中的泡沫灭火器出发,让学生尝试书写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在学生有障碍时可演示实验,用现象提示学生进行思考。通过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成分和变化的思考,促使学生产生构建分析模型的需求。思维模型的建立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比,让学生关注清楚分析溶液的关键步骤,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总结分析得出电解质溶液分析的思维模型。在学生产生了建模需求之后,如何建模成为任务中心,通过学生自行思考和建立的模型才会更快地为学生接

14、受和应用,所以宜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从学生的分析思路中逐渐得出思维模型。模型的应用1. 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可以发生反应, 请根据你刚刚习得的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反应进行 清楚的分析。 2. “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工艺如下:将 FeSO4溶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 溶液混合,得到含FeCO3 的浊液,再 将浊液过滤,用热水洗涤沉淀.”请写出生成FeCO3 的离子方程式 在模型的应用中让学生逐渐获得成就感,从而形成比较顺畅的思维模式。1中的安排是为了巩固思考模型,而2的出现则是在应用模型的同时,让学生在思考离子之间反应的时要考虑具体信息,以使思考更全面。模型引申和总

15、结碳酸氢根离子在不同示例中的不同变化小结指出模型的普适性,最后对本节课的进程进行总结。张旌:刚才我们看了王老师的这节课的课例的设计思路,我想说一下几点:第一点,王老师做得比较可贵的就是一个前测,这就解决了我们的复习教学是否基于学生的实际这样一个核心。有时候我们设计的问题跟学生的认识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我们之前对学生有一个前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前测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王老师采用了问卷的方式,分析相应结果得出了学生的主要问题,从而确定这个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以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点;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是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这一点做得也非常到位,同时很关注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程序,即思维模型:首先是溶液中微粒种类,微粒之间怎样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如何。从水平上来看是从定性到定量。从整体来看是抓住了学科知识本体之间的结构,然后附着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实际问题结构并进行拆解,形成一个可操作的程序,这对学生是很有帮助的。董军:这节课有一个前测是很好的。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复习课的前期都应该有一个调研,来把握复习方向、复习的具体内容和复习的深广度问题。我们有这样一种做法,在第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发第二节课的学案,学案上有前置性的学习内容,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