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寻梦人(汪福堂).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85612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康路上寻梦人(汪福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康路上寻梦人(汪福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康路上寻梦人(汪福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康路上寻梦人(汪福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康路上寻梦人(汪福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康路上寻梦人(汪福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康路上寻梦人(汪福堂).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康路上寻梦人记义堂镇曾滕村党支部书记滕运德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 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心中只有装着群众的疾苦和欢乐他是小康路上的寻梦人 物欲滚滚的红尘中 一团燃烧的火夜以继日地放出光和热 丹心碧血,为了对党的忠诚 寻寻觅觅,为了田野的丰收 无怨无悔,为了农家的欢乐 他,义堂镇曾滕村党支部书记滕运德 一米七的身高,白皙的面庞,一双充满睿智的眼睛,嘴上总挂着微笑这就是义堂镇曾滕村党支部书记滕运德。那一张张奖状讲述着他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一摞摞荣誉证书解读他带领干部群众奔小康的艰辛历程。宽阔平坦的村级道路四通八达,村民楼房鳞次栉比,养鸡场李鸡鸣人欢,村级负债为零,2003年村集体纯收入

2、突破4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760元,创历史新高几年来,原先并不富裕的名不见经传的曾滕村,各项工作面貌一新,一跃而成为全县遐迩闻名的“三级明星村”。滕运德为此没少操心、少流汗、少吃苦。提起曾滕村的巨大变化,人们自然会把它与村党支部书记滕运德联系在一起,镇领导如实评价他是“坚持学习的带头人,创新管理的能干人”,村民情不自禁地是“一心为民的贴心人,发展经济的引路人”,爱人说他是“无怨无悔的痴心人”。 无怨无悔的痴心人 在滕运德工作笔记的扉页上,可以看到两行醒目的话语我是一名党员干部,不可患得患失。我既然选定了人生的坐标,就无怨无悔,痴心不改。1999年,经党员代表提名,全体党员选举,退伍军人出身

3、的滕运德进入村支部领导班子。滕运德是村里的养鸡能手,年养鸡9000只,纯收入8万元。当时正是他养鸡顺心顺手时,家人你一言我一语,硬是不同意他当村官。爱人说,放着的钱不赚,你偏偏要当村干部,真苕!父亲说,当村干部没有好处,受气挨骂得罪人,一年收入只三四千元钱,千万莫当村干部!孩子也劝他逮现的滕运德语重心长地对家人说:“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个人富了算什么,让乡亲们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才是真正的富裕!”他毅然决然地选定了村官这个吃亏不讨好的职业。 2002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经过“两推一选”,年富力强的滕运德又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从此,他更坚定了造福群众,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信念。围绕

4、“发展经济有本事,解决困难有办法,化解矛盾有权威”的目标,几年来,作为领头雁的滕运德,围绕实现目标,动脑筋,想点子,作文章,为群众为集体创收增收,为为村民排忧解难。多少回朝霞升起,夕阳西下;多少回春雨秋风,夏阳冬雪,他与村民探讨如何富民强村。全村420户人家都留下他的声音,1486亩土地上的旯旯旮旮都留下他的足迹。他是村干部的好同事,却不是妻子的好丈夫。因为,他太忙了,只好把一切家务抛给体弱多病的爱人一人包揽。有人说他家懒外勤,他付之一笑。有一次,爱人旧病复发,需要他陪着到医院检查治疗,可是,他丢不下村里的事,爱人默默无语流泪,自个儿去了医院。因为工作繁忙,他没有陪过爱人小路散步,超市购物,公

5、园游玩,放松心情,享受家的温馨,追寻幸福的感觉。他是领导的好下级,却不是父亲的好儿子。父亲生前多病,有一次,父亲病重住院,需要他陪护,可村里事多走不开,他没能忠孝两全,只好把一个做儿子的孝心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他是群众的好领导,却不是儿子的好父亲。儿子的学习,他从来没过问过。爱人埋怨他:“死心眼儿,家里的事你全抛了。孩子读书,一次也没去看过,你配做父亲吗?”他知道,这是爱人的一时牢骚。对于事业和工作,他尽职尽责,默默奉献,付出太多太多,然而他痴心不改;对于家庭和亲人,他欠得太多太多,然而他无怨无悔。坚持学习的带头人 前些年,有人用这样的顺口溜形容有些村干部:“八两一斤醉不倒,麻将扑克都会搞,三步

6、四步全会跳,卡拉OK唱得好,西装革履好风流,潇洒倜傥多豪放。”然而,这些所谓的“时尚”对滕运德来说,不屑一顾。他认为,上级组织和群众相信自己,把自己推举到村书记岗位上来,决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吃喝玩乐,而应将取之于民的权力用之于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四不”的人,不喝酒,不抽烟,不抹牌,不上舞厅。春去夏至,秋过冬临,成天忙乎着工作之余,学习挤满了他的时间。为了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他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充电”,以扩大视野,提高水平,满足工作需要。白天,他要应付各种会议,接待上级工作检查,指导村里工作;晚上,他在家中的“办公室”挑灯夜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政策、上级文件、农

7、村基层工作指导文献,都是必学内容。在潜心学习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写下了数万字的心得体会。在家中的“办公室”里,学习伴随着他度过了多少个难得的休息日,送走了多少遍五更鸡鸣,迎来了多少回朝霞升起。通过学习,他获得了不少管理知识和科技致富知识,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滕运德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十分注重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学习。一是加强村“两委”一班人的学习。在学习中,做到“两个结合”。首先,在形式上注重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整体学习,自我教育,全员提高。创新学习形式,克服形式的单一性、机械性,注重形式的灵活性、便利性、随机性。二周一次集中学习,工作之余,做到经常性自我学习,不做表面

8、文章,不耍花架子,把学习落到实处。实行学习“三到位”:集中学习一个不缺,做到人员到位;学习有笔记、有体会、有行动、有效果,做到内容到位;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不为日常工作冲淡,做到时间到位。其次,在方法上防止顾此失彼,学习与工作、生活相结合。用学习指导工作和生活,以工作和生活促进学习,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学习做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学。哪一方面不行,就加强哪一方面的学习,使班子成员心中有杆秤,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通过学习,班子成员思想端正了,觉悟提高了,学习使他们破解了心中的一个个谜团,自己为什么要当干部?当一个什么样的干部?怎样才算对得起自己的人格?村委委员陈星火说:“我一不想升官,二不想发

9、财,群众选了我,就要为群众跑跑腿,做点实事。”村主任胡元清说:“我们要当一个利为民所谋的好干部。”文化素质较高,德高望重的支部委员曾祥气说:“怎样才算对得起自己的人格?当然要对得起曾滕父老乡亲,当我们不当干部时,群众能留下依念之情,就足够了。” 二是加强全村党员的培训学习。严格执行县镇村党员培训计划,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培训。以县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对全体党员进行轮训。每月播放农技、农科知识2次,每年每名党员至少接受2次党课教育,集中学习6次,懂得12门实用致富技术。通过学习,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政治修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领头雁。一心为民的贴心人

10、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卖红薯;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做生意。为民排忧解难,扶贫济困,是我的职责;田野的丰收,农家的欢乐,是我的追求。摘自滕运德日记 滕运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时刻放在自己的心坎上,把为群众排忧解难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想为群众之所想,急为群众之所急。 “运德就是我的儿子!我虽然无儿无女,但不必有后人的差,滕书记真是活菩萨!”说到动情处,五保户老人陈氏热泪盈眶。 村里孤寡老人的油盐酱醋柴、生活起居等不无时无刻牵挂着他的心。在他的提议下,村里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每人补贴8001000元,把党的温暖送到五保户心中。他硬是把五保户陈氏当作自己的母亲,尽赡养义务。老

11、人年迈多病,他每日必去,老人的生活起居他亲自过问,他和家人商量好,轮流照顾老人。爱人说:“老滕做得对,人人都要老的,更何况我是干部家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滕运德的带领下,支部成员、党员纷纷当起孤寡老人的干儿子、干女儿,抢着赡养孝道老人们。村里孤寡老人们不缺米,不少油,三五天还有鸡肉吃,个个喜笑颜开,无忧无虑地欢度着幸福的晚年。 一位县教育部门的领导到曾滕小学检查工作时,对曾滕村儿童入学率100给予高度评价。的确,在曾滕,没有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得事情发生。提到这里,曾滕村小学的师生无不对滕运德竖起大拇指:“这多亏了滕书记啊!” 在曾滕村420户人家中,哪一家经济困难,子女没报名,哪一位儿

12、童父母双亡,面临辍学,他都心中有数,了如指掌。3组农户滕传英家境困顿,三个子女都上小学,每学期开学,夫妇俩都为学杂费着急。滕运德知情后,来到滕传英家,安慰夫妇俩。之后,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村小学,用自己的钱给他们报了名。据统计,滕运德任书记的几年中,与学校教师一同走访贫困学生家庭120余次,共捐款3000余元用于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难怪有不少学生喊他“干爷”。这亲切的称呼里,蕴含着滕运德几多无私的爱!流露出孩子们对他无比的尊敬啊! 在曾滕村,人们都说,有滕书记这样的热心人,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和纠纷。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滕运德就是不信这一套。村民滕小宝家庭困难,上有老,下有小,免不了和媳妇碰

13、碰嗑嗑,吵架是常事。为解决滕小宝的家庭问题,滕运德成了他家的常客。有一次,媳妇负气去了娘家,就是不回来。滕运德听在耳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孩子怎能少娘呀!”滕运德和爱人三番五次到滕小宝岳父家,苦口婆心做工作:“天上有水地上流,夫妻吵嘴不记仇。”心诚则灵,金石为开,滕小宝媳妇在滕运德夫妇的耐心劝导下,终于回到了家里。 滕运德夫妇一合计,拿出家中仅有的1.5万元现金,又从信用社给他家贷款2万元,帮他家建起家庭养鸡场。现在,滕小宝年纯收入4万元,走上了小康之路。 在滕运德的帮带下,曾滕村有20来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他以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尊重。人们说,只要有困难,找滕书

14、记保准没错。 如今的曾滕人,漫步在平坦宽阔的“幸福路”上,望着纵横交错的“便民渠”,谁也不会忘记滕运德为此付出的艰辛和洒下的汗水。 滕运德走马上任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人们走在“晴天一把刀,雨天一把糟”的土路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没有一条供村民旱涝保收的水渠,干旱引水困难,下雨一片汪洋,村民在1480亩的耕地上广种薄收,只能解决温饱。解决道路交通问题,挖修水渠确保旱涝保收,一直是滕运德的一块心病。2003年春,滕运德下决心修路挖渠。他的想法得到了干部、党员的积极响应,得到了群从的大力支持。他带头捐资5000元,村里投资25.6万元,没向农户收取一分钱,开工上马,筑路修渠。滕运德身先士卒,

15、带领群众奋战在工地上。他既当指挥,又当民工,一身灰土一身汗,硬是支撑着身体,坚守在岗位上,直到工程完工。如今,四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修成后,极大地方便了村企业原料及工农业产品进出;四条呈井字型结构的水渠修成后,600亩中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每年增产粮食2万多公斤,增长油料19万公斤。“便民路”和“幸福渠”修好后,原来最难上交税费的八、九组村民都积极上交税费。有位老农深有感触地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滕书记为我们办实事好事,我们还能不积极交税吗?”发展经济的引路人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把负债的曾滕村变成经济大村,不让曾滕人脱贫致富,我无颜以告乡亲父老。”1999年,刚走马上任的滕运德立下了这铮铮誓言。为了兑现这承诺,他带领求富若渴的曾滕人走“三步走”的经济发展路子。 一是建设“双带”基地。村支部书记滕运德年养鸡9000只,纯收入8万多元,其他支部成员也都是致富标兵。滕运德时常教育大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全村都富才叫富。”在他的教育和带领下,支部一班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