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我见.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8473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我见.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我见龙王乡赵郭李小学陈 朝 霞2012年9月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我见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呢? 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21世纪的小学生对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学期的作法已深感厌恶,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匠式的教师也不再喜爱。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那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呢?以下是我两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课堂渗透 培养语文能力语文课堂,

2、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凭借课本,加强学生语文实践,培养提高语文能力,因为课本集中、规范、系统地收录了语文知识,然而,正是教材的这一特点,使我们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和深加工,将教材所负载的信息激活,尊重学习个性,进行语文实践。教材内容中,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不管哪一方面,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总能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1、读一读、背一背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仅靠老师“讲”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学生对作品的品读体会,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3、在读中识字,在读中学词,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说话,在读中学会作文,在读中训练思维丰富思想,在读中启迪智慧学会做人,在读中受到美的陶冶。另外,还要让学生在读中做到“熟读成诵”,因为崔峦曾指出“背诵是语言和文化储存、积累的好方法,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身”。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先看一组草原景色图,再听听草原的民歌,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这样学生就自然能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得入情入境,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画一画、演一演 现代的语文课堂应是充盈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

4、更多的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画和演是在语文课堂中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表演是使课文语言内化、深化、形象化的极好手段。是语文实践的高级表现形式。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是情感浓厚的佳作。学生在读熟、感悟、理解、体验、形成生活画面的前提下,把它编成课本剧,再辅导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其效果远远胜过一般的体会。3、说一说,辩一辩。“说一说”是一个很好的促使知识向能力内化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结合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课堂上可采用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讲故事等形式。而课堂上的论辩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在论辩过

5、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搜集与编排可算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在教丰碑一文时,一位学生提出了问题:课文没有谈敌我双方如何交锋,却怎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认为“属于”,也有学生认为“不属于”,怎么办?辩论啊!我因势利导,让大家仔细研读课文,来深入讨论一下真正答案。争辩时,有的学生心平气和,娓娓道来;有的学生面红耳赤,气势逼人;有的学生紧扣课文,品词析句;有的学生旁征博引,神采飞扬4、查一查,找一找课文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历史背景、地理方位、科学常识等。这势必要依赖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加深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我们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横向联系,增多信息交流,使各学科在教

6、学方法、教学内容、知识内涵、思维方式等方面互相渗透。让学生查阅自然、社会等教材,到图书馆、电脑网络查找有关资料,既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又培养了其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效地进行语文实践的方法。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结合自然课水土流失让学生依照书本方法做实验,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致,又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长征时,单凭课本,学生无法从历史的高度去领悟诗句的雄奇悲壮,但可从社会课本中了解到长征的历史背景,教师再凭借影音材料,展示长征过程的浩翰悲壮,使学生领悟到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到“难、暖、寒”等用字的生动传神。二、拓展空间学以致用语文学习的外延

7、等于生活的外延。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万花筒般的信息时代创造了语文学习的大舞台,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成为了语文学习的大乐园。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对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乐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开展竞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检验内化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开展竞赛就是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如我班每学期初都要进行一次班干部改选,这正是开展活动的契机。我

8、要求每一位想参加竞选的学生写一份“意向书”:总结自己以往的情况,谈谈自己竞选的意向,并对全班同学作一个当选后的口头承诺。这样的选举既给了学生一次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又提高了勇气,最关键的是锻炼了听说读写能力,岂非一举三得?除此之外,还利用班队课开展“成语竞赛”、“歇后语、猜谜竞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会”等活动。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语文知识竞赛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欢乐,又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既增强了生活的体验,又巩固了学生课堂教学中已经获得的学习效果。2、指导循环日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循环日记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循序渐进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长期

9、以来,作文训练的主渠道一直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而许多老师的命题,又往往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和写作热情。因此,尽管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但终究收效不大;相反,还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造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障碍,如他们或对好文章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畏难心理,或持草草了事的应付心理。凡此种种,怎能写出情文并茂的佳作,写作教学又怎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另劈溪径。于是我在班中开展“循环日记”写作训练活动。我把全班分成四组,一组一本日记本,各组内组员依次轮流写作,每天一篇,内容、体裁不限。后一名学生要先做读者,评前一名学生的日记,并定下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

10、日记供交流,并交给老师评分每个轮回由小组长小结一次。对这种新的形式,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加上各组开展竞赛,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珍惜每一次的写作机会,真正踏上了“吾手写吾心”的道路。3、组织信息交流,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的能力现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的时代。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可以使学生耳聪目明,头脑灵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在这方面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每天语文课前讲一分钟新闻,由班上同学轮流将每天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告诉大家。要完成这项任务,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上等多种信息渠道收集信息,择其重要的两三条新闻,写成一分钟的讲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收集、整

11、理信息的活动中来,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的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了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如前不久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孩子们就是通过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等途径,了解了伊拉克战争的情况。刚转学来的周天元没有这些活动经历,不了解情况,当他说到美英攻打伊拉克是因为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全班同学群起而攻之,纷纷依据有关报道驳斥他的观点。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还对“战争、和平、学习、奋进”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到了爱和平、爱学习的教育。4、编辑手抄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办手抄报,既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

12、,又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动手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如开展“我是小编辑”的活动。首先让孩子们自由组合,每组推荐出一名组长任总编,其他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然后在总编的协调下,按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自拟栏目,自己写稿、编辑、排版、设计等,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完。力求做到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进行办报合作实践。在办手抄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发挥创新潜能,办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例如有办“迎国庆小报”的,有办“环保小报”的,有办“知识小报”的,等等。在孩子们设计的手抄报整个版面中,他们还根据各自小报的特点,配上精美的图画

13、,使手抄报展示出引人入胜的魅力。三、创设情景,激发参与的意识。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课堂气氛民主、轻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使学生敢于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学生有误解,也要宽容引导,逐步使学生在这和谐的氛围中养成感想、会想、敢说、感问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可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1、营造民主学习的氛围现代教学观认为,语文课堂要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众议院”,教师只是学习的一员,而非最终的裁判。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甚至要允许、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民主宽松的

14、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适宜土壤。我在执教桂林山水一文时,在课堂上“ 欣赏”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和桂林有关的好词,好诗。“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参与”全文的朗读与背诵教师始终是学习中的一员。亲和与平等的态度,缩短了师生的心灵距离,学生畅所欲言,营造了良好的语言实践的氛围。2、赋予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教学中,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田忌赛马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第一场赛马比赛之后,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人的不同表现,加深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

15、华的舞台:根据自己对人物不同心理的把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我精心剪辑的画面面前,学生们思维涌动,积极投入,通过声情并茂朗读,精彩形象的表演,富有创造性的采访,将三个鲜明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出来,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感悟到了田忌的有勇无谋,缺乏自信;齐威王的骄傲自大;孙膑的仔细观察,胸有成竹。3、实践活动的评价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得进行必要的评价激励,以使学生能够看到不足并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我对实践活动采用以下几种辅助激励的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自信:态度激励.以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是否认真为评价重点,打出印象分数,体现“先放后收”的指导思想;评语激励。

16、它能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热情。如当我们发现学生做错了题时,我们可以这样评价:老师相信你有能力纠正!当我们发现学生某题做得不太好时,可这样评价:老师认为你能行!前者的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后者的评价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无论是责任心还是自信心,都是构成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部分.高分激励.高分激励也许就是激发学生热情的一个契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积分激励.个人或小组参与一项活动,给所在的小组加分.标记激励.如画小红旗、小红花、圈划优美词句等.这些手段符合学生心理,让学生增强自信,呼起参与实际活动的兴趣。华盛顿大学有一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更是认识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