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8448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一、感恩现状促课题产生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现状之四:我校特殊背景二、感恩意义促课题目标课题目标1、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2、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3、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4、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心中充满爱心,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意义。三、研究成果(一)、教育重实效:多种形式教育(1)、感恩教育从日常小事做起感恩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要让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爱护身边的人做起,在生活的实践中感恩。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感恩之情,充满爱他人之心,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

2、会,感恩大自然,感恩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真诚地去报答身边的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展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书信活动,向父母诉说这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展每一周为父母献爱心活动如:给父母捶捶背、给父母洗洗脚、给父母沏一杯茶等。开展每一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叠被、洗碗、拖地板等。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开展尊师活动,例如:在各班开展上下课呼口号活动,上课前呼“老师好,请上课”,课后呼“老师辛苦了,谢谢您”;开展在国旗下讲话活动我的成长,老师的付出;在各班开展谢谢您,老师主题队会;开展感谢老师征文活动;在教师节开展“我向

3、老师说心理话”活动。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开展每学期为孤寡老人老人洗衣、扫地、理发洗面、讲故事、表演节目等活动;开展为社区美容活动,清扫大街、清除非法广告纸;四月清明祭扫烈士墓,缅怀双枪老太婆等革命先烈,沿“红岩之路”,学习“红岩”精神;开展“爱祖国”读书活动;每年国庆节期间以“爱我祖国”为题办一期班报,出一份手抄报。(2)、感恩教育从文明礼仪做起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表现。学生从父母、从亲人、从老师、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这种回报对小学生而言,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感情世界的回报,有时就是一声简单的道谢也能给予施恩者带来特别愉快的心情。所以,“感恩”

4、当从语言上的感谢做起,从文明礼仪做起。走进学校开展有关“感恩”的文明礼仪活动如:在班上的班规里写进“感恩”内容。在学校的校训里添上“感恩”这一条。走进社会开展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等文明礼仪活动。(3)感恩教育从每年节日抓起利用一些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有些节日,本意就是感恩节,如清明节,感恩革命先烈,感恩自己的祖宗;“七一”节感恩中国共产党领导、关怀之恩;“八一”节感恩解放军保卫之恩利用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生既受到感恩教育,又为课题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二)、培养重方法1、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方法一)感恩教育要

5、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积极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以中队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分别设计感恩教育的情景:利用班级开展演讲有关“感恩”的小故事、创办“感恩”小报;利用学校阵地创办 “感恩”专栏,展示“感恩”图片、名言警句;还可以在中队中开展“感恩”主题队会或班会,自编自演相声、小品、课本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得到熏陶。创设浓厚的“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热情与行为,促使更多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

6、的活动中去,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2、收集感恩教育故事(方法二)感恩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而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就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感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对道德的认识、理解,单凭定义、空洞的说教,那只能是徒劳无益。因此,学校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搜寻故事的活动。(1)向父母了解。学生爱听故事是天性,请父母、长辈讲述前辈孝敬老人的故事,从纯朴的语言中去领略“感恩”的内涵。学生们通过收集这些传统的故事,进一步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2)向教师了解。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如:讲述

7、游击队战士(双枪老太婆)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明确“感恩”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特征,知道应该弘扬什么,摈弃什么。(3)向同伴了解。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长辈的故事,了解“感恩”在彼此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的开展了故事演讲赛,有的将孝敬长辈的故事编成了话剧、小品、相声等进行表演。在活动中学生快乐多收获也很多。(4)向书本了解。请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通过查阅圈划、摘录笔记等形式来知晓前辈“感恩”的动人故事。如:学生在图书室读到少年邓小平、朱德的母亲等书籍时,学生们感触很深。(5)向媒体了解。为了通过观看电影、电视,认识“感恩”的内容与含义。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母爱

8、、父爱、双枪老太婆等影片。学生们受益匪浅。(6)在歌声中悟。“会唱感恩的心”每周星期一集会或在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中,全校的师生都要齐唱感恩的心(并进行手语表演)。时时刻刻唤起孩子感恩的心。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时代内涵,懂得“感恩”的内容与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当代小学生必备的道德素养。3、开展感恩社会行动(方法三)社会是感恩教育的大熔炉。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传统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以“感恩”为纽带,培养学生知恩、感恩、图报的品德。“感恩节创意”是我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新举措,每

9、年都能收到孩子们在感恩节这天送给老师和家长的礼物。家长为此很感动。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知恩、感恩、报恩”的心,并将长期地触动着孩子感恩的心灵,让孩子在实践体验中学会了感恩。四、研究效益1、学生感恩意识增强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了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老师们、家长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的感恩回报。家长在感谢信中写到孩子以前不懂得感恩,而现在孩子居然想到在感恩节这天为父母洗脚。孩子们还利用各种节假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父母亲友的感恩,这使家长感到无比的喜悦。同时孩子们对老师也充满了感激之情,孩子们在老师过生日时,有的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手抄报,有的

10、献上祝福的歌,有的献上赞颂老师的诗歌,有的孩子们的变化让老师真实地收获到: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是非常必要的。2、社会影响极其深远:(1)带动更多家庭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对少数学生进行了个案追踪研究,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资料。与家长的共同教育,学生有了明显的改变,家长写来感谢信表示真诚的感谢。(2)提升学校精神面貌感恩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倡导知恩图报、关爱他人的精神。“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增强了校园的学习气氛,同学们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遵守

11、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将来报效父母、报效国家。同时,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起到了良好的社会互动效应。大大促进了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3)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对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调整好了很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其中,我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感恩行动”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卫生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

12、创新,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actively carry out the law on civil air defense education, drawn out of the air defense in Pingliang city Building under easy fare, daily special inspection and regulation, overfulfilled the province upper and lower knots of up to 500,000 yuan fee collection tasks. 5, further standardize internal management, improve staff quality. Adhere to t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