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8135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与学生思维发展的关系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探寻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学具教学逐步浮出了水面,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所认可并接受。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来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

2、、推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即利用学具进行教学)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现就如何通过学具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基于解决问题的方式、策略: 一、恰当使用学具,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发展思维 学具教学中,学生运用学具操作不是直接向学生说明某一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观察、思考、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性东西。这样,不仅使学生迅速地获取了应该获得的知识,而且在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为了使学生在学具操作活动中既能学知识又发展思维,做到以下几点是必要的: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

3、的规则进行操作 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或观察,都是有意义、有计划的活动,而不是一般的随意的动手活动。在指导学生操作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操作的步骤,规定操作的程序和规则,还要设计学生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必要时,还可以组织几个学生进行预演性操作,以便发现学生操作中可能碰到的困难,或者发现操作中有什么技巧性问题。比如,上学期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 3 4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我在设计这道题的时候,感觉这道题很简单,就是表示 4个 3相加。但是学生用学具摆出的却是两种情况: 3个 4和 4个 3。当时在备课的时候,看教参却没有明确提出这个问题的思路。课后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提出这个问题

4、才得以解决。所以在课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想全面想仔细,多从学生想法入手,这样才能做到成功掌握课堂。 重视动手操作同观察、思维、表达有机地结合 我们知道,操作是学生手与脑的协同活动。动手操作的信息,即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将所学知识准确地输入大脑,形成数学概念和规律。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的内化过程而进一步输入大脑。因此,在指导学生操作时, 必须把动手操作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将整体感知转化为思维发展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地去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意义及核心所在。 课堂中要加强对学生动手

5、操作的过程指导 小学生学习数学,乐以直观,停以表面,往往不能深入探究思考。要使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协作性,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启发是很关键的一环。在学生操作活动中,教师除了面向全体认真组织,如注意操作的秩序、控制操作的时间等,此外还要来回巡视指导,具体了解哪些学生还不会按规则操作,然后把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以便为后面的总结积累材料。 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 在课堂上设计、安排和组织操作活动,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 1所设计的操作规程要简易、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系统行为。操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明白操作的目标,

6、即研究什么事物,观察什么现象,或者分析一种什么关系,然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操作要求,使学生明确操作方法。比如,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利用小棒先怎么摆,再怎么摆,在边摆边看中又应该怎么想,怎么说,教师应一一作精心设计,这样操作起来有头有尾 ,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准确开展。 2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操作活动 学生操作是一种手脑并用且密切沟通、并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内化方式。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中加以思维和语言的表达,使每个学生都要考虑怎样把操作的过程、看到的现象以及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交流。在巡视指导中,教师要把重点放

7、在那些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身上。而对于那些一贯成绩好、思维敏捷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多创新,采用多种方式去操作。 3组织研讨交流要体现民主,面面俱到 操作和观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和感受到一种知识或一种方法。研讨则是要经过大家的相互交流,摆事实,讲道理,得到一个共同的认识。比如我们二年级在讲乘法口诀时,教师出示 37=?这道题让学生用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大家评议,这样做行不行?在学生所总结出的这几种做法中,哪一种较好,好在哪里?这时,如果教师再出示几道类似的题,学生就会用简便易懂的方法去做。这样既能照顾到优秀学生,又让较差生掌握到简单易懂的方法。 4要有条理地归纳探究结果

8、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时,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进行:a、选定一种最佳方案或是得到大家通过研讨所达成共识的知识点;b、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c、根据教材来校正或验证自己的认识;d、结合实例进行尝试运用,从而得出结论。如:我所教的二年级数学中,开始学乘法的意义时,要从若干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里 ,逐步改写成“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和”,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一个新的概念化知识:被乘数乘数积。 取得的初步成效:通过恰当运用学具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思维能力,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大面积地提高了课堂教

9、学效率,使学具真正的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好助手。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可以看到有些课堂教学对教具、学具的使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往往是为操作而去操作,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正是我们教师平时缺少对教具的合理使用,也影响了学生对学具的冷落或遗忘。2.在学习中,不能发挥学具应有的功能,操作启智在师生中没有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学具,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研究不够深入,囿于肤浅,不能发挥学具的实效性。在3.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特别是在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师生对教具、学

10、具的实际操作的运用,也淡化了学具操作的作用,那么研究学具操作的就寥寥无几了,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卫生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of accountability, redress of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of leading cadres honesty i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work, enhance leaders ability to resi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