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75789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 自治区党校第43期中青班学员 近期,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安排,在区党校培训学习。通过老师讲解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结合工作的实际,就“法无授权不可为”从提出的背景、内涵、现实表现谈几点理解认识。一、“ 法无授权不可为”提出的背景和内涵 郎咸平认为,习近平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透过“三板斧”,使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了新常态:第一板斧,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就是所谓的“习李新政”;第二板斧,透过三中全会决定,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

2、性作用,厘定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其核心是压缩行政权力,还私权给公民与企业,即所谓的“法无禁止即可为”;第三板斧,透过四中全会决定,规范那些被压缩的公权力,以实现所谓的“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目标。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对中国经济问题频繁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中看出其经济思想的系统性,称其为“习近平经济学”。“习近平经济学”的四大支柱是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调去水分式增长、整结构、区域经济带动整体。外资机构巴克莱资本公司于2013年6月底提出了克强经济学的概念,予以指称李克强总理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 “克强经济学”概念核心包含三个主要的构成部分,也被解读为“克强经济学

3、”的三大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我们从中看出,习李经济“新政”的最主要特色,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 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提出的大前提。法无授权不可为完整的提出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10日下午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的特别致辞中提出的。李克强总理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穷期,政府带头自我革命,“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说简政放权是“先

4、手棋”,那么制度建设就是“连环炮”。一方面,要拿出“权力清单”,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才能防止公权滥用,减少寻租现象,使政府真正履行为人民、为大众服务的职责。另一方面,要给出“负面清单”,企业不能干什么,“法无禁止皆可为”,这样才能形成公开透明、预期稳定的制度安排,促进企业活力充分迸发。还有一方面,就是要拿出“责任清单”,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责任必须为”,以建立和维护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动力,鼓励创新创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今年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

5、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是两句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谚语,源于十七、十八世纪的西方。是卢梭社会契约论、孟德私鸠论法的精神的相关表述与延伸。 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意思是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公权力前,必须经过法律的授权,否则就不能去做,做了就是违法,做了就要被依法追究责任。举个例子: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抚养孩子到十八周岁是父母的法定责任。就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如果不履行的应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有虐待遗弃的行为,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再比如,公安机关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义务,如果有人报案请求解救人质公安不出警,导致当事

6、人死亡的,就等于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义务,轻者行政处分、民事赔偿,重则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渎职罪的刑事责任。 “法无禁止即自由”还有两个更为熟悉的表述话语法无禁止即权利,法无禁止不处罚。 对私权利,只要法律对公民和组织的行为没有禁止,那就是你的自由和权利,你有权力做法律未禁止的一切事。我国现行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法无授权不可为”现已成为法治国家通行的法律原则,也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法则。“法无授权不可为”不但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依法执政更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同时要求各级组织和国家机关出台的政策规定,都必须取得法律授权,

7、于法有据,以保证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二、“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现实表现 1、法无授权而为之 一些地方动辄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有关政策性文件和带有涉及法律强制性的规定,不少都是“法无授权”而为之,更没有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慎考量,甚至与现行的法律相悖。如在于法无据,没有取得法律授权的情况下,随意出台有关政策规定,增加机关人员编制,延长工作人员退休年龄,减免企业税费,土地出让金、国有资产拍卖收入不人库等等,甚至有的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由,通过决议决定或者会议纪要形式,要求公务消费只能在本地、只能用当地产品;还有一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出台一些与上位法冲突的规定,如上报项目、立案破案要收费,否则不立项

8、立案,招商引资征用土地零地价等等,不一而举。这些地方“土法”,实际上都是法外设定权力,在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情况下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有违法治精神、损害法制统一。 2、法无授权乱作为 2014年2月24日有这样两条新闻,对照阅读别有一番滋味。一条是,新华网刊发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其中提到要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对目前仍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公布清单,清单以外一律不得设立审批事项。另一条是,南京市湖西街众多商铺过年时贴的春联,突然被当地城管铲掉,引起商户不满。城管部门表示,正月十五之后,年就算过完了,除非经过审批,否则不允许继续张贴春

9、联。 以此审视南京市城管铲春联行动,其不正当、不合法、不合理显而易见。一方面,从城管的角度看,禁止商户正月十五之后贴春联,有法律依据吗?没有。没有法律依据,即意味着城管铲春联没有获得法律授权,没有法律授权就不可为,强行为之就是违法。同时,没有哪部法律规定老百姓贴春联还要经过政府部门审批,所谓“除非经过审批”属于滥设行政许可,或者说是城管部门自我权力扩张,同样不合法。 另一方面,从商户的角度看,贴春联是长期形成的民俗习惯,法律上不可能禁止老百姓贴春联,也不可能规定贴多久。既然“法无禁止”,老百姓就有贴与不贴以及贴多久的自由,哪怕有人不是在正月,而是在平常时候贴春联,只要他愿意,政府部门也无权干涉

10、。退一步讲,即使春联影响了市容,即使城管部门初衷良好,可关键问题是,法律没有授权你这样做,你就没有权力铲春联。单独二孩准生证,还是刚起头的事儿,就能念出先承诺结扎的歪经来。日前有报道说,广州部分市民反映,一些区街申请单独二孩准生证,被要求签订自愿结扎协议,承诺生完二胎后必须结扎,不然不发准生证。这些都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表现出的乱作为。 3、行政不作为和不履行法定职责 在今年的元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首次集中通报十大行政不作为案例。“为官不为”就是行政不作为,突出表现在一些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履行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职责。此次选

11、取的是2014年判决生效的10个不作为案例,涉及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国土规划、城管、工商行政管理、基层政府等行政管理机构。这些案例的违法形态各异,有的拒不履行法定职责,有的拖延履行职责,有的职责履行不完全、不到位。针对不同情形,人民法院做出不同的裁判,有的责令行政机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有的要求行政机关跟进落实,对于因行政机关的不作为造成损害的,判决行政机关要赔偿相应损失。透过这个通报看,行政不作为和不履行法定职责现实中还是存在的。三、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几点理解认识 1、法无授权不可为关键在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适应,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推动

12、工作实践。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倒逼着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新形势下的解放思想,应该进一步体现服务意识和法治思维。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要改变以往“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由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努力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以社会大众的现实需求而不是以部门本位为出发点来实施行政行为。增强法治思维,就是要坚持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和行政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在行政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实施行政管理,杜绝贪恋权力、与民争利或者越俎代庖

13、。在解放思想过程中,我们不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或者等待观望、患得患失,一定要胸怀全局,登高望远,舍小我而为大局,忌短视而放眼量,坚决破除部门利益的藩篱、打破既得利益的羁绊,立说立行、勇往直前,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和大局意识履职尽责。一般认为, 推动改革关键在于既得利益者意识到有无改革必要性,或有没有这种危机感。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保守思想的束缚和既得利益者的阻扰,前者是认知问问题,后者是利益问题。经济学家张维迎说过,理念比利益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解放思想就是最大的改革。你看历史上好多伟大的改革都是既得利益者领导的。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能变成改革者,改革就没有希望。马克思本人不是无产阶级,马克思的岳

14、父是大贵簇,他的小舅子当国家部长。马克思过的生活也不是无产阶级式的,他在英国生活,那时候英国最高收入10%的人,平均的年收入是72英镑,但是马克思的生活费是400多英镑。那恩格斯呢?本身就是一个资本家。我们共产党的创始人没有几个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出生的,很多都是地主、资本家、军阀、旧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弟。如果按利益分析,没有办法解释他们的行为,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闹革命?就是相信了新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引起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古希腊梭伦 、伯里克利的民主化革命,到近代的华盛顿,再到邓小平,他们都是为了理念在改革。美国的废奴运动主要是白人在做,中国妇女的放脚都是男人在做,不是女人

15、在做,所以理念很重要。 2、法无授权不可为核心是依法治国 “法无授权不可为”表明,政府要极力避免直接干预市场过程,但必须通过政治制度,建立法治框架,进而维护良性市场竞争秩序。这意味着,简政放权决非经济领域的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但必须确立经济秩序,要同时发挥市场的价格引导机制和政府的作用。政府如果能理清以下四个关系,便是基本做到了“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一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凡是市场能干的就交给市场干,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要干那些市场干不了的事情。具体讲,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减少政府对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度干预,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第二是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原来政府包揽了大量的社会事务,现在要向社会下放权力,还权于民。这样不仅能减轻政府负担,还能培养公众的责任意识;第三是理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下放权力,调动地方主动性,释放地方活力,并让地方政府的财力和责任相匹配;第四是理顺政府部门内部间的关系,解决职能交叉、职权不清、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之相关的管理机制也需要改革创新,包括良好的信息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监督和约束机制,这在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中也同等重要。 如果厘清这些关系,我们就可以说,依法治国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我们就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