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申报材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71057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申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申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申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申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申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申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申报材料.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太平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申报材料安宁市文明委:建设和谐社区对太平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太平社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中心工作。首先,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和谐社区,使之适应建设和谐和平的新形势,对构建和谐居委会,加快居委会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其次,建设和谐社区是巩固发展文明居委会的客观需要。努力建设和谐社区,抓好人的素质是核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关键,抓好社区是基础。第三,建设和谐社区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

2、。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使社区服务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性化,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第四,建设和谐社区是巩固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建设的根本保证。社区基层自治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群众性团体、民间组织的作用,协调各方形成建设和谐社区的合力,有利于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根据安发201025号文件中共安宁市委 安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和谐社区的实施意见及太新党工发201136号文件太平新城街道党工委 太平新城

3、街道办事处关于2011年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太平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太平社区基本情况太平社区位于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区域,辖 4 个居民小组。2011年年末共有户籍人口390 户578 人,按性别分男319 人,女 259 人;按民族分汉族 466人,少数民族112 人(其中白族81 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及初中以下416 人,高中(中专) 120 人,大专及大专以上 42人;

4、按年龄分0-18岁 70人,19-45岁275 人,46-59岁272 人,60岁及以上151 人。2011年年末流入流动人口439 户 620 人,按性别分男232 人,女388人;按民族分汉族596人,少数民族 24人(其中白族 0 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及初中以下 483人,高中(中专)105人,大专及大专以上32人;按年龄分0-18岁15人,19-45岁 551 人,46-59岁 36人,60岁及以上18人。2011年年末共有党员32人,其中男党员18人,女党员14 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 23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党员3人,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6 人;45岁以下

5、的党员13人,46-59岁的党员9人,60岁及以上的党员 10人。二、创建和谐社区工作开展情况(一)组织领导。太平社区“两委”高度重视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注重抓落实;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和谐社区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计划和步骤;保障了必要的工作经费;统一领导和指导开展创建工作。(二)制度建设。1、居民自治制度健全。健全社区自治章程及社区居民公约,充分发挥民主决策和监督作用。2、社区工作制度健全。建有社区居务、财务公开,社区事务通报、公章使用等各项制度;健全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会议制度、服务承诺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民主评议制度

6、、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建有社区居委会成员定期入户、入单位走访、居委会成员包片联户制度。3、民主选举依法规范。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依规,职责明确,人员配置到位。4、民主决策公开透明。定期召开居民会议和协商议事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定期通过不同形式,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保障居民知情权。5、民主管理科学有序。建有“四位一体”社区组织管理框架,实行社会行政事务四级网格化管理,社区成员自觉遵守并按照社区自治章程及社区居民公约参加社区建设和管理。6、民主监督渠道畅通。社区居委会定期向社区居民会议和社区协商议事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和评议;建有居务公开制度和社区事务通报制度,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得到

7、保障。7、民意收集表达机制制度化。社情民意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协调、解决和反馈。8、社区党组织设置合理。实现社区党组织四级网络化管理,社区党建工作全覆盖。9、社区党组织机制制度健全。“三会一课”、党建联席会议和党员联席群众等制度健全,认真组织党组织活动,社区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党员参与活动率达80%以上。(三)社区管理。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建立老年人社区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纵横向的工作联系和职责关系,逐级安排落实工作。2、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两委一站”组织体系,工作人员职责分明。3、居委会依法自治。社区居委会及内设委员会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落实,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

8、监督作用。4、群众性组织健康发展。建有专业性群众组织老年文艺队,能根据居民需求,充分发挥作用。5、社区共建共享。社区内各种组织关系融洽,形成了社区建设思想共识、规划共商、资源共享、设施共建、规章制度共同遵守、社区环境共治的良好局面。(四)服务完善。1、建立社区服务全覆盖体系。建立以社会互助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公共福利和公益服务为主的服务体系和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助老服务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体系。2、完善社区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完善,增设为老服务设施,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3、便民利民服务队伍健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公益服务活动。

9、4、便民利民服务形式多样。便民利民服务形式多样,积极探索建立文化、健身、养老等专项服务组织,开展便民利民项目。引导居民根据共同需要开展自我服务、互助服务。5、社区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协助有关方面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贫困家庭、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众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服务。6、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五)社区治安。1、组织机构健全。建有社区治保委员会,人员落实,重大安全防范事项通过社区代表大会机制解决。2、社区公共安全制度健全。社区应急预案、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社区安全情况

10、。3、社区治安防控措施有效。社区治安防范措施严密;社区治保、巡逻、调解、消防、普法群防群治组织健全;积极开展“平安社区”的创建活动;社区居民有安全感,对社区治安满意。4、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育居民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引导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居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关心女性发展、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老年人服务。5、矛盾纠纷调处及时有效。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法律调解工作、社区矫正、社区禁毒、刑释解教机制建立健全,消除不和谐因素,使各方利益都能在社区得到妥善解决。6、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强。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自救、互救、防灾知识,居民具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自

11、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六)社区环境。1、 环境整洁优美。社区认真做好环境美化、清洁工作,做好卫生清理、垃圾清运工作,无卫生死角。2、环境治理有效。社区内环境秩序良好,无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现象;小商店能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3、环境保护措施健全。掌握社区内环保重点单位,认真听取群众对环保问题的反映。经济协助有关部门处理解决环保问题。4、静脉社区建设富有成效。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静脉社区建设方案,推进静脉社区建设;支持、协助相关部门整治路边停车,规范社区道路微循环,开展社区交通网路建设;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理念;支持、配合有关单位、部门做好

12、执勤、巡逻工作。(七)社区文明。1、社区居民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形势政策教育社区居民,引导居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友爱的家庭关系,尊老爱幼;子女能得到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健康成长。3、邻里关系和谐。邻里之间团结互助,人际关系和谐。4、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积极创建文明社区,开展文明大院、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有宣传栏、橱窗等多种宣传工具,积极利用宣传工具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5、社区教育普及深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

13、壮年文盲;倡导终生学习理念,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活动。6、社区文体活动丰富健康。开展具有社区特色、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居民群体参与,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八)信息建设。1、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有电脑、电话、网络等设施;建立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开展信息维护工作;建立完善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全景控制平台、人口基础管理信息平台等全方位、多角度的社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体系。2、加强信息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办公自动化。改善社区居委会、工作站信息技术装备条件,引导老年人学习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社区网络化

14、信息服务落实到位,信息收集、反馈及时畅通,处理问题快捷高效;及时收集、反馈民情民意;社区工作人员能熟练操作电脑,具备信息化办公的能力;社区工作人员电话随时保持畅通。三、和谐社区创建取得的成效通过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使社区与社会、社区与自然、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群众处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状态之中,具体表现为:1、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度高,创建参与广泛。社区居民当好“主人翁”、共同参与和谐社区创建,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这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生命线,是促进政府民主管理和社区自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力量源泉。2驻社区成员单位共建积极性高。驻社区内的各

15、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自觉融入区参加和谐社区建设,积极主动为所在社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共驻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得益彰,融合共通。3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设备进一步优化;有一支由社区工作者、志愿人员、社区居民群众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面向广大居民的便民、利民、爱民、护民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统与现代的服务方式有机结合;社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活能得到保障,社区单位和一般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能得到基本满足。4社区人际关系和睦,人文环境和谐。社区居民家庭和邻里之间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尊老爱幼、和谐相处,扶贫济困基本形成风气,老有所乐、幼有所教、残有所助,自然与人文环境健康发展。5社区管理有序,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居民遵纪守法,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密切,诉求渠道畅通,调解工作到位,一般的矛盾和问题都能在社区内得到消化和解决。应急机制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打击防范有力,社区安定稳定。6社区组织结构更加合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支部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好,在居民和辖区单位中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健全,经常开展活动。居民自治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