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62257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如何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如何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如何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如何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一、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消极表现 1. 任务应付型。表现对问题探索没有主动性,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是在外力的约束下“要我学”而非内在的“我要学”。如学习活动只有在老师或组长安排、督促下,才勉强去完成的。 2. 茫然无措型。面对自学导纲、信息及问题,学困生表现为不知所措,无从入手。 3. 袖手旁观型。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边缘化,如在自主探究中默默无思不动脑;在合作交流中默默无闻不倾听,默默无声不发言;在动手实践中默默无动不动手。 4. 浅尝辄止型。表现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学困生偶有点滴收获就停止了探索,停止了思考。 5. 机械模仿型。学困生没有意识到学习数学的有效方

2、式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学习进程中,学困生表现为不愿经历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想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等待着教师或同学给出答案,给出结论。对于学困生来说:关注的更多的是数学知识“结果”,而非知识获取的“过程”;他们更愿意做的是记忆与模仿,他们习惯于机械训练。 二、引导学困生参与导学互动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1. 明确责任.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任务应付型”、“袖手旁观型”的学生的存在,我们认为并不仅仅是因为学习的兴趣问题,还有更主要的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分散造成的。课堂上,教师虽然是面对全班或小组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可提问与检查时通常面对

3、优秀生,学困生少有机会,这让学困生误以为学习任务与已无关,长此以往,学困生的责任意识渐趋淡薄。要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应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责任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参与每一次学习活动都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具体地说,每个学生都有收集学习资料的责任,有动手、动脑处理资料的责任,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责任,有参与交流发表意见的责任,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责任,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责任,有与学习伙伴共同完成探索性学习任务的责任。在组织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学习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与目标。 2. 课前导学,为学困生拓展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学困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相对落后,思考问题解

4、决问题的时间相应地比其它学生长,课堂教学中往往不能保证学困生有效进行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通常的课堂教学流程:学习任务是在课堂起始的5分钟明确的,然后用3、5分钟学生独立探索,3、5分钟合作学习,7、8分钟组际交流、归纳总结,然后巩固应用。这样的课堂对于学困生来说是不可能有充足的探索学习时间与空间的。学困生没有探索,没有实践操作,没有思考,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发言权,自然也不可能有效参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我们的对策是,课前导学,让学生提前一天明确学习的课题课堂要探究的问题。如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探究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由于是在课外,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相对比较宽裕,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处理

5、信息,操作实践,独立思考等在时空上都有了一定的保证。但是,学困生在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上的欠缺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特别地关注,特别地指导。如何对学困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课前导学呢?方案一,网上或电话个别指导,这在电脑、电话比较普及的城市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农村不现实。方案二,教师面对面指导,算是一个好方法,如果只有个别学生,还行,如果多的话,对教师来说负担过重,显然不现实。方案三,“学习提示锦囊”导学。这是我们设想的一种课前导学方案,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习提示锦囊”的制作: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成相应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方案。这样的学习方案通常根据学

6、生的学情设计几种,并装入信封,供学困生选用。命名为 “学习提示锦囊”,取锦囊妙计之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提示锦囊”的使用策略。我们主张让学生自愿到教师处取“学习提示锦囊”,并让学生自己决定是否使用“学习提示锦囊”。目的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用“学习提示锦囊”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比较感兴趣。我们的实践表明,课前“导学” ,能有效解决学困生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符合学困生操作及思维相对慢一拍的特点。同时,提前一天明确学习任务,还能解决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存在的浅尝辄止现象,有效解决探索学习的不深入,合作学习

7、流于表层等问题。 3. 课堂个别“导学”,帮助学困生拓展自主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有了课前“导学”作基础,显然有助于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但是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就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学习障碍,还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进行个别“导学”。在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又如何进行个别“导学”呢?首先要安排时间和空间进行个别“导学”。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巧妙调控,每堂课都应该安排时间给学生个别“导学”。如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阶段,这时教师有2、3分钟时间,教师应该离开讲台,走近学困生,蹲下身子,去发现学困生的困难,针对他们的困难进行引导帮助。其次,因人而异,掌握时机

8、,给予学困生巧妙的引导帮助。如对学习信心不足的,给予鼓励。一个微笑,一点抚摸,一句勉励的话,对学困生都可能是信心的源泉,他们就可能产生无限的动力。对任务应付型的,提醒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是你的责任。对思维碰到障碍的,给一点提示。对学习材料不足的提供一点材料。对知识准备欠缺的,即时讲点知识,为他们顺利进行后续学习送点“炭”吧。对浅尝辄止的,提示一个问题或一点方法,如“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个结论完善吗”,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课堂个别“导学”是对学困生很有帮助的学习指导形式,首先它做到了师生的面对面个别化交流互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其次它安排在课堂

9、中进行,在课堂情景中即时进行辅导比课外离开情景的“补习”更有利于学困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三是它不占用教师和学生的课余时间,保障师生的休息与活动时间。四是它让教师走下了讲台,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角色转换,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之如何考试 现今中国是一个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国,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分分学生的命根”,所有的考核到了老师、父母的眼里都是成绩,如果成绩不好,意味着丧失了很多,甚至是一切。不可否认,在当今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学校上,不容易成功。从个人体会来讲,一个好的大学,就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譬如说,同样计算机系,北大

10、的学生就更容易找到工作,工资也更高些。正是由于这样,老师、家长甚至孩子也都越来越看重成绩,只有好的成绩,才有好的出路。 也正是由于孩子被灌输了这个观念,学习成绩才成了重担,原本学习的乐趣成了不断追逐成绩的重担。失衡的心态带来了学习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考试也是一种技巧,熟不知很多人掌握的知识点并不比其他人多,认真程度也一样可就是成绩比其他人高,这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他了解了考试的技巧。这个技巧,你一定要了解,这至少可以帮助你提高不少分数。考试是对我们掌握知识的一种考察,而试卷则是作为这种考察的手段,通过一份试卷去答题反映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考试中我们怎么样才能拿到高分呢?有人说知识和

11、分数成正比,这是不严格的,有知识得到低分很难,但是如果忽略了试卷的答题技巧以及自身的一些非知识的能力,那么也是很难得到高分的。那么,对于一门考试怎么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得到更高的分数呢?这里我们将谈谈试卷答题的艺术!试卷答题的优化方法:圈地法试卷答题的主要环节:正式答题前(拿到试卷)-答题过程中-答题基本结束(检查阶段)答题最终的目的:明白出题人的意图,有哪些什么考点,这些考点会设置什么陷阱,我们要做到心理有数,这样我们就站在了出题人的角度,想出错都很难了!试卷答题优化方法的要点:圈地法:顾名思义这不是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而是像圈地一样将分数一点点地圈到自己手中,这要求我们答题时要遵循的一

12、个原则: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掌握程度,分层次地将分数一步步拿到手中。这也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考试难免紧张,其实有点紧张反而更有利于我们发挥,如果一点紧张都没有反而不正常了。这里的分层次得分,要有一个舍弃的心理。舍弃并不是放弃,相反是为了更好的得分,比如我们做题大家通常的思路由选择题入手,我们在选择题中必然会设置一道中难档的题目,如果一味在这里耗费时间这是得不偿失的。舍弃原则就是:先把它搁置,作后面的题目,将试卷中你会的题目都做完之后,返回来再去考虑这些搁置的题目,这便是一层或两层的“圈地运动”了。由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不同,一份卷子你最多的得分也是有一定限制的。采用“圈地法”一层层的做题

13、,第一层是我们最有把握的题目,应该保证正确率,可以到达100%的,第二层是稍微要思考点地题目,能保证90%左右的正确率,一层层的圈,这样便优化了我们的做题,由于我们将优势兵力首先集中在了自己会的题目上,作的很顺手,既可以增加信心又尽可能的缩短了做题时间,将做题进行了优化从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分数!答题的三个环节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有:正式答题前 :填好该填的内容,然后用两三分钟去浏览试卷,对试卷中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试卷题目的分布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我们分层去做题。不要小看最开始的浏览,我曾经有同学在大学,甚至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居然发现有一道题目没有看到,这不是玩笑!答题过程中:根据答题前的

14、工作,对题目做到心中有数后,就要用最快时间的进入平时的正常状态,然后根据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采用“圈地法”层层选题,一步步地将题目解决,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将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完,同时增加信心,提高正确率!答题结束检查阶段:考试很难有检查时间,即使有了检查时间,也很难在检查中发现错误,正如丰田汽车公司曾经说过的,问题不是在检测中发现的,而是在中发现的。我们在前边提到舍弃的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先放弃那些要花很长时间但可能(很大可能)做不出来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属于最后几道大题的第二或三问,这类题目不多仅一两道),而是,反过来检查自己前边做的题目,从而通过提高正确率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

15、的分数。下边是试卷答题三个环节的详细分析:1.正式答题前(试卷刚发下来要做的工作):除去把该填的东西填上(有人甚至忘记填写准考证号码,不要急在一时!),我们还要对试卷进行浏览,花费2到3分钟对试卷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于掌控时间,选择做题顺序以及后续我们采用方法的实施很有必要。因为一份试卷虽然大体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的,但是,总有些题目是出离常规不是这样的,出题老师这么做是为了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高考不到是知识的考察,在这些题目上设置陷阱恰恰可以考验一些考生的心理情况,如果把握不好落入陷阱,后边该得的题目就很难做对了。所以,要重视试卷的答题前浏览工作!要点:试卷发下来,首先填完该填的项目,然

16、后浏览题目,大体上明白题目难易程度,题目知识点的分布,便于分层筛选做题!2.答题过程中(“圈地法”实施的过程):对于每一个考生而言,都有一个进入状态(这个状态是我们平时做题时那种良好的心态)的时间,或长或短,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进入状态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将会导致这份卷子的做题失利!怎么样进入答题状态呢?一般试卷的安排是由易到难,特别是选择题中的前三至五道题,是属于简单的题目,这几道题目可以作为我们进入状态的题目,这几道题,可以作为我们“圈地法”做题的第一次“圈地”就是最先做的题目!注意:有时候某些特别的同学,刚开始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发蒙”的情况,可能会感觉脑子里空白,似乎知识都忘了,那么先不要急,平静一下想象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