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司匹林的研究和新进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420680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阿司匹林的研究和新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阿司匹林的研究和新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阿司匹林的研究和新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阿司匹林的研究和新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阿司匹林的研究和新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阿司匹林的研究和新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阿司匹林的研究和新进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阿司匹林研究和新进展学校:河北北方学院班级:09级医学影像系本科(1)班姓名:王建秋学号:33 1前言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曾经所过:“假如我将身处荒岛,如果选择随身携带某种药物的话,那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在药物应用中的地位可见一斑。阿司匹林问世之初主要用于止痛、退热的治疗,后广泛用于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疾病的治疗,现如今逐渐转变到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阿司匹林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作用机制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

2、(ASA),它能选择性地使细胞内环氧化酶乙酞化, 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下丘脑中强致热因子前列腺的合成, 恢复调节体温的正常反应, 因而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亦用于抗风湿性关节炎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年来, 人们又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栓的特性, 能明显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的形成, 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以及抑制内源性ADP、5-HP等的释放, 从而抑制内过氧化物的形成,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而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预防短暂性脑缺血、中风等。3临床应用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解热镇痛药, 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 并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此外, 尚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常用于感冒发热、头

3、痛、肌肉痛、神经痛及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等。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和短暂性缺血性疾病的发作及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将着重介绍临床最新应用。3. 1 治疗胆道蛔虫治疗机制可能因胆道蛔虫病患者的胃酸偏低, 口服阿司匹林后能升高胃液酸度,在肠中部分分解为水杨酸与醋酸, 经吸收后自胆汁排泄, 引起胆道内环境的改变, 蛔虫厌酸而退出胆道。3. 2 对生育的影响据有关文献报道, 每日口服8片阿司匹林, 可使精液中的前列腺素暂时减少, 当精液内前列腺素浓度降低时, 可出现较多的异型精子。因此有人认为, 阿司匹林可成为男性避孕药。3. 3 治疗月经过多无论何种

4、原因引起的月经过多, 都与子宫内膜或肌层合成与释放过多的PG I2及PGE 有关, 因为PG 可引起子宫血管扩张, 抑制血小板聚集。据此, 可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治疗月经过多。许多报道指出, 服用吲哚美辛、甲芬那酸或萘普生等可显著减少经血量。3. 4 治疗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时子宫内膜液及外周血液中的PGF2d水平或PGF2d /PGE2比例升高, 其症状与全身给予PG 进行引产或人工流产的副作用颇相似。PG 合成酶抑制剂对减轻痛轻症状有明显效果。3. 5 治疗先兆性子痫有人认为, 孕妇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最近巴黎一家医院对102例先兆性子痫高危孕妇采用阿司匹林0. 15g /d, 合用双嘧达莫0.

5、 3g /d治疗。结果: 治疗的正常妊娠较对照组高2 倍, 无1例发生先兆子痫, 也无胎儿并发症。而对照组6例发生先兆子痫, 同时胎儿有9 种并发症。用药组对胎儿、母体均未造成明显影响, 故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胎儿、母体无害。3. 6 用于中枢性镇痛以往人们一直认为阿司匹林只具有外周性镇痛作用。近年发现, 阿司匹林除了外周镇痛作用外, 还具有中枢镇痛作用。如对癌症性骨痛患者每日使用120 720mg阿司匹林, 可使镇痛效果维持3 4个程期。用于慢性腰痛和疱疹性神经痛的镇痛, 均取得较好效果。3. 7 阿司匹林可治疗腹泻如患霍乱时的腹泻主要是霍乱毒素激活肠道上皮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 促使环磷酸腺

6、苷增加, 引起小肠黏膜通透性改变, 并使离子和水分大量分泌引起腹泻; 而阿司匹林可降低环磷酸腺苷, 从而抑制霍乱毒素导致的肠分泌引起的腹泻。3. 8 治疗支气管哮喘传统观点认为, 哮喘禁用阿司匹林。最近有人对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试用阿司匹林0. 3 1. 2g口服, 1h后呼吸困难缓解, 最大呼吸流率明显增加, 因而认为对不易控制的哮喘病例不防试用阿司匹林治疗, 或许可得到奇效。3. 9 治疗乳糜泻在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中均含有麸质(面筋) , 部分人服后可引起一种过敏性肠病) 乳糜泻。该病过去常采用去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 但副作用较多。最近有人用阿司匹林治疗, 即就餐前5 15m in口服阿

7、司匹林650mg。结果发现, 服阿司匹林后不论再摄入多少麸质, 均能完全遏止乳糜泻, 若进餐后再服用阿司匹林则完全无作用。3. 10 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在2型糖尿病中由淀粉的多肽组成的含淀粉沉淀有细胞毒素作用, 并有明显的引起B- 细胞功能退化作用, 而阿司匹林可以作为维持B- 细胞功能的药物而减慢B - 细胞功退化进度。同时,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凝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 从而增加了血小板的凝集作用,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阻止凝血素在体内合成, 从而降低血小板的凝集作用。有资料显示: 服用阿司匹林的男性, 心脏病的发病率减少44%, 而患糖尿病的男性,其心脏病的发病率下降更为明显。因此, 成年

8、的糖尿病患者应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以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3. 11 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有人用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 收到可喜的效果, 可使瘙痒消失或减轻, 治愈率70% , 总有效率91% 。而用赛庚啶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0% , 差异显著。方法为阿司匹林(肠溶片) 300mg /次, 3次/d, 口服, 1 周为1个疗程。其机制, 有人认为皮肤受凉可引起血管收缩和儿茶酚胺从感觉神经末梢释放, 导致血小板聚集, 引起前列腺素、和5- 羟色胺释放而致瘙痒。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血小板聚集,从而控制瘙痒。3. 12 神经保护作用据研究发现, 阿司匹林对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神经毒

9、性有保护作用, 并可减轻缺氧对神经细胞的损害。动物实验表明: 用大鼠颈总动脉联合大脑大动脉结扎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实验, 结扎前2h 或30m in 腹腔注射阿司匹林, 8d后处死动物, 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显示: 阿司匹林在15mg /kg及以上剂量可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3. 13 安眠作用在服用阿司匹林3 夜中, 可大大增加总的睡眠时间, 其主要作用在下半夜。机制为阿司匹林置换了血浆中的色氨酸, 而使它更好地通过血- 脑脊液屏障, 在后半夜产生更多的5- 羟色胺, 其安眠作用要延迟4h。对偶发性失眠至少在用药起初3晚上效果最显著。一般用量为650mg。另外, 阿司匹林具有预防大肠癌、阿尔

10、海默茨病,治疗角膜炎、白内障、葡萄膜炎等眼科疾病, 同时还具有减轻肿瘤引起的胃肠症状及对抗肿瘤转移等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1。4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及黏膜损伤,阿司匹林哮喘,过敏反应,瑞氏综合征,水杨酸反应。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其少见的不良反应,如下:4.1 肝硬化男, 69 岁。因右冠状动脉狭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2 a 后因头晕、疲乏无力入院。B 超示: 肝硬化, 少量腹水, 脾大。停药后, 上述症状消失, 提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因多次肝炎而导致肝硬化2 。4.2 诱发左心衰男, 82 岁。因冠心病、心肌梗死, 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 口

11、服, 1 次/ d, 次日患者服药后2 h, 突然出现左心衰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提示心功能不全患应用阿司匹林时应慎重3 。4.3 血尿酸升高男, 44 岁。为防脑卒中晚餐后服用阿司匹林达2 a, 体检发现血尿酸升高478 Lmo l/ L, 随停药, 1 周后复查血尿酸恢复正常。本品所致血尿酸增高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 使尿酸排除减少所致。提示: 多饮水, 保持尿液每天2 000 m l 以上利于尿酸排泄, 保证阿司匹林的长期服用4 。4.4 眼睑、结膜水肿男, 7 岁。因上感给予5% 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加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注射液0. 35 g 静脉滴注, 输入35

12、ml 时, 患者出现眼睑及结膜严重水肿, 睑结膜轻度充血, 视物略模糊。即停药,予对症处理, 4 h 后症状完全消失。提示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阿司匹林赖氨酸5 。4.5 脱 发男, 58 岁。因冠心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 25 mg / 片) 100mg, 口服, 1 次/ d, 口服1 月后, 患者出现大量脱发, 每日约脱发300 根, 伴全身乏力, 停药3 月后, 脱发症状缓解, 1 a 后重新长出新发6 。4.6 牙齿损害女, 52 岁。因头痛每天口服阿司匹林4 6 片, 近2 a 时间, 将本品放在牙齿表面压碎至溶解, 检查可见接触本品的牙齿表面损坏更加严重, 表现为咬合面的中度至重度

13、龋坏, 而不咀嚼本品的牙齿没有明显损害。提示长期咀嚼阿司匹林可导致口腔内硬组织的损害7 。4.7 听力损伤女, 43 岁。因冠心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50 mg , 1 次/ d, 服药0. 5 a 后出现双耳持续性高调耳鸣, 听力下降, 停药1 周后,症状消失。再次用药, 10 d 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停药1 周后好转, 继续治疗15 d 后听力逐渐恢复正常。提示本品使用中一旦出现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等耳毒性表现, 应及早停药就诊8 5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体内致癌物诱发性肿瘤及移植性肿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国外已将阿司匹林列为肿瘤化学预防剂。5.1阿司匹林可降低胰腺癌发病:美

14、国明尼苏达大学Minneapolis分校的Anderson医师发现9:阿司匹林对胰腺的保护作用随着服用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与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妇女相比,每周服用 25次阿司匹林的妇女罹患胰腺癌危险降低了53,而每周服用6次阿司匹林的妇女罹患胰腺癌危险降低了60。阿司匹林降低胰腺癌发病率的机制可能与环氧合2的表达抑制有关。环氧合酶2能引发炎症、促进细胞分裂,在肿瘤中大量存在。5.2阿司匹林抑制卵巢肿瘤: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表明,卵巢肿瘤细胞中加入的阿司匹林数量越多,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每周服用3次阿司匹林的妇女与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的妇女相比,前者发生上皮卵巢癌的风险减少40%。该大学的研究

15、人员还发现:阿司匹林能通过加剧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抑制子宫内膜肿瘤的生长。5.3阿司匹林能够防治胃癌:Wu10等进行的基于台湾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52161例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住院患者被纳入。结果显示:从未服过阿司匹林的患者胃癌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规律服用(每月服用阿司匹林大于28天,超过6个月)相应风险降低。尤其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可使其胃癌风险降低48%。5.4阿司匹林预防食管癌:Fortuny等11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将健康人群与诊断为食道癌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应用阿司匹林可使食道腺癌风险降低33%,鳞状细胞癌风险降低42%。并且其风险下降程度与阿司匹林应用频率呈正相关。5.5阿

16、司匹林预防结肠癌及直肠癌:邹劲林等12对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通过5年结直肠镜检查对比得出结论: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使发病危险度明显下降,阿司匹林可用于结肠癌及直肠癌高危人群的预防,且阿司匹林服用大于5年可明显降低结直肠癌风险。5.6阿司匹林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及乳腺癌的扩散: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米歇尔霍姆斯及其团队自年起持续年随访参加“护士健康研究”项目的名女护士。调查期间,名护士死于乳腺癌。研究人员发现,接受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癌细胞扩散和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均降低。乳腺癌患者如每星期服用阿司匹林至天,体内癌细胞扩散和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分别降低和。但对于新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妇女,被建议在头12个月不要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