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45315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http:/2011-4-11来源:宜宾新闻网摘要 当前社会形势急剧变革,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要通过创新基层党建思想培育方式、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和创新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等多种途径来积极应对,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基层党建 社会变革 新挑战 创新建设当前社会形势急剧变革,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我们应主动积极地应对挑战,寻求对策,进一步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 (一)意识形态变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的分化,互联网的普及,再

2、加上西方文化的渗透,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开始出现分化,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受到冲击。1 1、意识形态变化导致部分党员和群众的信仰危机。在农村,无职党员除参加村党支部组织的学习和会议外,在村务工作中很难行使权利,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群众认为农村党支部发展空间不大,不愿意入党;部分党员群众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只信任会挣钱的人不信任党组织。在社区,流动人口比较多,很多党员不和组织联系,在思想上和组织越走越远。 2、意识形态变化导致某些基层党建工作者自我怀疑。有的基层党建工作者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就行了,党的建设可有可无;有的认为在一些基层组织中,特别是“两新”组织当中,党员人数少,建不建党组

3、织关系不大,加之“两新”组织情况复杂,党建工作难开展,有畏难情绪等等。 3、基层干部狭隘的小团体意识导致基层党组织建设困难。在农村这一现象更为明显,一些优秀人才,本来有入党的积极性,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部分思想狭隘的村干部认为新发展党员就会“夺权”,为了维护自己地位,限制发展甚至不发展优秀人才,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无人。 (二)社会阶层分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多元的社会阶层结构,给党的基层工作带来很多挑战。 1、分化下的各个阶层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又直接影响到不同阶层群体对执政党的

4、政策选择和基层组织的政策执行。 2、分化了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要积极将其吸收入党,允许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意味着党员成分多样化,党的自身建设面临新考验。 (三)城市和农村人口流动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当前,农村离开土地外出打工或经商的人数日渐增多,加之城市企业改制。人口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日常管理都带来了挑战。 1、一些长期外出的农村群众,平时和村支部缺乏联系,村支部也无从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人极少;一些适合发展成为党员的年轻农民、回乡创业人员或退伍军人等,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被确定为积极分子后,经组织培养准备发展时又外出创业等,这些都直接

5、造成了村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和后继乏人。 2、城市里,企业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流动党员等进入社区,其组织关系在原单位,或在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很难对其进行管理,致使基层党建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四)“两新”组织的出现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两新”组织的逐步崛起,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使基层党建面临挑战。 1、“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存在困难。一部分“两新”组织负责人思想上有疑虑,有的害怕党组织建立起来后团结员工与自己搞对抗,有的担心党组织开展工作影响生产经营;而有的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或不愿将关系转入,有些党员甚至有想退出组织的错误想法;一些非党人员,认为自己不吃“公家饭”,不愿

6、意入党,有的“两新”组织隶属关系没有理顺,对“两新”组织的工作管理薄弱。 2、“两新”组织党员管理难度大。一是由于“两新”组织分布比较零散,党员过组织生活只是定期回支部交党费,有的甚至是代缴,个别还存在既不到原单位过组织生活,也不愿暴露身份的现象,成了“隐性党员”;二是“两新”组织生活形式单一、活动少,很难有效管理党员。 3、“两新”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存在困难。一是缺经费。很多“两新”组织不将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其成本核算,导致党组织活动经费少甚至没有,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二是缺时间。“两新”组织劳动强度大,工作满负荷运转,很难集中过组织生活。三是缺阵地。“两新”组织的机构设置及日常活动主要都是围绕

7、生产进行,缺乏开展党组织活动的阵地。 (五)统筹发展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面临新挑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要求。2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遭遇了现实瓶颈的制约。 1、思想意识上遭遇瓶颈制约。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仍将城乡统筹发展局限于资金、物质上的帮扶,没有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转变。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没有认识到统筹发展是自已发展的极好机遇,缺失互动共赢意识,存在被动应付心理。 2、城乡体制融合遭遇瓶颈制约。一是我国行政体制中单位和地区分割的社会体系长期存在。在这一模式下,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利益

8、上的制衡关系、权力上的监督关系,使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难以有效沟通和协调。二是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者不同身份、不同待遇导致城乡党员人才流动困难。3、遭遇政策瓶颈制约。当前农村特别是城郊的农村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城市有的是资金和技术,要是能将二者有效结合,对农村土地进行有效的流转,必然会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发展,但是这样做就类似于“小产权房”,这在我国政策中是明文禁止的。 3、组织领导上遭遇瓶颈制约。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长时间的推进,客观上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完成这项工作,但是考虑到精兵简政,各级党组织对于是否组建、怎样组建、联合哪些部

9、门组建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二、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面对当前基层党建的新形势、新挑战,要通过推动基层党建思想培育方式、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和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来积极应对。 (一)创新基层党建思想培育方式 1、创新国家主导意识和社会主流意识的融合。一是加大马列主义的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将马列主义同基层党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确保群众接受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信服党的领导。二是倾听社会声音,注重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尽量将其有利合理的一面吸收融合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 2、创新基层党员思想教育模式。一是树立典型,宣传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

10、社会思潮。近年来,宜宾市涌现出两位优秀的村支部书记,一是翠屏区长江村支部书记宋永华,一是筠连县春风村支部书记王家元,两人通过努力,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为此,宜宾市抓典型、树榜样,成立了宣讲团,对二人的事迹在全市进行巡回宣讲。并将王家元的事迹创作成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在全市、县、乡镇公开上演,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学春风、赶春风、超春风”的热潮。二是通过党支部日常活动,加大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坚定其马列主义信仰。三是通过党校、干部培训学校等党的教育培训机构,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引导工作。 3、创新城乡基层党建思维模式。一是深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突破统

11、筹基层党建过程中的思维瓶颈。二是加大基层党建工作者的培训培养,拓宽其视野,提高其素质。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 1、根据农村社会发展变化实际,及时延伸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 一是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建立产业党组织。宜宾市南溪县罗龙镇,由于该镇的多个村都盛产金竹瓜,由党委政府牵头成立金竹瓜产业协会,并将党支部建立到产业上,党员关系保留在村党支部上,既要过村支部的党组织生活,又参加产业上的活动。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也带动了产业发展。 二是适应农村集约化管理需要,整合归并建立近邻联合党组织。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间发展并不均衡的现状,打破原来一村一支部的行政区划分割和地域界限,以先进带落后,实行

12、“村村联建”、“区域性联建”。宜宾市翠屏区的李庄镇的高桥村、安石村和双桥村三个村发展情况不一样,高桥村发展较好,其余两村稍弱。由于大型企业的到来,要征用三个村的土地,出现跨村用地的情况,该区党委决定在保留三个村党支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组建三个村所在企业的联合党总支,并从镇上派一名中干去担任总支书记,以“功能党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 三是适应农村社区化发展需要,以社区为中心建立社区联合党组织。宜宾市翠屏区江南镇马家村环线是“宜宾市千村春风工程”的重点区域,要成片打造,该片区域拟向社区化发展。翠屏区将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和所辐射的村党支部及区域内其他党组织联合起来,在社区组建社区党总支(党委),

13、指导协调社区内各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 四是适应农村社会现状,创新农村党员发展模式。针对部分村支部书记压制党员发展的问题,宜宾市南溪县积极探索了“党员发展双线接收机制”,农村中有入党意愿的群众既向村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同时又向镇党委递交入党申请书。这样的做法与党章所规定的农村党员要村支部发展的要求并不冲突,双向接收,联合培养,最后还是交由村党支部发展。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无人的现状,宜宾市宜宾县积极探索了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储备制度,建立“双民主”推荐机制,即通过全村党员大会推荐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驻村“两代表一委员“和联系村干部等人参加的大会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了三级联

14、动机制,乡镇党委委员包片联系,驻村党员干部包村督促,村干部定向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培养机制,将党员发展工作纳入考核目标。 2、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趋势,完善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 一是顺应城市管理中心下移趋势,以院落或住宅小区甚至是楼栋为单元,设置院落型党支部。把党委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院落,党小组建在门栋,并有选择性地建立部分党员居家活动中心,方便党组织进行日常管理服务。二是结合社区人口构成多元化的实际,分门别类的建立党支部。将具有共同特点的党员相结合起来,组建老年党支部、青年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等特色型党支部。 三是顺应城市社区新变化,选择特定对象或在特定范围组建党支部。宜宾市翠屏区大

15、观楼社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大观楼社区组建了社区党委,社区内的全部组织都进入社区党委管理,派专人担任专职的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党委副书记及委员则通过提名推荐、公推公选等形式从社会组织内部产生兼职担任。通过这样的组织创新,不仅加强了党委和社会组织的联系,激发其责任心和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党支部活动经费、场地等问题。 3、适应“两新”组织迅速发展的实际,及时跟进党组织设置。一是加强对两新组织的领导,在有条件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二是组建街道商会和各类同业商会、协会组织,然后将党组织建在商会(协会)上。 4、着眼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现实,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有效融合。宜宾市翠屏区撤销区机

16、关支部,机关党员全部结对村,党员支部生活也全部到所在村的支部过。对于结对到村的机关党员实行目标任务管理,年终实行权重考评,机关考评结果占60,村上考评结果占40。这样的组织设置形式,真正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有效融合。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 有效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设多样化工作载体,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渗透性和影响力。 1、创新基层组织载体建设。宜宾市南溪县罗龙工业园区创新园区组织活动平台,积极开展“三个走访”活动,即园区企业党组织对职工群众生病要走访、职工群众有思想情绪要走访、职工群众去世或发生家庭重大变故要走访。通过“三个走访”活动,充分发挥了园区党组织的优势,增强了党员群众对党的认同感,使党员群众认同党组织、依靠党组织。 2、创新基层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考评机制。宜宾市翠屏区党组织探索建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