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实践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344778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实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实践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实践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实践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实践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实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实践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 系 别:工商管理系 姓 名: 班 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大学生回乡就业个案调查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了时代的一个崭新命题,大学生回乡就业也因此成了社会的焦点。大城市普遍存在着人才饱和的现象,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然而发展速度飞快的新农村则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于是,大学生回乡就业就成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对大学生回乡就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提出了我们的看法和建议。大学生回乡就业不仅仅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是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的选择。

2、【关键词】大学生 回乡就业 新农村建设一、 导言(一)背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现在所关注的问题。当今政府提出了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政策,为急于求职的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在农村和小城镇普遍存在着用工荒、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但是农村的许多局限性和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大大地阻碍了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步伐。许多大学生在是回乡就业还是选择留在大城市等待机会两者中举棋不定。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成了政府现在所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回乡就业也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股新的潮流。(二)地点及对象此次,我们小组以“大学

3、生回乡就业”为研究主题,深入漳州平和县安厚镇、芗城区九湖镇和平和县九峰镇三地进行走访考察,对具有针对性的回乡就业大学生进行了访谈。二、研究方法(一)访谈。考察了解进行了当面采访和电话采访两种方式。我们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找出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回乡就业的大学生进行采访。这样通过面对面和电话连线的采访的原因是通过访谈我们能够详细完全地了解这些大学生的想法,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发展之路,为我们对这个热点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做出了基础。(二)分类研究。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对大学生回乡后选择职业进行了分类。根据考察研究后,我们将回乡就业的大学生的职业类型分为两大类:1、回

4、乡后进行自主创业。2、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由国家政策分配到各自的家乡。三、研究发现与分析(一)推动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因素(1)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放宽了招工要求。新农村建设是现在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处于发展阶段的农村和小城镇继续引进大量的知识型人才,为建设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正因为如此,农村和小城镇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刚离开校门缺乏经验的大学生,现在我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投身到新农村建设是一种难得的机遇、难得的挑战、为广大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招工单位都要求求职者要有工作经验,但是因为农村和小城镇的人才缺口大,放宽了招工要求,从而也

5、就便利了大学生回乡就业。(2)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既看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看到了农村和小城镇招工难的问题,所以政府颁布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措施,为大学生和家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就业。例如,政府颁布了税收优惠、优先购买乡镇企业产品的政策。虽然是将优惠直接给予乡镇企业,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政府通过农场企业、乡镇企业将实惠转嫁给赴农就业的毕业生,给毕业生提供较好的薪资待遇。另外,在回乡自主创业方面,政府也相继颁布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和创业指导,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方向。例如:在这次访谈中,我们采访了回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陈哲。毕业于厦门理工学院的陈哲是读计算机专业的,近年

6、来,计算机人才市场过于饱和,在厦门求职无果后陈哲回到家乡漳州市九湖镇。漳州的水仙花闻名遐迩,而九湖镇就是水仙花的盛产地。水仙花是一个商机这是陈哲以前就知道的,但在这次回乡后,他就发现家乡的水仙花销售的途径过于狭窄,学计算机的他,很快的找到了扩广途径的方法利用网络进行销售。当想法和方法开始萌芽时,陈哲就果断地赋予了实践。家乡的水仙花为他提供了货源,现代的电脑技术为他打开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而创业最主要的资金则是来源于政府的支持。国家为回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补贴、创业贷款、创业辅导和免费的工商行政注册等。政府的政策支持为陈哲的创业提供了第一桶金,也减小了他的创业压力和创业风险。这些政策的出台

7、有效地帮助了陈哲在求职的困境中实现了华丽地转身。(3)“铁饭碗”的稳定性。很多大学生选择回乡就业前是先考取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启动了10 万大学生“村官”的人才培养计划。不久前,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 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 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建功立业,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基于这样的国情和需要,国家颁布了许多措施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优先录取回乡下

8、基层的大学生。例如:我们采访了安厚镇大坑村的村长张森林,毕业于闽江学院的张森林告诉我们,他之所以选择回乡一方面是因为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但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国家对于回乡下基层的农村籍大学生放低了门槛,有利于他考取公务员。“回乡当村长是一个稳定的工作,现在公务员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当我们问到他是否后悔选择回乡时,张森林如是说道。(4)大城市人才饱和的推动。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并不是自愿选择回乡就业的,而是在求学所在的大城市求职无果后被迫回乡寻找新的途径。大城市虽然岗位多,但是因为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了众多的人才,造成了人才饱和的现象,因此,在客观上推动了大学生回乡的

9、步伐,促进了新农村引进人才的计划。(二)制约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因素(1)传统思想的束缚。传统的就业观念是大学生排斥赴农就业的根源。在农村盛行的“有能力的人到发达城市工作”,“倒退回农村没有出息”等传统就业观念,严重阻碍了大学生选择回乡就业的路程。对于很多家在农村和小城镇的大学生而言,接受高等教育就意味着可以跳出“农门”,回乡是他们自己无法跨越的心理障。(2)艰苦的工作环境。新农村建设是近几年来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发展速度较慢,还存在着很多缺漏。与大城市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环境相比,农村和小城镇普遍存在着薪资待遇差,工作环境简陋的问题。在我们这次走访考察中,就清楚地看到农村的学校和卫生院都是设

10、施不齐全,占地面积小,简陋的工作环境需要的是能吃苦耐劳的大学生。因此,很多在大城市求学的大学生对回乡望而却步。例如:我们采访了平和县二中的罗清和老师。与那些偏僻的乡村小学相比,二中的环境已经算是优越了。但是当我们问起罗清和老师对学校教育的看法时,罗清和老师说:“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留在了漳州市区的一所小学,然而小学的环境和设施远远地超过了二中。农村的学校不仅在硬件上差,就是师资也是和城市学校没法比的。考出农门的大学生应该懂得回乡报恩才对。”只有真正奋斗在农村第一线的人才会真实地看到农村的局限性,也才可能真正意识到农村对知识型人才的迫切需求。(3)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仍然具有功利性职业价值观是

11、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一种体现,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利益为导向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大学生在确立职业目标时也往往看重经济效益,将个人需求的满足放在考虑的第一位,功利性明显增强。目前,培养一名大学生一般需花费5 万元左右,毕业生的年龄在23 岁左右,走向社会后的头几年还面临买房、结婚等生活压力,城乡工资水平的尚有大幅差距,导致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工资水平较高的城市发达地区,而放弃到基层就业的念头。很难想象,农村的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例如:杨木坤是我们采访对象中的

12、其中一位。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的他,梦想着可以留在福州省立医院就职。然而在福州求职屡次碰壁且父母一心希望他能回乡的催促下,他最后通过考取事业单位回到了镇上的卫生院。杨木坤说:“我自小生在农村,我可以适应农村的环境,我抗拒的是农村无法给我好的工作环境和物质生活,与同学相比,内心多多少少会有些许的不平衡。”同样的学历却不同的工作待遇,是很多大学生所不能接受的。(4)就业类型少且上升空间狭小。专业对口是大部分大学生求职的第一要求,但是农村的就业之路狭窄,很多大学生回乡并不能找到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尽管社会上的人都认为大学生回乡就业能够很大地促进农村和小城镇的发展,但就大学生自己而言,在专业的对口性上是

13、农村和小城镇所无法给予的。而且农村和小城镇有的都是小型企业,发展空间较小,大学生不能直接看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回乡会有许多的忧虑。(三)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目的(1)回报家乡和孝敬父母的热忱。回乡就业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真心热爱家乡这片土地。他们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改造家乡,回报家乡。而且,父母常年居于农村,回到家乡就业,也方便陪伴父母左右。(2)新农村建设下的机遇。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产物,是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国家提出了要以农村的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的服务业,充分发挥农村的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最终的发展目标。有些大学生看到了新农村的发展前景,

14、他们希望抓住这个机遇,借助政府的支持,以自己的知识在家乡描绘自己的伟业蓝图。(四)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意义(1)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大有裨益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造成人才的闲置和浪费。而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由于人才匮乏,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在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投身到农村建设是一种难得的机遇、难得的挑战、难得的历练,也为广大大学生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能有效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作为时代先锋,本身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对新事物接收水平较高,大学生面向农村去创业、就业也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

15、展进步的必然要求,能促进乡村管理的改革、完善,带动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3)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能有效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但如果较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重视和开发农村的就业市场,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吸引大量的大学生转向农村就业。只要我们能在农村地区想方设法地拓宽就业渠道,就能有效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四、策略和建议在这次的实地走访考察中,我们对大学生回乡就业这一个热点话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学生回乡就业,既是时代的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寻找新的就业渠道的一个方向指标。虽然国家的号召不断,大学生的回乡思想也在逐渐觉醒,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大部分家在农村和小城镇的大学生而言,回乡并不是第一选择,甚至只是无奈之举。在对我们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一) 从国家的角度而言:(1)国家支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要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扶植。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就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基层工作,国家应该采取针对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和农村发展的更加具体、系统、优惠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理顺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