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251044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南京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南京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南京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南京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南京市力争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南京市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南京农业秉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定位、进一步丰富内涵,并在实践中突破发展的推进时期。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增加农民财富积累,全方位实施“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化”战略,促进南京郊县经济与社会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和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一)主

2、要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设施、休闲、安全、品牌农业等“五大农业”,稳步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010年底,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农业总产值达244.75亿元,农业增加值达142.28亿元,年平均分别增长9.5%、6.9%,“十一五”农业规划中所确定的农业目标全面完成,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经营效益、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功能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技术水平、农业产业发展能力等均有长足进步,城乡生态网络架构也已基本形成。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以土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

3、农业综合开发,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5.64亿元,实施国家土地治理项目42万亩、省级丘陵山区基地项目26万亩、市级特色基地项目7.5万亩。同时,以推动农业机械化作业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初步形成大宗农作物生产与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协调发展的格局。2010年底,全市农业装备总动力达20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其中小麦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达95%以上,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2、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坚持把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作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鼓

4、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加快了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2010年底,全市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面积累计发展到130万亩和35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6%和9.7%;全市共建立各类农业园区171个,其中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8个,1000亩以上规模的农业园区69个。3、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通过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措施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形成了以市场建企业、以企业联基地、以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优先扶持了一批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

5、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10年底,全市已有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1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20家,市级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167家,社员总数达11.5万人,带动农户22.7万户,年销售农产品总额达38.4亿元,并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达264家。4、拓展农业产业功能,都市农业特色日益显现。立足提升生产功能、拓展生活功能、强化生态功能、转变服务功能、开发文化功能,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先后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3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省级农家美食村10个、休闲农庄78个;“南京农业嘉年华”品牌被国际都市农业

6、基金会评为“都市农业最佳创意和推广杰出城市奖”;全市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年总收入增至19亿元。大力推进“绿色南京”建设,全市林地从180万亩增加到23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26%,位居全省第二。以农村户用沼气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为载体,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3118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243处、秸秆集中供气工程52座。5、推行农业标准生产,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保障。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生产主体年检、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农产品生产记录和农产品产地准出等四项制度,完善IC卡监管、法律法规、检测检验、农业标准化和认定认证等五大体系,初步实现了农产品

7、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在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注重“三品”认证,2010年底,全市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15.24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75个、绿色食品183个、有机农产品113个;全市农产品共有国家级名牌7个,省级名牌40个,市级名牌122个,地理标志2个。6、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三新”工程,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全市共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新(优)品种以及专用、特色品种等100余个,主要农作物品种的优新化率达90%以上;普及应用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8、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各类新技术15项以上。7、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农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制定和完善全市村级农技员、防疫员和护林防火员等“三员”管理办法,激励基层农技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深入开展为农服务。落实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加大补贴投入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产。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努力扩大服务面,涉农保险产品不断增加,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依托“金陵农网”,强化政务和服务两大职能,突出“嘉年华、老板网和大超市”三大板块,为市民休闲和购买农产品服务,为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创业服务。(二)基本经验“十一五”期间,南京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和顺利转型,主要归结于实施了“理念更新功能优化结构调整职能转型

9、”等一体化的行业治理和宏观管理策略。1、抓发展理念调整,确立都市农业定位。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南京农业成功实现了从城郊型农业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定位转变。这种转变,冲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思维定势,为农村资源要素与城市资源要素的互补或融合提供了有利空间,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开辟了有效通道。同时,也为南京农业发展充分利用都市化地区的田园景观、自然资源和生态元素,把农村文化及农家习俗等融入农业经营开辟了新的途径。2、抓农业功能调整,培育新型农业产业。通过功能性拓展,南京农业已发展成为集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密切了农业

10、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既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又引导了农业围绕城市需求的定向发展,构建了城乡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休闲农业作为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增长点,已初步形成观光系列、休闲系列、美食系列、参与体验系列等多种产业形态,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品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抓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营效益。顺应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南京农业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各区县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农业快速、高效发展。同时,坚持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调整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各

11、类农业产业市场主体,引进企业化经营理念,扩大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促进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农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4、抓政府职能调整,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十一五”期间,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生产经营模式多元化、农业技术需求差别化的发展趋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转变职能,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行现代农业经营示范;强化构建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担保平台,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全方位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二

12、、“十二五”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发展优势和机遇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自2004年起,连续八年下发中央一号文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部署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坚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如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并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稳定农业发展、促进郊县经济繁荣作为最基础的工作紧抓不放,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营造了良好环境。2、实施城乡“全域统筹、一体发展”战略有利

13、于多种要素的优化整合。随着南京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南京在“十一五”期末提出的城乡“全域统筹、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对农业提出了新要求,农业不仅要生产食物,而且要在城市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诸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化迅猛发展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开始向农村合理流动,从而使得要素整合更加便利,农业发展获得了良好契机。3、举办“青奥会”等重大活动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南京成功申办“亚青会”、“青奥会”,这不仅标志着南京已跻身于有能力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

14、事的都市行列,也为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市委、市政府为重大活动安排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网络统筹构建、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断地向郊县农村扩展、延伸或辐射,客观上为郊县发展现代农业营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此类重大活动的举办,为南京地产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极好的市场机会,也为提高南京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创造了良好条件。4、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与良好的产业基础将助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南京地处宁镇扬丘陵农业区,境内低山丘陵和岗地约占三分之二,江河谷地和湖泊冲积平原相间分布,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植被资源丰富多采,蕴涵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独特潜质。同时,南京农业以市场需求

15、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良好的农业产业体系架构和农业产业发展环境,为推动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5、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有力的科技支撑将为南京农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底蕴悠久,文化遗存丰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之南京近年来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整理获得重视,为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南京地区集聚了丰富的科技资源,成为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最有潜力的地区,可以通过进

16、一步发挥驻地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打造新的优势。(二)面临问题与挑战1、现代农业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土地资源规模流转的成本也随之趋高,直接影响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同时,郊县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的过渡性特征明显,传统农业之外的最适宜优势作物品种的选择性不甚丰富。全市土地资源禀赋的局限性和农业经营模式的滞后性,一定程度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推进。2、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农业经营主体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深度加工水平,以及农业基础装备、技术创新能力,与现代农业标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出口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大多企业现有体量不大,农业品牌创建能力不强,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3、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依然薄弱。近年来,尽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