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教案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251014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教案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南宁市高三视导课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文章内容 教案南宁市三十三中语文组 阳春教学目标:掌握高考文言文分析归纳题的5个设题陷阱的解题对策。教学重点:文言文分析归纳题的5个设题陷阱归纳以及解题对策。教学难点:解题对策的归纳。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考纲考题分析进入高三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套题,进行了那么多次月考,同学们都说文言文阅读很难,而文言文阅读3题选择题里,分析归纳题又是一个难点,在全国卷里常常设在第10题。题型大致是这样: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

2、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 郭浩、吴阶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这类选择题多数为“选非”型(但也有少数为选择正确的一项,如2009年的广东卷)考查重点为概括分析,“概括”侧重对内容的提炼,“分

3、析”侧重对内容的理解,考试大纲要求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四个选项的内容设置一般遵照原文中的先后顺序,而拼合起来往往成为很好的全文梗概。这一题常常让同学们云里雾里,搞不清状况。就上次一模分析归纳题,我们班只有19个同学作对这题,还有60%的同学在这题丢分。同学们普遍反映,读过去,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一对照答案,感到这题出得也太巧妙了。那么,对于分析归纳题,出题者有没有出题的规律呢?答案是,有。今天我们就来和同学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分析归纳题的设题陷阱以及对策。二、本课教学目标1.掌握高考文言文分析归纳题的5个设题陷阱的解题对策。三、解题对策陷阱一:

4、 无中生有 看看下面的例题,下面的选项都是错误的一项,请同学们比对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参考译文,看看出题者是怎样设置出题陷阱的?例一:【2011年全国卷:第10题】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原文中的相关语句】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译文

5、】改洪武纪年后,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聚集了伪官悍将两百人,都非常凶暴横蛮。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了贪赃罪,不住地分辩,几百个老百姓都来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想要听从民意,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的罪名来怎么办呢?”熊鼎叹息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的人吗!”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教师明确:意思是“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赃罪,不停的分辨,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 平阳知州梅镒没有行贿。1、 选项和原文哪一句不符合呢?2、 错在

6、哪?无中生有了。3、 无之中生造出什么?4、 那么出题者常常无中生出什么信息呢?主要是人物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结果。比如上边的例子,“梅镒被诬贪污”但没有行贿,增加了“行贿”的意思。或者,原文说某人受侮辱,但选项中表述为某人受嘲笑侮辱,“嘲笑”之意原文中没有。这些都属于对表示行为的词扩大其词义,造成无中生有。又比如原文说主人公在皇帝面前夸某人能干,选项了却写成“皇帝答应主人公的请求,授予某人某种官职。”就无中生有了。这就是在无之中生出人物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结果。另外,还要注意“从不”“都”“除-之外”这些太绝对的词,回原文找找有没有例外。要细审选项中的每一个信息点在原文中是否有相关表述,要留

7、意相关的细节,关注选项中自行添加而其实原文中并未出现的信息,无中生有对策:细审信息要点(人物行为、“从不”“都”等词)陷阱二: 曲解词义 例一:【2010年重庆卷:第10题】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原文中的相关语句】道性淳厚,有犯不较。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

8、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译文】查道为人淳朴厚道,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手下小吏犯有过错,从来没有鞭打责罚过。百姓中有被告发拖歉赋税的,查道替他代缴,不予追究。一次外出巡查,路边有甜枣,仆从摘来献给查道,查道按照枣的价值将钱挂在枣树上然后离开。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当官后住在京城,家中仍然贫困,因为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因散施而随得随完,连留下一丝一毫的心意也没有。和人相交,情意恳切,十分周到;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待之更加厚道,大多给以周济。教师明确:意思是“查道性格淳厚,

9、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古代“犯人”一般是“囚”字,“犯”并非是“犯人”,而是“冒犯”,有成语“有犯不较”作证,加上前边有“道性淳厚”,说明其非常厚道。5、 选项和原文哪一句不符合呢?6、 错在哪?理解词义错了。7、 那么出题者常常故意把哪些词译错呢?主要是同学们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这种陷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放到语境里,读上去不太合逻辑。比如上面的例子,查道性格淳厚,但有人犯法也能宽恕,就显得做官没有原则,不合逻辑。又比如,在选项里表述为,某地民风不正,老百姓好打官司,不怕牢狱,入狱时穿戴整齐,自带凉席。就不符合逻辑了,要不还自带个I Pad?哦,原来原文中说,某地民风不正,老百姓好打官司

10、,他们看待坐牢就像穿衣带帽睡在席子上一样安然自如。如果读上去不合逻辑,就考虑是不是什么地方译错了。要细辨原文中的字词在进入选项后是否发生了释义错误,要找到原句,放到语境里进行推敲,有时还可灵活运用常见的成语联系法、互文现义法、结构推断法等实词推断的方法协助辨析。曲解词义对策:细辨字词释义(望文生义、不合逻辑)陷阱三: 张冠李戴 例一:【2012年广东卷:第8题】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原文中的相关语句】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11、。【译文】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船,他能体恤商家的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的热烈支持。海运开通之后,被皇帝重赏赐予花翎。教师明确: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8、 选项和原文哪一句不符合呢?9、 错在哪?不是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而是英和。10、 这叫什么陷阱?张冠李戴11、 那么张冠李戴这一陷阱有什么样的出题规律呢?主人公做了某事,但不是第一个做,例

12、如上面的例子。或主人公做了某事但不是唯一做这件事的人,选项里表述为唯一了。又或者选项中说主人公两次做某事,实际上只做了一次。选项表述主人公被皇帝授予好几个官职,而原文中只说一个官职,其他的是授予别人的。注意文段中出现“兄”“弟”“内兄”“姨弟”等称谓词,容易张冠李戴。注意省略主语和代词宾语。古代人写文章喜欢省略主语,碰到信息点所在的句子省略了主语,要好好查查到底是谁做的事情。代词做宾语,则要注意,这个代词指代谁,比如:12年江苏卷有“公杖之”,之指代谁?出题者就在这设置陷阱。注意表示并列的词,比如“与”“和”。加了一个连词,事件涉及的人物的范围就扩大了。往往就在这设陷阱。出现多个人物时,就要梳

13、理清楚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留意相关信息进入选项后是否存在错位,从而出现人事混淆、张冠李戴,应弄明白“谁做了什么事”。张冠李戴对策:细理人物事件(“第一个”、“两次”、官职、兄弟、省略主语、代词宾语、“与”)陷阱四: 颠倒时序 【2007年江苏卷第10题】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荠毕,走四方,求父不得【译文】他的父亲高瓒,会拳脚有气力,曾去给朋友送丧,回来的时候,朋友的妻子被土匪抢

14、走,高瓒去救她,杀了七人,而朋友的妻子也刎颈而死,高瓒于是亡命江湖。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刘氏去世,安葬完毕,他四处奔走,寻找父亲,但没有找到,于是去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12、 选项和原文哪一句不符合呢?顺序不对。13、 这叫什么陷阱?颠倒时序14、 我们在阅读时,怎样发现出题者在选项里故意颠倒了时序?我们在整体阅读的时候,要用序号标出事件,我们还要注意主要人物是在哪里做官时做了什么事,抓时间词、地点词包括事情的经过都要细细推敲。或是在哪一任上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或处罚。颠倒时序对策:细查事件时序(时间词、地点词)陷阱五: 强加因果 【2007年山东卷第12题】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

15、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译文】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他生性极孝,不拘于礼法,饮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教师明确:从原文我们可以知道,王戎“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并不是因为他不拘礼法,而是“性至孝”,所谓至孝,在于心而不在于行,是因为内心的悲伤哀痛,致使王戎“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选项不明事理,强拉因果关系。15、 选项哪里错了呢?讲不通,没有因果联系。16、 这叫什么陷阱?强加因果17、 我们在做题时,怎样发现出题者在选项里强加因果了呢?要对文段中所述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核对,尤其是“以致”“导致”“因此”等表示因果的词,注意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强加因果。强加因果对策:细析因果关系(“以致”“因此”“导致”)四、小结:(学生齐读) 无中生有对策:细审信息要点(人物行为) 曲解词义对策:细辨字词释义(望文生义、不合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