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毕业论文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228352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劳动力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劳动力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劳动力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劳动力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劳动力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劳动力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劳动力毕业论文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题 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院 (部):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企业一般可在支付平台上备案多个用于税费电子支付的账号,法人卡用户可通过点击“修改可操作账号”,将这些银行账号的操作权限给予指定的操作员卡用户,并设定最大可操作金额。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

2、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IV -目录一、摘要1二、导言3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8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9五、对策措施13六、结束语16七、参考文献18摘 要农民是当今中国积贫积弱的庞大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农村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加快,中国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乡镇等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关 键 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

3、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导言 (一)研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现实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我国面对的重大和长期的难题,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袭来和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世界经济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和强烈,城乡分化也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流转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将在以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劳动力流转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方面。因此,正确认识农村劳动力流转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劳动力流转问题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针的贯彻

4、落实,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快慢,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虽然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入了新的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在极大的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生产力的解放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业生产率提高了,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别的地区,诸如城市、乡镇等地区转移。如今农村劳动力流转带来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进程,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成为阻碍

5、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极不和谐的插曲。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背景,来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流转的良性循环途径和相关对策的。 (二)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意义早期劳动力流动的经验假说英国统计学家Ravenstein被认为是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劳动力迁移现象的学者。并提出了人口迁移法则。他的人口迁移法则也可以解释城乡劳动力流动。如根据他的理论。农村男劳动力比女劳动力更容易流动。 后来。Lee在Ravenstein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人口空间流动的“推-拉理论”。虽然Lee的理论是基于区域人口提出。但可以直接解释城乡劳动力流动。根据Lee的理论。城乡劳动力流动受两种不同力的影响。一是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力

6、即推力。另一个是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力即阻力。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因而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是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辅之以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原因、现状、影响,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已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与影响因素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劳动力流转问题的研究很多,对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简要就影响农村劳动力流转问题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有政策的影响,更有体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一)体制原因在传统的

7、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已经通过各种计划和政策将劳动力均衡的分布在农村和城镇,但是在当前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城市居民和农民权利的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导致了农村的积贫积弱,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愿望。(二)城镇化的推进作用随着城镇的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客观上也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三)历史的必然性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城市化阶段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合理的,这是市场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常现象。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

8、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利影响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加快城市化进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并带动了户籍、就业等方面制度的改革,加快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劳动力通过市场来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又是以劳动者自由流动为前提。大批获得生产经营权的农民,逐步摆脱土地的束缚,离开家园,进入异地,利用市场信息,寻求就业机会,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的自主决策实现自主就业,这就使劳动力配置决策权由行政主体转移到市场主体,形成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新机制。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带动了其他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使劳动力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能

9、够在较大的地域空间内实现有效流动和优化组合。发展到跨区域的大流动,是对传统体制的又一次大冲击。波涛汹涌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农民对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趋势的顺应,也是农民自发选择的一条通向城市化的途径。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8%提高到目前的37.3%,但与工业化水平相比,仍然落后了10多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低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遏制了城市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规模,最终将制约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增加农民收入,用农村消费需求

10、推动城市经济发展,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促进经济发展对输出地来说。劳动力的流动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尤其是90年代兴起的跨区域流动,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使土地资源逐渐集中,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对贫困地区来说,农民外出打工成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输出一人,脱贫一户”。有人曾担心农村劳动力外出会影响农业生产,但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作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并不必然导致农业生产的下降或提高,在那些现金紧缺的地方,外出就业带回的现金收入对农业生产有普遍的正面的作用;劳

11、动力外出就业也不构成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障碍,只要制度设计合理,工作方法对头,以“以资代劳”甚至会成为资本形成的促进因素;劳动力大量外出对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具有正面影响,高素质劳动力离开农村反而增加了当地人送子女读书和年轻人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对输出地区来说,大量农村民工的涌入,提供了数量充裕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要素,促进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弥补了经济发展中劳动力的不足。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填补了城市劳动力的结构性稀缺,诸如搬运、缝纫、环卫、修理、收破烂、家庭保姆、酒楼服务等行业,基本上由农民工承担,许多城市离开了这些农民工,很难保证正常性运转。 3、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于提高自身素质,也

12、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农民告别世代繁衍生息的封闭乡野,卷入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漩涡之中,所得的不仅是收入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受到前所未有的现代化的洗礼。农民摆脱几千年的来旧传统的束缚,克服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环境中养成的墨守陈规、不思变革与进取的秉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效应,并非理论上的推理,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影响 1、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加重了农村知识型人才流失,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更加艰难目前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剩余”劳动力,而是农村劳动力中的精华部分。随着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更加缺乏知识型人才。据调查,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

13、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大部分是青壮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到85%;而常年在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44岁以上,小学文化程度占到55%。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6%。高素质农村牧区劳动力大量流失必将严重制约农村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务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务收入成为农村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贫困地区由于资源贫乏,青壮年大量外出现现象更为明显,虽然劳务收入有所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对本地区发展不利,更加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这种差距反过来又削弱了农村地区招商引资能力,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出现恶性循环。 2、留守劳动力整体素质下滑,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目前农村常年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未成年

14、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46岁以上的留守劳动力占65%以上,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不足2%。由于思维观念老化,对新技术认知程度差,接受新生事物难,从而影响了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许多良种配方、新技术养殖、特色农业种植等农业技术不能大面积推广,削弱了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对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3、从事农业劳动力不足,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流转困难虽然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放弃了农业生产,但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愿意把土地转包出去,基本都留给家中老人耕种。留守老人年老体弱,只能种一些易于管理的庄稼,无形中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如:农村一农户只有一位67岁老人在家,儿子、媳妇带着孩子

15、外出打工3年了,老人在家种植4口人的耕地,疏于管理,经济效益非常差,即使碰到风调雨顺的年景,也只是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略有盈余而已。另有一些农村外出劳动力虽然多年在外务工,但并不放弃依靠承包地养老,致使农村土地流转十分困难。 4、后备干部选拔困难,使农村牧区集体事业发展受到阻碍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大多数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他们走后使农村后备干部严重不足,在村换届选举中有的地方只能将年龄大、文化低,甚至能力不强的村民选进村委会,致使村干部素质下降,能力不强,无法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阻碍了农村成产、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此外,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也使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村道路维修等难以实施。并且,由于留守人员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在一些公共事业商议中不能做决定,影响了集体事业的发展。 5、比较利益驱使厌农思想严重,农村新增劳动力来源堪忧由于城乡差距大、农业效益低下等多种原因,许多青年劳动力不愿意从事务农劳动,不再是挣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而是谋求立足城市,向往过上城市生活,厌农思想比较严重。现在农村的年轻人不会种地、放牧或根本没有种过地、放过牧的人不在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