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76501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_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实践的分析 -以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为经验 系别:地理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104 学号:姓名:王梦云 提纲1、城市化近域推进与郊区化2、西方国家再城市化、郊区化2.1再城市化 2.2郊区化(美国为例)3、我国旧城改造、郊区化的实践3.1、我国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3.2、我国的郊区化4、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对我国旧城改造、郊区化的启示 4.1、对旧城改造的启示4.2、对我国郊区化过程的启示5、小结参考文献摘要: 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一个城市的发展受到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推动,这两种力量在不同时间和阶

2、段的对比与转换导致了城市化发展出现阶段性。城市化的出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交通的便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也伴随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商业萎缩、失业严重、贫困加剧、治安混乱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对整个城市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从西方在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并从中得到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关键词: 再城市化 旧城改造 郊区化【前言】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的过程。一个城

3、市的发展受到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推动,这两种力量在不同时间和阶段的对比与转换导致了城市化发展出现阶段性。 城市化的出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交通的便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也伴随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旧城改造与传统风貌保护的矛盾、交通拥挤、犯罪率上升等。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城市化近域推进与郊区化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现代城市源于现代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效益。这两种效益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使生产向城市集中以获得成本的节约。然而企业向城市积聚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积聚的

4、不经济。积聚不经济主要来自市中心更高的土地使用费、交通的拥堵和环境质量的下降,由此产生产生城市发展中的离心力,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周边地域的扩散。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的近域推进。若在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中伴随着中心城区人口的绝对下降和郊区人口的增长,则称为郊区化。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在空间序列上表现最激烈的就是紧邻郊区外围的郊区。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和交通工具的变革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小汽车的普及,城市向郊区扩散的速度更快,距离也更远。在发达国家中,大城市向郊外拓展的势头迅猛,出现了所谓的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现象。工业的拓展是城市化的传统推进方式。到现代,

5、技术进步使产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少受到传统区位因子的约束,城市工业在拓展方式上出现了向郊区的倾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独立的工厂外迁逐渐减少,工厂的外迁和新工厂的建设相结合,以各类开发区的形式在郊区布局,促进了工业布局的优化。住宅的扩散对城市向外围的拓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导致城市住宅大量的、经久不断的兴建。2、西方国家再城市化、郊区化 西方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认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高度集聚。郊区城市化阶段。这个时期城市化的特征是,在工商业继续向城市

6、,特别是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同时,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中心市区。逆城市化阶段。在郊区城市化继续发展的同进,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净减少。再城市化阶段。中心市区经济复兴,人口出现重新回升。2.1再城市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等问题出现,导致某些城市出现人口向郊区方向迁移,产业向外拓展等逆城市化现象,后来又由于这些城市的国际移民增长较为快速或者是这些城市为挽回发展的颓势,采取了大规模都市更新,是城市中心部分地区恢复了昔日的活力,在此情况下,大都市群的人口又开始增长。这种从城市郊区城市的现象称为再城市化。由于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发展 ,使得西方国家大城市中心区日益衰落 ,出现商业萎缩、失业严重、

7、贫困加剧、治安混乱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对整个城市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引起了政府当局的高度关注.为了振兴城市中心区 ,从 1970 年代末开始 ,西方发达国家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在 CBD周围适当增加一些高质量住宅 ,以吸引人口回城居住和工作 ,使城市人口重新出现增长 ,称之为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1978 年 3 月 ,美国总统卡特发布了全面城市化政策 ,其目标是阻止城市中心区的继续衰退 ,使其能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这项政策共有 5 个具体目标:(1)振兴与发展城市经济;(2)扩大中心区的就业机会;(3)

8、稳定和加强城市税收政策;(4)消除城市内部种族歧视;(5)保护城市环境等. 在英国 ,复兴大城市中心区始终是政府关注的一件大事.为此 ,政府在城市发展战略上进行了调整 ,把注意力和资金分配从城市外围转向市中心区 , 对内城从控制和指导发展转为鼓励发展 , 并重视发挥社区精神 , 动员社会积极性 , 努力改变衰退造成的恶果.1987 年英国政府颂布了“内城法”,其核心思想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开发和恢复旧城的活力创造条件 ,尽量满足企业建厂要求 ,以增加就业机会.此外 ,英国政府还采取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以及在市中心重点安排一些事务所大楼等措施.在政府的扶持下 ,发达国家大城市经济重现

9、活力 ,中心区恢复昔日的繁荣 ,吸引了大量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 ,城市人口出现再度增长.1980 年代 ,美国东北部的大城市如纽约、波士顿、费城等由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和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 ,不仅扭转了人口下降的趋势 ,而且使人口有了较快的增长.1980 年 1990 年 ,纽约市人口增长了 3.1%, 纽约的中心区曼哈顿由于各类公司总部和生产服务业的不断聚集 ,成为全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1975 年 1977 年 ,全美有 300 万人从郊区返回到市中心居住 ,1980 年代中期后回流速度更快.英国大伦敦的人口在连续 30 多年下降后 ,也于1985 年重新恢复

10、增长 。这就是城市发展中的第四个阶段,即再城市化。 2.2、郊区化发达国家郊区化本质是郊区城市化及至农业地带的城市化,从普遍的发展规律看,“郊区化”往往与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变化,甚至是直接与城市中心区的某种衰落有关。如西欧、北美和北欧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出现某种衰落现象,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流动并出现更新机制。而且郊区化都是伴随着人口居住郊区化、工商业郊区化、服务办工业郊区化的过程发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人口郊区化的同时,工商业、基础设施、科技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和服务产业基本上同时跟进,形成集居住、购物、就业、娱乐为一体的新型郊区城镇,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由向心集聚走向离心扩散的特

11、定阶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发达国家国家的郊区化出现最早,尤以美国为例。20世纪20年代汽车的大量使用以及战后美国政府的住宅政策和高速公路建设加速了郊区化的过程,进而引发了住宅和产业郊区化的热潮。80年代以后,郊区已经成为美国主要的就业中心,办公设施和机构也开始外迁,郊区的城市功能越来越强,出现了“边缘城市”的新的城市形式,它对中心市的职能地位提出了挑战。奥沙利文(OSullivan,2000)从制造业、人口、零售业、办公业四个方面阐述了郊区化的成因。他认为郊区化使得城市从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变,在郊区形成了许多层次级就业、购物中心。3、我国旧城改造、郊区化的实践 我国在多年的旧城改造中取得

12、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形象工程的建设与危害,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产生,老城工业污染依然严重,新区工业布局出现新问题,城市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滞后老化,兴建高楼加重基础设施的负担。而盲目进行城市改造使城市文脉断裂,原始风貌遭到破坏,城市特色消失等等。3.1、我国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拆迁改造政策、开发公司与群众缺乏沟通 旧城改造过程中调控机制缺乏,导致拆迁户与各方矛盾激化。在我国,私人的土地使用权和私有房屋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我国旧城改造中开发商与业主关于拆迁补偿的谈判,往往由于政府的介入,带有极强的行政色彩,而政府本着土地公有的原则,与业主的谈判实际上是不平

13、等的。一旦有拆迁户因为开发商没有足够的补偿条件而拒绝搬迁,拆迁方往往给其施加压力,强制其拆迁。具体来说,首先,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而造成改造规模过大,速度过快,致使拆迁户安置困难,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原有的社会网络。在更新改造的利益分配上,由于缺乏应有的调控机制,开发公司获利丰厚,拆迁户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导致矛盾激化。(2)旧城改造不彻底 在市政设施建设方面,我国许多城市市政建设跟不上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有的旧城住宅建成后由于缺水少电等原因而无法住人;有的地方兴建了一些商业服务设施,但配套标准低而不全,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在城市住宅建设方面,旧城住宅建设质量不能满足人

14、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住宅小区建设水平不高,商品房空置、开发土地闲置现象日益严重。房地产开发建设并没有同时要求绿地建设,住宅建设中浪费土地现象较为突出,高层住宅数量偏少,居民回迁率低。(3)对传统风貌,特色街区的破坏 在改造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淡薄,没有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只顾局部的、眼前的经济利益。在城市历史文化和景观保护区大兴土木,甚至拆除或任意改建已经明确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严重破坏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致使城市特色丧失。以太原为例,解放以来,太原被定位为重化工城市,一大批工业项目陆续兴建,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整座城市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在几十年的开发过程中,一条条老街巷

15、、一座座古建筑岌岌可危,有些甚至成为一个个名不符实的老地名。在经济与历史文化的碰撞中,经济建设挤压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煤海、钢城等一个个新的光环掩盖了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芒。更让人痛惜的是,保存下来的成规模的历史文化片区相对较少,这成为太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硬伤”。3.2我国的郊区化郊区化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的郊区化水平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城市的底子薄、基础差,城市化整体水平不是很高。我国城市化起步比较晚,郊区化新出现的城市还不能向西方国家那样成为独立的经济活动集聚中心,甚至成为边缘城市。另外,我国的郊区化的发生并不像国外那样是广大中产阶级为追求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到郊区定局的。相反,我国的郊区化是因为旧城改造、城外工业园区的建造和工业外迁引起的,这样生活设施不能同步跟上。以榆次的大学城为例,原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几所高校应“太原-榆次同城化”的发展战略,同时带动榆次地区经济发展,纷纷在榆次郊区建设高校形成一个大学城。而这种大学郊区化似乎并没有带动发展,反而使得大学城有些孤立。因为大学周边基础设施极不完善,不能满足师生的生活基本要求。距离经济发展地带有些距离,生活消费有问题,交通设施少,学生经常挤不上公交。从宏观上看,我国日前大多数城市仍然处于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排除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国内特大城市郊区化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