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70549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来自中华网社区 我们通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老龄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笔者对此通用定义存有异议,老龄化是一个人口结构比例失衡问题,不能说就是因为年轻人口数量减少或者老龄人口数量增加就导致老龄化,年轻人口增加或者老龄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同样会出现老龄化。比如一个国家年轻人口增加速度小于老龄人口增加速度就会出现老龄化,同样如果年轻人口减少的速度大于老龄人口减少的速度也会造成老龄化,因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在增加的。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和一个国家总人口没有任何关系,不管是总人口增加的国家还是总人口减少的国家都有可能出现

2、老龄化。 所以,笔者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所占比例减少、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增加而导致的人口结构比例失衡的动态演化过程。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通常国际上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产生的实质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生育意愿降低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使得老龄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从而发生老龄化。目前世界上步入老龄化的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步入老龄化的非常罕见,而我国就是一个特例,并且我国的老龄化具有“来得早,进展快”的特点。虽然说老龄化的出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象征,但笔者认为我国的老龄化出现和发展非常不正常,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病态。

3、究其原因,笔者试从以下几点做浅略分析。 1,少子化是中国目前发生老龄化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少子化是与老龄化相对应的,指生育率下降或者婴幼儿死亡率增高造成幼年人口比例逐渐减少的现象。 年轻人口比例下降则意味着老龄人口比例的相对增高,这是非常简单的数学逻辑。目前主流人士对少子化的定义只考虑了生育率降低因素而忽略了婴幼儿高死亡率因素,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在人类发展史上由大规模战争、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所引起的婴幼儿高死亡率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决定少子化的因素有两个,即低生育率和婴幼儿高死亡率。只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由于大规模战争、疾病以及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年幼人口高死亡率已

4、经基本消失不见了,所以中国的少子化的形成完全就是因为生育率的降低。 而我国生育率的降低又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生育意愿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实行了30年刻意追求低生育率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计生委宣布的生育率为1.8,而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怀疑这个数字,有的认为中国的生育率为1.6,有的甚至认为中国的生育率不足1.3。笔者认为不管是1.8还是1.3,只要低于世代更替率,也就是国际公认的2.1的生育率,那么这个国家必然会发生老龄化,1.8和1.3仅仅是老龄化进展速度快与慢的问题。 另外,少子化不仅仅引起老龄化,还会造成未来劳动力不足、内需拉动力不足、学校生源紧张以及兵源紧张等

5、各类重要社会问题。 2,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加剧少子化的催化剂。 我国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以降低生育率为主要目标的。30年前的1980年,党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由此正式拉开单胎制生育政策的序幕,而单胎制的执行使得我国新生人口剧减。 下面我们仅从小学生数量的改变来看少子化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的数据,1981年我国小学生在校总数为14,333万人,而2009年为10071.5万人,不到30年孩子减少了近30%。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9)称,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预期比2008年减少1800多万,减幅将达

6、到11%左右。可以看出中国孩子的减少将一直持续下去。 虽然目前我国计生政策也在进行一些微调,比如双方独生子女家庭可生二胎,农村首胎女孩可生二胎等,但总体来说我国的计生政策依旧是一种改良的单胎制,而这种政策却使得生育率永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如果说少子化是老龄化根本原因的话,那么中国的这种生育政策恰恰是加剧少子化的催化剂!少子化的加剧则意味着老龄化的加剧,这就是中国的老龄化“来的早,进展快”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何我们还没有步入发达国家却已经发生严重老龄化的原因所在。 3,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老龄人口的数量。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地延长,死亡率也在不断下降。 200

7、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平均寿命为男71岁,女74岁”,而我国1950年时的人均寿命仅为40.8岁。人均寿命的延长使得老龄人口呈增加趋势,而同时我国新生人口又是逐年递减的,所以使得老龄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笔者认为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一件好事,证明了我们国家在经济、医疗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4,中国目前的老龄化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没有关系。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今年是2010年,即使1950年出生的人今年才60岁,刚刚步入老龄门槛。而中国的

8、老龄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已经出现,在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一书中指出,按照60岁标准,我国于1995年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按照65岁标准,我国于1997年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可见,当五、六十年代的人群尚处于青壮年时期的时候,中国便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个时期老龄化的发生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均寿命延长双重作用的结果。所以说目前有些人喜欢把五、六十年代的高出生人群的老化作为中国老龄化的原因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些人竟然忘了算年龄。 另外,关于五、六十年代大量出生的人口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目前国内观点不一,一种观点认为这些人群无形地制造了人口压力,而另一种观点是中国近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完全得益

9、于五、六十年代出生人群所形成的人口红利。但是随着五、六十年代大量人群逐步进入60岁门槛,中国未来的老龄化会急剧发展,再加上年轻人口的日益减少,中国未来数十年的人口形势不容乐观。 5,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和迅猛发展早有学者进行警告和预判,但我们国家未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1980年的公开信指出,人口“老化”的现象在本世纪不会出现,因为目前全国人口约有一半在二十一岁以下,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到百分之五。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我们完全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按照1980年人口专家的推断,中国最快将在2020年后出现老龄化,然而事实却和无知开了个大玩笑,根据生育行为与生育政

10、策一书的研究结果,中国早在1995年便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当初国家的推断提前了足足25年。 而老龄化的提前出现并非没有过预警,早在1979年12月全国第二次人口科学讨论会大会上,梁中堂先生曾明确指出“一胎化”生育政策将迅速导致人口老化、劳动力资源短缺、家庭四二一结构等社会问题。而梁中堂先生提出的“晚婚加间隔”的二胎政策也被抛之脑后,仅仅实现了翼城等几个试点,而试点的人口结构明显比全国范围要合理的多。然而,最可悲的是当初的试点直至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依旧是试点。老龄化的提前出现如果给我们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的话,那么我国对老龄化现象出现后并未采取实际化解和防范措施便是一个重大战略失误了。我们国家在生育政

11、策上并没有及时做出实质性调整,任由少子化的加重,同时在养老保障各种机制上也没有采取强力的措施来预后。这些事实和1980年公开信所述相违背。我们试想如果当初施行了梁中堂先生提出的两胎制政策,中国还会不会这么早步入老龄化呢?老龄化的发展还会不会如此迅猛呢?事实上,在笔者和梁中堂老先生的沟通中发现,梁老先生目前对自己当初的“晚婚加间隔”的二胎政策持否定态度,他主张应该实行家庭自主生育。 综上所述,中国的老龄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以说中国的老龄化和发达国家的老龄化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老龄化并非全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为因素占主导,是一种“畸形”的老龄化而非自然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人口格局将对我们整个

12、国家、社会乃至普通家庭形成一种严峻的挑战! (三)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和家庭的影响和冲击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诸多人口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可以说老龄化是一个能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承受着老龄化发起的挑战。 1,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率先发起冲击。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严重“缺氧”,很多老人生活窘迫,目前大部分没有退休金的老人仅能拿到55元/月的养老金,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而我们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却又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我国养老保障的短缺金额到2010年将达1100亿美元,而未来30年内将会出现3.7万亿的资金缺口。表

13、面上看,我们可以认为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可以把养老金的短缺归结于经济的落后。而实际上,出现这种现象完全是因为我国特有的人口结构失衡,未富先老的人口格局必然导致各类资金短缺。这和我国对老龄化预判失误未采取防范措施分不开的。 目前不仅养老金成问题,医疗保障等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因为老龄人群是各类疾病高发人群,随着老龄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大,国家势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实施医疗保障,这对于本身就资金短缺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老龄化与其他诸多社会问题相辅相成又相互加剧。 伴随老龄化而来的人口问题有很多很多,其中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劳动力短缺。 老龄化的出现根

14、本原因是少子化,而少子化又决定了未来劳动力必然出现短缺。我国目前劳动力短缺危机已经浮现,今年初劳工荒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说明,直至现在劳工荒现象依旧非常严重,很多私营企业因招不到劳工而面临倒闭,经济发展面临衰退风险。经济的衰退又使得养老保障等问题更加恶化。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老龄人群又需要庞大的劳动力来照顾,这样便使得已经短缺的劳动人群再度严重失血。而劳动力的短缺又反过来加剧了国家养老服务的难度。由此,便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状态,老龄化与其他社会问题相交错,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又彼此加剧的怪圈。 3,老龄化对中国所有家庭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由于1980年单胎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导致了目前中国出现了

15、1亿左右的独生子女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龄甚至高龄,而4:2:1的家庭格局使得年轻人根本无力承担老人的养老任务,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被彻底颠覆,养老负担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会。而我国的养老机构发展又严重的滞后,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仅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250万张,缺口达550多万张。 另外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养老资金来源问题,入住养老院需要缴纳相当的费用,对于有退休金的老人来说,或许自己的退休金可以支付养老院收取的费用,而对于大部分只能领取55元/月养老金的老人来说,入住养老院无异于天方夜谭。而如果入住养老院的费用由子女承担的话,就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而言,没有几个家庭能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费用。 4,“空巢家庭”成为整个社会最新难题。 空巢家庭是指步入老龄后,身边没有子女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