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107700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题: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理念:探讨黄土高原古今自然环境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课堂主线:谈古论今授课班级:初二1班设计者 :梁建华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理念:探讨黄土高原古今自然环境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课堂主线:谈古论今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芈月传是今年年初国内较流行的电视连续剧,剧中故事背景地点主要发生在今北方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渭河平原-陕西省-西安市境内。挖掘故事中有用的地理信息,加以利用,转变成本学期中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的学习内容

2、,如战国时期秦国主要建筑物用材和粮食作物等,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学习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及其变化。教材分析:在地理学科中,本课学习的内容是中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的部分内容。根据本课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必须是围绕着寻找秦国古今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变化来开展,重点要求学生通过秦国古今地理位置地图的对比,找出秦国及其都城咸阳城位处当今的位置(省级行政区、四大地理区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西安),通过图表对比分析,总结黄土高原古今气候特征及植被分布状况。学情分析:芈月传中的故事多发生在现今黄土高原地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媒体中多有接触该区的知识,对该区知识记忆犹新,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3、和现状,并能从地图中找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能通过地理位置简单推算出该地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通过图表及文字资料信息,总结黄土高原地区古今气候状况及植被分布状况。2、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了解黄土风情,培养学生热爱黄土地的思想感情。(2)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古今自然环境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1、黄土高原地区(秦国)古今地理位置范围。 2、古今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及其植被分布情况。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秦国)古今气候特征分析教学方法:读地理图表,分析

4、、对比、归纳法。学法指导:通过古今本区人文图片、地理图表、文字资料的阅读、对比、读图、分析、总结等方式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多媒体平台、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环节播放芈月传片段从刚刚播放的片段中我们都知道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家,那就是秦国,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秦国具体是在我国现在的哪个位置?1.生观看视频2.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探索环节问题1芈月生活在秦国,它位于今日中国哪里?(1) 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陕(大部)、甘、晋、豫、鄂、川、渝(2) 位于中国哪些地理区域?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3) 位于中国哪个地形区?

5、北方地区-黄土高原 1学生对比战国七国分布图、中国政区图,查找秦国位于今日中国哪些省份。2. 学生对比战国齐国分布图、中国地形图图,查找秦国位于今日中国哪四大地理区域。1温故知新:复习中国省级行政区、四大地理区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的位置。2地图能力培养:辨别北方地区的位置,从地图上查找黄土高原及渭河平原的位置。从图中找出渭河、黄河,并根据资料说出该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3.学以致用:用聚落形成条件分析古咸阳城建都条件。4.培养学生图片观察能力及其背景地理环境初步分析能力。问题2芈月生活的咸阳城位于今日中国哪里?(1)古咸阳城位置北方地区黄土高原渭河平原陕西省西安市(2)古咸阳城建都的地理条件

6、古咸阳城位于渭河西岸,依水源而建城市(聚落成因)(3)观察秦咸阳城一号建筑遗址复原图,讨论该建筑物用材是什么? 木质材料(4) 思考古黄土高原气候及植被特点。1. 学生从“战国七国分布图”中找到咸阳城及渭水位置,思考与今日黄土高原地区相似的河流名称。2. 从“黄土高原分布地形图”中查找渭河、西安位置。3.分析秦咸阳城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聚落成因分析)。4.观察图片建筑物特征,及其建筑用材,小组讨论秦国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和植被情况。问题3春秋时期秦国境内有野象出没,如今野象仅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这说明古今的气候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秦国的自然环境:热带湿热气候,林草丰美。今日黄土高原的

7、自然环境:气候相对干冷,植被缺乏。1、学生观察“中国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图”,了解野象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总结秦国气候特征及植被分布情况。2、学生观察“现今黄土高原地貌图”和分析“黄土高原气候直方图”,总结秦国气候特征及植被分布情况。1、地理地图及图像分析能力和地理技能培养:根据“中国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图”和延安气候直方图分析、判断、总结该区古今气候特征及植物分布情况。2、用古今气候对比方式,培养学生图片观察能力及地理环境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建立人地关系和谐共存意思,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问题4黄土高原地区在古今气候的变化和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表植被覆盖率骤降。造成黄土高原植被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8、:资料: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曾经森林密布,据推算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游森林覆盖率为53% ,民居以木质结构为主。随着气候的变化、人口剧增、人为开垦土地、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地表由原来林草繁茂,发展到现今的千沟万壑,森林覆盖率极低仅6.5%,民居以土质结构的窑洞为主。资料显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根本原因:人为因素1、学生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和分析“延安气候直方图”,总结当今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特征及植被分布情况。2、学生小组讨论,对比古今黄土高原地区民居特点,分析文字资料,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回答问题资料分析及信息提取能力培养:从资料中分析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小结气候的变化改变了自然环境,自

9、然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历史,历史的年轮和印记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1、让学生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了解黄土风情,培养学生热爱黄土地的思想感情。2、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古今自然环境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芈月传之谈古论今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教学反思梁建华初二地理科组在学校开放日当天承担一节政史地项目课程芈月传之谈古论今,该课也是开放日的推荐课。在该课中,根据本课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必须是围绕着寻找秦国古今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变化来开展,重点要求学生通过秦国古今地理位置地图的对比,找出秦国及其都城咸阳城位处当今的位置(省级行政区、四大地理区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

10、西安),通过图表对比分析,总结黄土高原古今气候特征及植被分布状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了解黄土风情,培养学生热爱黄土地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古今自然环境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科组上课情况及反思本节教学内容因无固定教材限制,所以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新颖、灵活、开放。地理教学部分以黄土高原为背景,探讨古今分布在该区域的秦国地理位置、气候、植被的变迁。课程教学的主线很清晰,课堂气氛好,得到了校内外来宾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反思:1 关于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利方面:(1)教学内容因无固定教材限制,所以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新颖、灵活、开放。(

11、2)教师可以个性化处理教学内容。(3)多学科共同集备、磨课、教学,可以了解和学习不同学科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4)课程新颖,能够极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 关于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利方面:(1)因项目课程由多学科共同教学,单科知识容量小,较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进度。(2)项目课程教学内容选择虽灵活,但多学科融合需找出各学科的共同切入点,备课时较浪费时间。二、评课情况及教研员评课情况开放日当天因无地理教研员和地理教师听课,无专业学科教学评课反馈。从其他学科教师反馈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优点:1. 能能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2. 联系影视热点学习相关知识,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 教学语言简洁、清晰,各知识点衔接自然,层层推进,教学效果好。4. 能很好利用多媒体资源,将抽象地理现象直观化、简单化。5. 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目标。缺点:讲授速度过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