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5月)化学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3107196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1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5月)化学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5月)化学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5月)化学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5月)化学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5月)化学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5月)化学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5月)化学试题 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理科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Cu 64第卷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B. 汽油和乙烯均为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C. CaO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D. 蔗糖、淀粉、油脂的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答案】C【解析】【详解】A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易与酸反应,故A错误;B乙烯为裂解产品,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含汽油,故B错误;CCaO与二氧化硫反应,则CaO可用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故C正确;D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

2、糖,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葡萄糖、果糖、甘油均为非电解质,高级脂肪酸为电解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C。2.如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吸收SO2,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SO3-2He=S2O42-2H2OB. 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C. 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D. b为直流电源的正极【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依据图示可知,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根,所以二氧化硫所在的区为阳极区,阳极区发生反应SO2-2e-+2H2OSO42-+4H+,阳极与电源的正极a

3、相连,b为电源负极。【详解】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依据图示可知,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根,所以二氧化硫所在的区为阳极区,阳极区发生反应SO2-2e-+2H2OSO42-+4H+,阳极与电源的正极a相连,b为电源负极;Ab为电源的负极,则N极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SO3-+2H+2e-S2O42-+2H2O,故A错误;Ba为电源的正极,则M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SO2+2H2O-2e-SO42-+4H+,故B正确;C由阴、阳极电极反应式可知,阳极区产生的H+透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则应选择阳离子交换膜,故C错误;D由分析知,b为直流电源的负极,故D错误

4、;故答案为B。【点睛】电解池的阴、阳极判断方法:直接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判断,连接电源正极的为电解池的阳极;根据电解产物判断,得到氧化产物的极为阳极,阳极一般生成氧气,阴极上一般生成氢气或有金属析出;根据电流的方向判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阳极,从阴极流回电源的负极;根据电解液中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和Z位于同一周期,可组成中学常见的共价化合物YZ和YZ2,X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50.01molL-1 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Y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W元素B. X和Y可

5、以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分子C. YZ和YZ2均可以被NaOH溶液直接吸收D. X和W形成化合物中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25时0.01mol/L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为2,则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一元强酸,则X是H元素、W是Cl元素;Y和Z位于同一周期,可组成中学常见的共价化合物YZ和YZ2,X和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则Z最外层电子数是6,Z为O元素,Y为C元素,据此分析解题。【详解】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25时0.01mol/L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

6、H为2,则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一元强酸,则X是H元素、W是Cl元素;Y和Z位于同一周期,可组成中学常见的共价化合物YZ和YZ2,X和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则Z最外层电子数是6,Z为O元素,Y为C元素;AY是C、W是Cl元素,Cl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元素强,故A错误;BX为H、Y为C,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X和Y能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分子,如含有多个碳原子的烃,故B正确;CY是C、Z是O元素,CO2能被NaOH溶液吸收,而CO不与NaOH溶液反应,故C错误;DX是H、W是Cl元素,两者形成的化合物HCl的电子式为,可知H

7、元素形成的是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考查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极性键: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非极性键: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为: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4.萘乙酸甲酯是具有生长素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农业上可用于抑制马铃薯块茎贮藏期发芽等,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萘乙酸甲酯的判断错误的是A. 其在水中和苯中的溶解度均较大B. 属于芳香化合物,分子式为C13H12O2C. 能发生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和加成反

8、应D. 其一氯取代产物共有9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体)【答案】A【解析】【详解】A含有酯基,在水中溶解度小,在苯中溶解度大,故A错误;B含有苯环,属于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C13H12O2,故B正确;C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苯环上可发生加成反应,能燃烧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分子结构中含有9种等效氢,则一氯代物有9种,故D正确;故答案为A。【点睛】“等效氢法”是判断烃的一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最常用的方法。分子中同一甲基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同一碳原子所连的氢原子等效,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5.下图是传统的工业生产金属铝的基本流程图:结合流程图可判断下列

9、说法错误的是A.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电解铝的阴极和阳极材料均为碳B. 加入冰晶石和少量CaF2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氧化铝的熔点C. 将氧化铝转化为氯化铝再进行电解以冶炼金属铝时可以节约大量能源D. 冶炼过程中,阳极材料可能会因不断被消耗而需要定期更换【答案】C【解析】【分析】传统的工业生产金属铝的基本流程为: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萤石中加入冰晶石和氟化钙,降低三氧二化铝熔化时所需的温度,电解氧化铝得到铝和氧气,石油炼制和煤的干馏产品中石墨(或碳)可以作为惰性电极电解冶炼铝,电解得到的铝净化、澄清铸锭。【详解】A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可用石墨作电解池的阴、阳极电解氧化铝冶炼铝,故

10、A正确;BAl2O3属于离子晶体,熔点较高,加入冰晶石和氟化钙,熔融的冰晶石和氟化钙能溶解Al2O3晶体,即加入冰晶石和少量CaF2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氧化铝的熔点,故B正确;C氯化铝是共价型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无法电解,故C错误;D用石墨电极电解氧化铝,阳极生成的氧气能氧化碳生成CO2,则冶炼过程中,阳极材料可能会因不断被消耗而需要定期更换,故D正确;故答案为C。6.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进行足够长时间后装置II中实验现象正确的是II中实验现象A浓盐酸碳酸钙滴有酚酞的稀碳酸钠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B浓氨水氧化钙硫酸亚铁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冰醋酸乙醇和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溶液分层,上

11、层为油状液体DNH4Cl溶液NaAlO2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且盐酸易挥发,二氧化碳、盐酸均与碳酸钠反应,则碱性减弱,观察到中溶液由红色最终变为无色,故A错误;B反应生成氨气,氨气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然后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Fe(OH)3沉淀,故B错误;C酯化反应需要加热,则图中装置没有加热装置,不能生成乙酸乙酯,故C错误;DNH4Cl溶液和NaAlO2溶液混合后生成Al(OH)3白色沉淀,同时逸出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遇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故D正确;故答案为D。7

12、.已知难溶性物质K2SO4MgSO42CaSO4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K2SO4MgSO42CaSO4(s)2Ca2(aq)2K(aq)Mg2(aq)4SO42- (aq),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向该体系中分别加入饱和NaOH溶液和饱和碳酸钠溶液,沉淀溶解平衡均向右移动B. 分析可知T1T2T3C. 升高温度,溶浸速率增大,平衡向右移动D. 该物质的Kspc2(Ca2)c2(K)c(Mg2)c4(SO42-)/c(K2SO4MgSO42CaSO4)【答案】D【解析】【详解】A加入饱和NaOH溶液和饱和碳酸钠溶液,Ca2+和Mg2+浓度减小,则

13、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故A正确;B温度越高,溶浸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要时间越短,所图示可知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T1T2T3,故B正确;C由图可知,溶解平衡吸热,则升高温度,溶浸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DK2SO4MgSO42CaSO4是纯固体,则由反应可知,该平衡的Ksp=c2(Ca2+)c2(K+)c(Mg2+)c4(SO42-),故D错误;故答案为D。8.甲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能用于生产苯甲醛()、苯甲酸()等产品。下表列出了有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请回答:注:甲苯、苯甲醛、苯甲酸三者互溶。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模拟制备苯甲醛。实验时先在三颈瓶中加入0.5g固态难溶性催

14、化剂,再加入2mL甲苯和一定量其它试剂,搅拌升温至70,同时缓慢加入12mL过氧化氢,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3小时。(1)装置a的名称是_,主要作用是_。三颈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经测定,反应温度升高时,甲苯的转化率逐渐增大,但温度过高时,苯甲醛的产量却有所减少,可能的原因是_。(3)反应完毕,反应混合液经过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还应经过_、_(填操作名称)等操作,才能得到苯甲醛粗产品。(4)实验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并延长反应时间时,会使苯甲醛产品中产生较多的苯甲酸。若想从混有苯甲酸的苯甲醛中分离出苯甲酸,正确的实验步骤是_(按步骤顺序填字母)。a对混合液进行分液 b过滤、洗涤、干燥c水层中加入盐酸调节pH=2 d与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振荡若对实验中获得的苯甲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22)产品进行纯度测定,可称取2.500g产品,溶于200mL乙醇配成溶液,量取所得的乙醇溶液20.00mL于锥形瓶,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然后用预先配好的0.1000 mol/L KOH标准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KOH溶液18.00mL。产品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为_(保留一位小数)。下列情况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填字母)。a滴定终了俯视读取数据 bKOH标准液长时间接触空气c配制KOH标准液时仰视定容 d将指示剂换为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