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80559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五雷中小 蔡伟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具:圆柱体教具、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多媒体课件。学具:圆柱形纸筒、茶叶桶。总课时:2课时一、复习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二、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教师出示上节课实验用的罐头盒,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沿着罐头盒的一条

2、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教师: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往的高。教师:那么,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三、新课第一课时1,圆柱的侧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侧面积。教师: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教师边叙述边摸着圆柱的侧面演示给学生看,指出侧面的大小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教师: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因拄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例面积。教师:那么

3、,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板书上面等式)2、教学例1: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2)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1)

4、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2 +圆柱侧面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学反思:我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愉悦地完成本课教学。课下,听取了老师们的评课,又联系课堂教学,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复习开始前,我让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站起来,目的是让学生渗透“化直为曲”的转化思想,同时也为本课的新知探索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探索新知部分共分两部

5、分,一是探索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这个环节,本人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学生在团队的影响下,想出了剪一剪、围一围、量一量三种很适用的方法,但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全都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还真是这么回事,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的确比较复杂,但学生们掌握的较很好,练习可以见证教学效果。二是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了圆面积和圆柱侧面积的基础,学生对圆柱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显得轻而易举,由旧知到新知,学生学得很轻松。第二课时4、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教师: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

6、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5,教学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教颊: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学生: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求表面积。教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后求表面积。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随后教师出示圆柱模型,将数据标在图上。教师:现在

7、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出示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展开图,“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宽等于多少: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指名学生回答,注意要使学生弄清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等)。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6、教学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学生:己知圆柱形水桶的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求做这

8、个水桶要用多少铁皮。教师: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使学生明白:水桶没有盖,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教师: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指名学生回答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舍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人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7、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

9、,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四、巩固练习1、做“做一做”的第1题。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应该怎样求侧面积?使学生明白可以直接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就可以得到侧面积。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2、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五、作业1、完成第练习七的第13题。(1)第1、2题,是分别求圆柱的例面积和表面积,要求学生正确选用公式,认真仔细地计算。(2)第3题,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要弄清求的是圆柱哪些

10、部分的面积。(3)第5题,是先实际测量,再计算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每组要量的茶叶筒的大小可以是不一样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圆柱的表面积教”本课时安排了二道例题,教学时,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将这些内容重新组织,合理灵活地利用教材在一课时内完成了两课时的教学任务。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习;将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在练习中理解和掌握。四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多而不乱。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三道例题没有做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别

11、在练习过程中得以体现。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调堂教学效率。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1、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2、讲练结合。教学这节课

12、,我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而且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每一步练习都是下一步练习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理解了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即: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以后,作为检查复习,我首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出示三个圆柱体,并分别告诉条件:(单位:厘米)r=3 d=4 c=6.28,然后让学生练习求它们的底面积,并做好记录;在学生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仍以上面三个圆柱为主,从右向左依次给出三个圆柱的高:(单位:厘米)h=7 h=6 h=3,要求计算出这三个圆柱的侧面积,同样做好记录;在学生学会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以后,设疑:你会计算这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吗?学生在充分练习铺垫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所得数据,合理自然地就计算出了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再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