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讲解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079306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讲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讲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讲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讲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讲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讲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讲解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1)对于“语序不当”,要明确准确表情达意的规律,掌握规律,才能有识别病句的标准。如“并列短语”: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多项定语排序”: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多项状语排序”:时间处所介词结构情态副词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不同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频率类的副词”需放到介词短语前面。(2)对于“搭配不当”,运用语法手段,采用“压缩法”,即主干

2、枝叶梳理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枝叶和主干搭配是否得当。要学会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否定语(切忌.禁忌.避免.禁止.防止.以防.无时无刻不).双面词(是否.能否.高低.快慢.大小.轻重.好坏.正反.里外).成双成对的关联词等,看他们照应得是否得当。(3)对于“成分残缺或赘余”,运用语法手段,同样采用“压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有无残缺;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有无残缺枝叶或介词残缺,导致语意不明的情况。(4)对于“结构混乱

3、”,主要采取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来看结构是否混乱,即先找出句子主语.谓语和宾语,再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一一匹配.顺当,表意是否一致.明确。(5)对于“表意不明”,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表达的意思是否明白.顺畅,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对感到句意模糊或句意不确定的词语.句子要多审读几遍,最好用主干枝叶梳理法,进行成分的分析。(6)对于“不合逻辑”,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采用分段语意分析法,对相对应的词语.成分进行比较,看他们关系是否顺当;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并列词语或短语.否定词.双面词,搜索数量短语.被动词.关联词语.时态词语等,

4、看它们的运用是否合乎逻辑。2修改病句的基本思路、原则及判别病句的方法(1)修改病句的前提是对病句的病因作出正确的判断。查找病因,应先读句子,凭“语感”发现问题,从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作分析,而后进行修改。(2)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找出句子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理出枝叶。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看句子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理清关系。看复句内各分句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3)修改病句的原则。在辨识病句的基础上,先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楚要从哪些或哪个方面检查;其次按要求检查句子内

5、部是否有语病;还要将前后句子连起来检查,看表述的主体是否一致,上下句是否照应,衔接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的地方。初中语文句子成分讲义文件:初中语文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份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语前状后是补。杜娟一)知识要点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其余:定语、

6、状语、补语。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中心语,在前放置(一般是副词)。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在前放置(一般是形容词)。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 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

7、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写人格式:“谁”“干什么”(主语)(谓语)(宾语)例:杨亚写字主谓宾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主谓宾写物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主语)(谓语、宾语)例:猫捉鱼主谓宾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主谓宾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例如:他是学生主谓宾(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

8、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例:画眉唱歌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两只美丽的)画眉“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高兴地唱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一首)歌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歌唱得好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4划分句子的口诀:(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

9、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示例及练习部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主干:鲁班是工匠。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主干:生产力落后。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主干:鲁班接受任务。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主干:鲁班得到启发。5、蔡伦出生在一个

10、贫苦的铁匠家里。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主干:蔡伦出生.练习: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1、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利用语法结构分析处理病句问题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分析: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

12、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病句中的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人民日报1993年6月11日)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10月15日)分析: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这明显不对,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病句二

13、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不妥。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动宾搭配不当: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通常的动宾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l)一动词带一宾语: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戏剧电影报1995年2月)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新民晚报1999年2月18日)前一句应把“举行”改为“举办”,后一句中“创”与“气温”明显不搭配。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创”解释为:开始(做);(初次)做。对象必须跟“做”联系上,气温是客观的,不能“做”,改为“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行的气温最高记录”,句子就通顺了。(2)一动词带多个宾语: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北京青年报1990年2月20日)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感受和状态。(文汇报1995年3月17日)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