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17-05-2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68586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17-05-2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17-05-2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17-05-2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17-05-27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17-05-27地震中的父与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17-05-27地震中的父与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 预习交流1、听写重点词语。同学们,单元先导课上我们已经学习了生词。这节课,老师要听写几个词语,大家准备好了吗?(老师听写:瓦砾、爆炸、废墟、疾步)请同学们交换批改,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评价听写情况。2熟读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次怎样的地震?大地震你是从哪里得知是一次大地震呢? 组织交流(1)“三十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3、老师这里有一段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影像资料,请同学们仔细观看。4、组织交流:在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1)在短片中,我看到了倒塌的房屋,飞溅的碎片(2)你

2、还看到了?(设计目的:一、让学生初步感知洛杉矶地震的惨烈程度,为下文感知文中“父与子”的了不起做铺垫。二、培养学生善于从文本中寻求答案的阅读能力。)二、 品读文本,随文得法1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在这场大地震中,身临其境的你会是什么反应呢?2 (预设:慌乱、害怕、恐惧、恐慌、不知所措)3 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强大的自然力运动的产物。在这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往往是脆弱的、渺小的。可是,今天我们要阅读学习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一对父与子却在这样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预习任务中已经请同学们概括他们创造的奇迹。现在哪个同学愿意

3、来汇报你的概括?地震中父与子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提示: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创造了生命的奇迹。4 你认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父亲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 儿子 、感知儿子的了不起 文中的阿曼达与同学们年龄相仿,同学们应该最能体会他的了不起。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16-23自然段,结合文中重点语句谈谈你的体会。交流:(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从这一段话中,我体会到了:7岁的阿曼达被埋在一片漆黑

4、的瓦砾堆里,长达38小时了。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危险和恐惧,但他没有被吓倒,竟然还能鼓励同学们坚持生的希望,真是了不起!(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从这句话里,我感受到了阿曼达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真是了不起!要知道,这是在随时都可能坍塌的废墟下坚持了38小时后,这是在谁先出去,谁的生命就能最先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小小年纪的阿曼达能说出这样的话,品质真高尚,真了不起呀!感知父亲的了不起阿曼达是一个了不起的儿子,在废墟下与死神搏斗,坚持到底,最终生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源于什么呢?交流:来源于父亲的承诺。齐读父亲承诺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5、“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父亲的了不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5-12自然段,找出你认为能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可以在语句边上写下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交流:(1)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

6、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A 都有那些人来劝阻父亲离开?(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B 面对这些人的劝阻,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朗读红色部分父亲的回答。思考:这是人物描写中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描写)C 父亲的三次回答,语言看似重复,心情是一样的吗?(启发体会:心情是不一样的。从开始存有希望,到希望破灭,父亲的心情越来越着急,精神状态越来越接近崩溃!)请同学们把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送进文本中,和老师一起合作朗读这部分对话。D 那么多的好心人来劝阻,父亲为什么不离开?引出父亲的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7、。A这句话中,有一个“挖”字,这是什么描写?(板书:动作描写)C.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开始罗列时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小组讨论一下(更能体现出父亲挖掘时间的漫长和过程的艰辛)D.经过38小时的苦苦挖掘,父亲的模样是什么样的?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什么描写?(板书:外貌描写)(3)父亲所有的举动,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让学生体会简简单单的一句承诺,包含的是父亲浓浓的爱。(4) 、指导朗读结尾 劫后余生,欣喜异常,父子俩在废墟口紧紧相拥。请看结尾的这个句子,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

8、朗读呢?(高兴、激动、无比喜悦-)请齐读。7、 总结迁移 看板书总结板书:人物描写。(本文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动作、外貌等 精彩的人物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一位感人的父亲,一个让每个人都震撼的父亲!老师这里有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父亲。这首小诗写得同样生动感人,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好,请同学们自由的阅读小诗,感受父爱-)学生读诗,感受父爱三、 拓展阅读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父母的爱化为神奇的力量让我们震撼!下面让我们换一种心情,走进语文主题丛书,看看妈妈喜欢吃鱼头是怎么一回事吧?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阅读。小组内互相交流阅读收获。1.文中一共写到了几位母亲?(三位:“我”的母亲,“我”的外

9、婆,“我”的妻子)2.文中运用了那些人物描写的方法?(着重体会语言描写与地震中父与子的语言描写有什么相同之处)3.文中反复出现“妈妈喜欢吃鱼头”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鱼头并不好吃,妈妈喜欢吃鱼头是为什么?母爱的力量驱使。)四、情感升华,布置作业 1.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当灾难来临时,父母的爱化为无穷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或许变成了一顿可口的早餐,或许是你上学路上的陪伴,父母的爱还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眼中父母的爱)1. 感恩父母的爱从我们出身的那一刻起,就无时无刻的不在享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爱,身为子女的我们,今天放学回家,你最想为父母做点什么?2. 布置作业小练笔

10、: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写一写父母对你的爱。五、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语言 了不起 动作 人物描写 儿子 外貌六、拓展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子上的肉好吃。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金贵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

11、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伢啦,你吃。”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29岁上,我成了家,另立门户。生活好了,我俩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个无人问津的鱼头。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有一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的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妻无奈,好不容易从鱼腮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不要吃鱼头了。打那以后,每逢吃鱼,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很难地用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妈妈的碗里,很孝顺地说:“妈妈,您吃鱼头。”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