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68318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律 长征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七律,以前学生接触不多,对律诗不是很了解,课堂上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律诗。长征的时间离现在很远,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长征的故事,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内容分享给大家。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在于朗读,才能领会其内涵,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一代伟人的豪情和博大胸襟、高昂气质。指导学生在对比中领悟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2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了解毛泽东生平事迹和长征的背景。教学重点

2、1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2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法、学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 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二、导入 1、介绍七律。 2、由长征的历史背景导入:先让学生发言,然后老师总结: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三同学合作学习,正音释义。 七律(l)逶迤(wiy)磅礴

3、(pngb)云崖(y)岷山(mn)四、整体感知课文 1多媒体展示读文。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五、品味诗中画面 1、创设问题情景: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请学生在书上

4、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六、教师引导,深入研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以多样化的理解。有人认为, “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战士的无限哀思。有人认为,“寒”字既烘托出沪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沪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还有人认为,“寒”字意味着在革命洪流面前顽敌的寒栗。你同意哪一种看法?或者另有自己的见解?那么“暖”字你又有哪些见解?答案不求一律,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但上面所列的第三种理解比较自然,更合乎情理。第二种理解次之。七、全班同学齐声背诵这首诗。八、作业: 1背诵诗歌。 2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远征难:逶迤、磅礴 千里雪 更喜 尽开颜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只等闲:细浪、泥丸(夸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