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教学课件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103065740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优质课教学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优质课教学课件,导入新课,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今天就让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学习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新课探究,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战略转移,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想一想: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如何呢? 红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失败,由

2、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问题解析:,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王 明,博 古(秦邦宪),李 德,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4年10月,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2.长征开始,红军强渡乌

3、江(油画),乌江,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 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 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 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 前仆后继杀虎狼。,歌曲突破封锁线,1935年1月,贵州遵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3.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旧址内部,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二.过雪山草地,红 军 四 渡 赤 水,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巧 渡 金 沙 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雪山忠魂,红军长征(电影

5、片段),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陕北吴起镇,1.会师陕甘,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会宁会师楼,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2.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渡过湘江后,红军由 出发前的8万多人, 减少至3万多人.,到达陕北后红军仅留下6000人,粉

6、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课堂小结,开始:1934年10月,遵义会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时间:1935年1月,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随堂训练,1.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召开 渡过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B C D,D,2.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