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素材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65700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素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

2、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就会迎刃而解。“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

3、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

4、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2)对词语的理解。昔日:指往日,从前。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疾步:快步行走。绝望:毫无希望。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开辟: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本课是打开的意思。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

5、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三、教学建议1.如有条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89年、1994年美国大地震的资料。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在思考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和课文

6、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深入阅读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缓,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

7、常坚定。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4.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8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段话不是直接写38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5.在品读文本、体验文本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展拓展活动。如,编排课本剧,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内化语言,一方面可以营造父母与孩子同读共议的环境氛围;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方式,读其他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