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百泉村》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6489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百泉村》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百泉村》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百泉村》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百泉村》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百泉村》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百泉村》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百泉村》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泉村教学设计流程图 引入(借助多媒体)检查预习情况分小组学习,完成自学提示卡“山”小组“泉”小组“村”小组“家”小组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交流汇报总结提升,升华情感作业布置百泉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百泉村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上中的一篇选读课文,是一篇结构独特、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美丽的百泉村,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鸡鸣狗吠,人们的生活悠然自得,同时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文章分山、泉、小小山村、家四章来传递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同时对百泉村的感情充溢

2、其间,富于感染力。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百泉村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学情分析】 我班在经过了中段语文学习后,已经掌握一定的品析语言的方法,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活泼好动,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喜欢直观形象的画面和活动。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设计理念】百泉村这篇文章很美,而且可挖掘的美的点太多,如果要精读课文,每一个章节都是不可多得的,可作为教学例子的美文。但我觉得这样点太多,显得杂乱,反而不宜把握。于是我在

3、教学中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卡,并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成为了真正的主人,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来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思路:采用情境教学法渲染课堂氛围。“情动而辞发”,百泉村是一篇结构独特、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课堂伊始,创设情境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问题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读自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建以学生自学为主,自悟

4、为主,教师引导与生合作学习为辅的训练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促其思想升华。 加强朗读教学,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法,加深对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促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具准备】 1、多媒体电子白板课件 2、百泉村课文相配套的视频【教学目标】 1、读准本文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景物之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读课文,自学完成提示卡,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百泉村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体会景物之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读课文,

5、自学完成提示卡,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百泉村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看一看(播放课件)这里是百泉村,同学们这里美吗?这里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爷爷的家乡,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波,谁来为大家读一读?(生读)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金波爷爷描写自己家乡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百泉村)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和其他的写景散文不同,它是分章节写的,分了四章。(板书四章,山、泉、小小山村、家)(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对百泉村的喜爱,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

6、,又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出示词语 A、猴儿、山影儿、桃花瓣儿、杏花儿、一色儿、喊几声儿、拐棒儿 B、峙房檩窗棂门楣树脂(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理解课文词语的方法,词语的理解也为后面重点句子的理解打好基础。)3、 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件展示】课文主要写了百泉村奇异的山峰、潺潺的溪流、美丽的小小山村、温馨的家和清泉。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发到百泉村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3、 复习理解课文的方法六年的学习时间,我们学习

7、了很多理解课文的方法,说说自己平时用的方法都有哪些?(抓关键词;抓重点句;抓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设计意图:回顾并交给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为后面学生自学打下基础。)4、 精读学文百泉村很美,这篇文章的语言也非常优美,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以掌握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章节,小组进行讨论,去细细领略百泉村的美丽,并完成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自主学习卡,完成后,每个小组推选2-3名同学进行汇报,请同学们开始吧。汇报展示师:同学们自学完了吗?同学们学们学得很投入,下面我们先有请“山”小组进行汇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仙境般的大山会生发出怎样的泉

8、水呢?接下来由请“泉”小组给大家介绍。).(你们读得真好,通过你们的朗读,我越发感受到了这里无与伦比的美,这涓涓细流滋养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金波爷爷从小就是喝着这甘甜的泉水长大的,他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感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曾经生活过的村子去看一看。).(是的,这里山清水秀,宁静自然,美得像一幅画,在这里你一定能放下满身的疲惫,感受到心灵的放松与沉静。作者就曾在这里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到作者家里去,看看家中有哪些让作者难忘的回忆呢?)小结:是的,最美家乡水,这泉眼养育了作者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所以作者喜爱着泉眼,爱着童年时代的家。(设计意图:边读边议,读议结合,教师适时点拨,学

9、生小组合作完成自学提示卡,了解百泉村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5、 总结提升,升华情感同学们,课文学完了,回顾全文,你还有什么发现?(文章的四个章节以问一答的方式首尾呼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同学们,你们爱这里的山吗?你们爱这山中的泉吗?你们爱这山环水绕的山村吗?你们爱我们的家吗?是的,这里的人们背靠大山,住着石头房子,喝着纯天然的山泉水,出门是满目苍翠的绿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有的是宁静自然,想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非常惬意。作者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这里怎能不让作者深深的留恋。作者爱这千姿百态的山,爱这

10、柔美温暖的泉水,爱这宁静自然的小山村,爱这有着快乐童年的家。全文赞美了山水村家,其实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生:不用问,你也会爱我们的百泉村的。(设计意图:回归整体,重温百泉村的美,发现本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让教师了解掌握学生整体学文情况,也是对全文学习的一个小结。)6、 作业设计 【课件展示】1、 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再来补写一个章节。2、 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的家乡。(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力求作到多样化,个性化,人文化,走进文本,更要走出文本,走向生活。)村 山白泉村家 泉首 尾 呼 应七、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关键字词重点语句修辞方法感情朗读 教学反思: 百泉

11、村是一篇清新的散文,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美丽的百泉村,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鸡鸣狗吠,人们的生活悠然自得,同时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富于感染力。文章分山、泉、小小山村、家四章来传递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课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五年级学生掌握一定的品析语言的方法,但散文语言散落,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能力还不强,没有掌握一定的散文赏析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赏析文章,同时学习赏析散文的方法。 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析,我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多样化

12、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学习环境,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成为了真正的主人,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有缺憾的课堂,才称之为完美的课堂。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学生轻松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还是不够简练,这也是以后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已产生,缺憾已存在,希望自己今后让缺憾不在,不断地改进,成为永不停步的教师。课堂自主学习卡自由朗读四个章节,小组讨论,完成表格我最喜欢的章节是( )留给我的印象我是通过这样的方法体会到的相关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