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64877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舒丹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其中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并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体验文本,提高阅读能力。二、教学目标(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

2、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佳句。(二)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三)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二)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四、教学准备 班班通,洛杉矶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相关资料5、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把握单元目标,导入学习课文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入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的学习,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2页,快速浏览单元导读部分,看看本单元学习

3、的主题和要求分别是什么?指名说。好,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要求,接下来的学习会更有效率。读读今天的课题吧。齐读课题。(二)检查课文预习,整体感知内容1.检查预习,交流反馈师:之前已经预习过课文,咱们来交流交流,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指名说。(师:两个数字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触目惊心的印象。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还有谁看出来了?昔日漂亮的教学楼和一片废墟形成惨烈的对比。2. 浏览图片,理解字词师:来看看一组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出示课件)高高架起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残垣断壁;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斩断;消防队长望着繁华的商业街变成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地震过后引

4、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已变成一片凌乱,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读“废墟”;在刚才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爆炸”;还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碎石砖瓦这个词是“瓦砾”;可怕的地震造成的惊恐毫无秩序,场面十分不安定文中也有一个词“混乱”;这一课有一个生字,我们要读准它的平舌音,谁能读好它?全班读。连起来一起读一遍。所以,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许多词语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感情,让我们通过这些画面来读出下面这些词语的感情。关注词语的感情色彩也是学好语文很重要的细节。明白了吗?3.概括全文,小结方法师: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

5、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概括?(指名说)写人记事的文章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要素串连法,老师帮你把六个要素列出来了,减少了难度,现在你能把这几个基本要素串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谁来试试?师评:还有谁能再按要素串联法来说说主要内容?评:这回说得清楚,明白。孺子可教也。(三)感知人物形象,学习描写方法1.快速浏览课文,感知父子印象师: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那句话是评价这一对父子的?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生: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全

6、班一起说。(顺势板书: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先让我们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2.品读重点语句,学习写作方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关注描写父亲的句子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指名说)评:同学们找的语句都很正确。当父亲下定决定要挖掘儿子的时候,旁边哪些人在劝说父亲?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谁愿

7、意读这三句话(指名读),你有什么发现?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让我们再回到句子当中,同桌分角色底下练习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看能不能把意思相同的句子读出一些语气或者感情上的起伏变化。(恳求/急切/生气)指名练读。此时父亲的回答你读出了他怎样的心情?评:父亲简单而重复的话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充满着揪心的起伏变化。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舒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次对话。(师引读,男女分角色读。)师:我想

8、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走到同学身边指名说)师:就是透过对父亲的简单的语言描写,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位不顾危险,坚定信念要救出儿子的父亲确实是(指板)了不起的父亲。这是从语言上对父亲进行的描写(板书:语言描写)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关注到了第12自然段中的这个句子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句子)读读这一句。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师:这句话中哪个字打动了你?(感受“挖”字的巧妙)在描写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作者就用了一个动作的字,想一想可能还会有哪些动作?(搬刨扔)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提示:重复机械地做一个动作

9、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十分疲惫。就用一个动作的字,更能体现出父亲对于救出自己儿子的一种坚持)师:透过“挖”字,你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也就是文字的魅力。小结:一个“挖”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这就是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板书:动作描写)师:除了动作描写的巧妙,作者对于父亲挖掘儿子的进程用的时间还进行了这样罗列,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指名说) 体现他挖了很久、体现出时间的漫长、表现父亲的坚持。师: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指名读)把自己的体会送进句子,谁

10、愿意来读?有不同的读法吗?师:大地震中的36小时,也许会发生什么?艰难的挖掘依然继续,也许会挖到别人的尸体,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信念、承诺、决心、爱)师:是父亲的一句承诺。读懂了如山的父爱。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生:了不起的父亲。36个人小时过去了,让我们看看这位父亲的样子,读。女同学,读。(出示课文片断)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这句话是对父亲什么的描写方法?(指名说)板书:外貌描写这个句子中哪个词最让你有感触,让你感动?(指名说)指导朗读:就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吧!师:指板归纳,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作者对人物的

11、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感受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引读:A.让我们记住这位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却始终在坚持的父亲的形象,读。B.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再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此时此刻我想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幅画面,这样一段言语:A.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在废墟中跪寻女儿的父亲,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B.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C.这个小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了坍塌的天花板,守护了这个小生命甜甜

12、的梦,手机里留下了她临终前这样一句话:“小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真是“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啊!”大地震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深重的灾难,更让我们体会了人间真情的涓涓流淌。三、写作方法迁移,描写父母关爱小练笔:运用今天学到的语言、动作、外貌的写作方法选择其中一个要求写一写父亲或母亲对你的爱。 今天老师把期中考试卷发下来了,我考得相当差,当我忐忑不安地拿着试卷走到正在埋头工作的父亲面前时 天色渐渐暗下来,外面雷电交加,我独自站在校门口焦急地等待,冷得瑟瑟发抖,一双冻得通红的手不停地揉搓着。这时,看见不远处有一个人走来,是妈妈,只见她 全班反馈交流。(四)总结本课内容,

13、诱发学习期待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父亲挖掘儿子的部分课文内容的学习,感受了文中如山的父爱,内心充满了感动,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板书: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言描写 父亲 动作描写 了不起 外貌描写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子情深,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以巨大的勇气。从而使学生更加爱父母,懂得感恩。二、教学重点: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14、,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三、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谁来读课题。谁的声音再响亮一些?大家齐读课题!2.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3.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4.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看图片)你们看,高大的楼房变成了一片片废墟里,成为一堆堆瓦砾,随时还有可能发生大爆炸。许多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当你再看到这些词语时,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沉重、悲伤)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和对描写地震语句的感悟,使学生感受到了词语的温度,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二)直奔主题,品读感悟1.师: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