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解说词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050810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解说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交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解说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交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解说词欢迎大家参观北京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重温交大历史,重温交大辉煌。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开创性的高等学府,它与上海、西安、西南交通大学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四所交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同创于清朝末年,先后创建南洋公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前身创建于1896年4月8日),山海关铁路学堂(西南交大前身创建于1896年)和铁路管理传习所(我校前身创建于1909年9月10日)。1917年,交通部因培养管理业务人才和邮电业务人才的需要,将我校划分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交通总长叶恭绰将部属四校联合组建交通大

2、学,共同前身是1896年4月8日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叶恭绰将交通大学校庆日定为4月8日。一百一十多年来四所交大时分时合,但渊源关系密切,改革开放后四校和台湾新竹交大联合更加密切,经共同协商将每年4月8日定为五所交大校庆日。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3月28日接见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时讲话指出:“交通大学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在一个世纪中,交大为祖国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学子遍神州”。“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交大师生员工的奋发努力,百年学府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年,诞生在黄浦江畔、只有几十人的南洋公学,如今已发展成为屹立于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大地的四所交通大学,成为我国培养高技

3、术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下面请大家转身,我来给大家介绍我校历任领导从建校到2010年我校共有13位党委书记、37位校长:这是现任校长宁滨,现任党委书记曹国永。我校第一任校长 章梫。这是第一任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这是第一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张福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 茅以升北京交通大学自1909年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首批启动“211工程”建设的61所高校之一,获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首批通过本科教学优秀评价的高校之一,国家大学

4、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为了使大家对学校的发展历程有个清楚的了解。我将按照时间顺序分三部分给大家介绍。第一部分源远流长世纪之旅 历经沧桑铸精神(18961949)我校的创建与当时中国历史背景和中国铁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帝国主义国家为掠夺中国资源,争相夺取中国铁路筑路权。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是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清政府得知后以28万两白银赎回,将其拆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各帝国主义列强见中国软弱可欺,趁机入侵用强硬手段夺取中国的铁路筑路权和经营管理权,纷纷在中国修建铁路。这就导致了1904年

5、至1907年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收回铁路权的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迫于人民压力,宣布向民间开放铁路。之后国内出现商办铁路的热潮,许多省设立了铁路公司,纷纷兴办铁路学校。这是1909年建成通车的京张铁路,铁路急需管理人才,我校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提到我校的建立,不得不提曾鯤化先生,他是我校建校的首倡者对学校创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曾鯤化1882年生人,1901年留学日本,专攻铁路管理学科。1906年回国视察中国铁路,足迹遍布全国十五省,历时三个月,并写出考察报告,著有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最早提出了中国铁路全面、系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权为铁路命脉,权在我,则人为我用;权归人,则我用于人”。1907年上

6、书邮传部,建议创办铁路管理学校。上书开头就提出“铁路为专门学问,而管理又为铁路之专科”,对管理这一门学科作了明确论断。邮传部最终采纳了曾鯤化的建议,在邮传部北侧附近(即现在西单东边的府右街李阁老胡同)购地33亩。1909年9月10日铁路管理学校校舍建成。校名定为“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一所由国家兴办的铁路高等管理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管理高等学校。标志中国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开端。1909年9月10号也即是我校的诞生日。学校实行监督制学校机构设置:总负责人称监督,下设教务处(教师和学科事务)、斋务长(管理学生)、庶务长(文件、会计、后勤),学校隶属邮传部(路、航、邮、电)。学校制定铁路管理传习所规则

7、明确规定“本所以造就铁路管理人才为宗旨”。学校专业性质为铁路管理。学校采取因需而设的办学方针1910年清政府准备将关税邮政分开,邮政自成系统,邮传部因而急需邮政管理人才。1910年4月邮传部决定在我校增设管理性质的邮电班,这是中国最早培养高等邮电人才的专业班级因此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学校对外文课极为重视,规定英语班要兼学法语;法语班要兼学英语,主要是因为中国铁路大部分控制在各个帝国主义国家手中,各路使用各国语言,主管是外国人,规章制度也都是外文。第一厅东墙:学校教师为聘任制,均为来自交通界或留学归国专门人才。其中知名学者有教育家马寅初,在校讲授英文;地质学家翁文灏,在校讲授地质学;曾鯤化,在

8、校讲授统计学。还有一批外籍教师(当时称洋教习)学校很重视实践,为加强学生实践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1913年校内装设有三十四瓦瞬火花式电报机等全套设备,供学生实验和学习之用。假期到现场实习,毕业后分配现场要进行实习,根据本人才能安排实际工作。1917年学校建立了留学制度,学习成绩优良者公派出国,到1921年路电先后派出国外学习51人。开创培养电信人才先河专门学校(铁路管理、邮电学校)1917年(叶恭绰担任交通部次长兼邮政总局长后,)为发展邮电事业,需要进一步加强邮电人才的培养,遂将学校改组为两校,一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路科),一为北京邮电学校(电科)。叶亲自兼任两校总监督。这是中国培养的首批电信

9、人才。无线广播电台创始人刘瀚。开创了中国电报民用之先河。我校对无线广播电台的发展做出贡献,培养了比较突出校友的有:北京、天津、哈尔滨广播电台第一任台长(按展板内容讲)北京无线广播电台第一任台长 沈宗汉,天津无线广播电台第一任台长 耿励,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任副台长 陈淮清。学校培养了中国第一代铁路管理人才。其中有金士宣,建国初全国唯一的铁路科教授,后来在学校担任副校长,杨汝梅是我国四大会计师元老之一。爱国荣校一直是我校的光荣传统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我校学生走上街头,参加了全市游行示威,学校选郑振铎为代表出席了联合会。我校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会组织诞生。郑振铎是第一人学生会主席再给

10、大家介绍:陇海铁路大罢工的旗手游泳站在“五卅”运动的前列朱我农“三一八”烈士李廉祯(结合鲁迅的文章)京、沪、唐四校组成交通大学交通大学成立是学校发展的重大转折。其后学校虽分合变迁,但办学的理念和大学精神始终不变1920年8月11日叶恭绰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他热心中国铁路事业,重视人才培养,他赞赏孙中山实业救国的思想(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他认为发展中国铁路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提议将部属四所院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北京邮电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组建交通大学的方案,获通过。交通大学在京、沪、唐分设三个学校,北京学校设经济部(铁路管理科)、专门部(铁路管理科、无线电科

11、、有线电科、电信特科),上海学校设理工部(电气科、机械科、造船科)、专门部(电气科、商船科、机械科、邮电科),唐山学校设理工部(土木工科)、专门部(土木工科)。1921年交通大学的诞生,举世瞩目,在社会上特别在教育界产生轰动影响,学校声誉大增。叶恭绰对教育进行了革新一、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董事会(职责:规定教育方针、核定学科与规章、筹划经费、监督财政、推举校长)一、 采用西方大学学制。三年六年(两年预科,四年本科),毕业后授予学位。二、 按照“通才”的教育方向办学。着眼于“通识”的训练。毕业后从事更高深、更专门的学问研究。课程安排很多,共开63门。人文、自然、社会各方的综合知识。三、 采用欧美原

12、版教材用英语授课。延聘教师。四、 严格的管理制度。学校教学管理极为严格,重视教学质量。招生考试科目用英文出题。期末考试将一个班学生分配在两个大教室内进行,每人独用一桌,以防相互舞弊。京沪唐四所学校组成交通大学,标志我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专门学校步入正规大学。但是,学校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政局动荡。1922年4月发生直奉战争,叶恭绰校长受派系牵连被迫离职。1922年7月交通大学解体,北京学校受到严重挫折,交通大学虽然仅存十个月,但对学校今后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学校走向正规大学的开端,为学校大学格局奠定了基础,是学校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交大解体后,学校一度被取消。交通大学京、沪、唐三校被

13、改为沪、唐两大学,京校各科分别归并两校。为了学校的生存,京校师生发扬团结爱校精神,上书大总统,面见参、众两院议长,阐明我校存在的理由,反对撤消京校。迫于师生压力,交通部决定将北京学校隶属于唐校,称唐山大学分校。1923年2月,张福运被任命为唐山大学分校校长(按展板内容讲)。在师生的团结奋斗下终于保存了学校。并将学校命名为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命名是学校战胜第一次挫折的标志。学校也聘请了一大批英美留学回国专门人才任教。据1923年教职员表统计,全校教员90人中曾赴英美等国的留学生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其中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毕业者10

14、余名,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一厅南墙:交通大学第二次组建(19281937.7)-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28年国民党开始统治中国,交通部将上海改为第一交通大学,唐山改为第二交通大学,北京改为第三交通大学。1928年9月交通部将三所大学再次组成交通大学下设四院: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交通管理学院(上海)、土木工程学院(唐山)。我校改为交通管理分院,隶属上海交通管理学院,师生对此坚决反对,时任铁道部长孙科(孙中山之子)派人调查听取师生意见,将分院改为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1928年1937年这九年由于政局稳定,是旧中国时期最好的发展阶段。学校多方筹资,兴建一批校舍(图书博物馆、

15、教室楼、学生宿舍、府右街校门),1933年成立了研究所。改革了教学,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学校采用单位制,相当于现在的学分制。1929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女同学,这是当时招收的六名女同学。学生首次实行住宿制。这是当时的学生宿舍。大家知道我校的校训是什么吗?对,是知行,校训“知行”是1923年北京交通大学时期的校训,“知行”含义是:“知”是知识,“行”是行为、行动。“知行”是理论与实际,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学校用“知行”做校训,其目的是要求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重视实践,重视创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003年9月1日我校正式恢复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同时重新确立“知行”为我校校训。表明学校

16、将教学严谨扎实,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治学传统始终传承。校歌:1936年 词作者:梁启勋(本校国文教员,梁启超的弟弟)当时学校学术空气很浓,同学们成立各种学术团体,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经常有学者专家来讲演。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频繁,学校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这是1917年建立的交通博物馆:图书博物馆的前身是1914年成立的交通部的博物馆,馆址设于交通部内辅仁斋。馆内共分6个展室,由于收集广泛,展品不断增多,且有不少珍贵文物,陈列品共4600余件。1928年由学校接管。第二展厅:抗日战争时期我校经历了,四次迁移 历尽艰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南迁。首迁湖南湘潭,再迁湖南湘乡,三迁贵州平越,四迁四川壁山,这就是学校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