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综述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04981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综述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力资源管理综述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力资源管理综述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力资源管理综述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力资源管理综述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综述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综述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综述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概念 理论 现状 发展趋势摘要:综述就概念、理念、不同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别进行说明。一、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组织目标。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1、 起源:现代人事管理的产生19世纪工业革命的高潮导致了劳动专业化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但同时也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对生产中员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事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而正式进入企

2、业的管理活动范畴。许多人力资源管理学者都把这一时期作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开端。随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著名的霍桑实验,还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是人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生了很大变化。2、 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与形成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事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人事管理活动的实施对象都是建立在“经济人”,而不是“社会人”的基础上。当我们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后,组织中员工的素质和需求发生了变化, 具有相当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大量出现,经济需求不再成为人们的惟一需求,员工在组织中的人性地位发生了变化,曾经作为组织生产资料的劳动力即组织的员工开始成为组织的一种资源。因此,人事管理也就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人力

3、资源”一词是由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经理们可以利用其他资源,但是人力资源只能自我利用。在彼得德鲁克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以后,怀特巴克(E.Wight Bakke), 在1958年发表了人力资源功能一书,详细阐述了有关管理人力资源的问题,他是把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讨论的。他认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对于组织的成功来讲,与其他管理职能如:会计、生产、金融、营销等一样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巴克的观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包括人事行

4、政管理、劳工关系、人际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的开发等各个方面。1德鲁克和巴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都非常强调管理活动,认为这种管理活动是建立在企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有价值的资源这一基础之上的,而且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管理。3、 迈尔斯和人力资源模式理论在1965年,雷蒙德迈尔斯(Raymond E.Miles)发表了一篇论文,迈尔斯关于管理态度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经理在对下属的管理中倾向于使用人事关系的管理模式,而且还倾向于要求他们的主管使用迈尔斯所提出的人力资源模式来对他们进行管理。他还建议在管理中用人力资源来代替员工的概念。人力资源模式理论指导管理人员如何充分满足员工的经济需求。该理论认为,管理人员应

5、把员工作为一个单个的人,要关心员工的福利和幸福。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沟通,使员工确信对组织来说他们是非常重要的。4、 20世纪70- 80年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70年代的中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一词已为企业所熟知, 海勒曼(Henneman)、比得森(Peter-son)、翠西(Tracy)、罗宾斯(Robinson)、德斯勒(Dessler)等人把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同起来。罗宾斯在人事/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描述到:“今天,人事管理就是研究组织的人力资源以及如何使他们能更有效地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德斯勒也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即人事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管理工作中涉及

6、人或人事方面的任务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概念和技术”280年代初期, 彼得德鲁克和巴克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被重新提了出来,在这一时期,经过认真的思考,许多学者试图提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指导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为了建立这种一般理论,他们提出把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的战略计划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这个战略计划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则成为这一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理论的观点是和巴克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同等重要的观点不谋而合的。31982年,逖凯(Tichy)、弗布鲁姆(Fombrum)和戴瓦纳(Devanna)等人最早提出了这一

7、理论。在他们的论著中都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建议人们利用这一理论。他们认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计划的制定必须和组织的总体战略计划相联系。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尽管学者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内涵上有着不同的 认识,但是他们仍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以便指导企业的具体实践。根据现有文献的整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在过去的1015年时间里,许多学者从企业资源基础的理论出发,认为传统的资源(如技术、财务资源的获得)再不能以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不可替代的方式为企业创造价值。由于人力资源的

8、价值创造过程具有路径依赖和因果关系模糊的特征,其细微之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将是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有效管理人力资源将是企业绩效的最终决定因素。这一研究显著提高了人力资源在形成竞争优势方面的地位,促进了从提高企业竞争力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并直接导致战略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兴起。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是把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一项战略职能,以“整合”与“适应”为特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虽然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本质上是战略性的,但相关文献对“战略”有着多种不同的认识。如伦格尼克霍尔(LengnickHall)的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关注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

9、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的关系。舒勒和杰克逊(Jackson)的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则是针对波特的三种一般竞争战略,提出与之相联系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强调每一种不同的竞争战略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组合。德利瑞和多蒂(DeleryandDoty)的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则干脆指认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战略性,其中包括:内部职业机会、正规培训系统、结果导向的评估、利润共享、雇佣保证、员工参与和工作描述 。而更多的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则关心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认为由于这一关系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这一关系是战略性的。战略概念的不同,导致战略型人力资源管

10、理领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同时也预示着研究者需要对新兴的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2、 描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描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特点是通过描述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性框架,并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和可能结果进行广泛的分类。这一理论强调开放系统,力图将人力资源管理引入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并表述一些相互关系。其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所包含的变量进行全面的把握,但无法提示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由拉特格斯大学的舒勒教授和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分别提出的两个模型则是描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两个代表。 舒勒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由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目

11、标是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是为企业目标服务的。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达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扮演特定的角色,高层管理、直线经理和员工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舒勒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责任者、人力资 源管理的角色、直接目标、具体目标和终极目标14 。 赵曙明教授则把企业看作是一个资源转换器,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源在企业中转换过程的管理,包括:如何选择和控制进人企业的人力资源?如何对进入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如何保留和更替进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由此,赵曙明 教授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五才模式”(求才、用才、 育才、激才和留才)。这一模

12、式包括目标、条件、方法以及关键问题等四个要素 。 3、 规范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这种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它们在方法上更为规范,常常建立在实证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它不仅包含一些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而且包含这些实践的目标或结果。由阿瑟(Arthur)论证的控制与承诺模型和我国学者林泽严提出国内企业现存的两种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便是规范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范例。 阿瑟以分权化的决策制定、员工参与计划、一般培训、技术员工的比率、每个管理者管理员工的数量、企业主赞助社会活动的数量、公平程序、工资、利益和奖金为研究变量,对美国30家小型钢铁厂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并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这30家

13、小型钢铁厂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最终可分为两种类型:“控制模式”和“承诺模式”。阿瑟指出,我们有多种多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实践中只存在控制模式和承诺模式,而控制模式与承诺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上截然不同。总的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承诺模式注重将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相联系,以产生理想的员工行为和态度;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控制模式的目的在于减少直接劳动成本和强迫员工服从特定的规则和程序以提 高效率。 林泽严通过对我国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身体验,根据国内企业领导层对被管理人员两种典型的看法,提出国内企业现存的两种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自我中心式的非理性化家族管理和以人为中心的理性化团队

14、管理。前种模式是将员工是为公司的附属物,往往采用集权的、控制性的、缺乏激励的管理方式,其结果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步入混乱、无序的轨道,最终将企业推向衰败。后种模式是将员工视为活动主体,采取民主的、参与式的和授权的领导与管理,强调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结果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迈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企业的最终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战略型、描述型和规范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虽然都涉及企业绩效问题,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适配状况为条件;描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相信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与时间对任何企业都适用,且它们总产生积极的作用;规范型人力

15、资源管理理论则关注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的组合,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的协同效应产生的。综合这些不同的观点,也许才能够更为全面地把握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相比国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尚处在初级阶段,对人 力资源管理的认识、理解、重视还不够成熟,不少国有企业、民 营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次处于低级阶段, 停留在人事管理等日常事务上。从 20 世纪 70 年代传入我国至今,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经历 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期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断演进, 先后经历了科学的雇佣管理阶段、人际关系管理

16、阶段、劳动人 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阶段。进入现代人力资源管 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和传统的人事 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成是企业最宝贵、最有创 造力的资源,既需要管理,更需要开发,人力资源部被提升到企 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相当于政府部门,是一种垄断式经营,企业的命运完全由国家计划和领导说了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追根溯源,现今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即是过去的人事部,在人事管理方面或多或少留有计划经济的影子。1.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科学。如今的国有企业主要还 是以领导指派来操控人力资源管理,而一些企业领导官本位、个人本位思想严重,嫉妒贤能,又缺乏对市场竞争的合理认识,使得人力资源的发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