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同名3574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04616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同名3574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同名3574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同名3574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同名35745)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同名35745)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同名357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同名3574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兴隆初级中学政史地学科组 易尚平一、课题的研究背景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评价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一大障碍。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改革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紧迫性不言而喻。不同的评价方式会给思想品德课教学以不同的导向作用,教学实践中仍然坚持的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方法,从而使教师重智育轻德育,严重弱化了本课程的德育功能。首先,唯分数论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无赖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其次,这咱评价方式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唯分数论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培养的仍然

2、是高分低能的人才。再次,这种评价方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使新课程理念无法得到落实,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困惑,教师和学生一直处于“应考”状态,学生的主体性、个性特长得不到培养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受到抵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推行新的评价制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五项工程之一。近年来,国内对教学评价制度的研究很活跃,主要有过程性评价、天书生评价、终结性评价,具体方式是有的推行评等制,有的实行鼓励性评语综合评价制,有的实行学分制等。但都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一套评价机制,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依据对师生进行定性评价。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急需建立一套新的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基于这

3、样的背景,我校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拟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简单易操作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以强化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二、国内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论述近年来,国内关于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研究论述很多,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种评价方法:“笔试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对本学期思想品德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每学期期末学生的考试分数,按成绩分为A、B、C、D四等,分别记入学生的成绩单。 “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思想品德评定包含了学生的自评、学习小组评、教师评。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包含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日常观察”“描述性评语”

4、“谈话”等方法,且观察者既有教师,又有学生。教师的描述性评语是在长期观察、谈话等基础上的概括描述,包括了初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评价学生在日常的真实行为习惯。操作中,将评价按A、B、C、D四等记入学生的成绩单。 “成长档案袋”。目的是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产生自信,也为学生以后升学、参军等进行诚信推荐保存第一手资料。像在今年的中考升学诚信推荐中,我们将在初二时做父母工作,合理解决了爷爷的赡养问题,从而在社会上传为美谈的于凤鹏的行为进行了推荐。在“成长档案袋”中,所存的内容及信息有“社会家庭评价”“情境测验”“标志性成果评价”等内容。 (1)“社会家庭评价”。为引导学

5、生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做负责任的公民和儿女,采取家访、班主任接待日、社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他们对学生的评价,学期结束,由班教导会教师根据评价中所获取的信息,综合权衡,确定学生的A、B、C、D等级。 (2)“情境测验”。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不满意自己在“思想品德评定”和“社会家庭评定”中的结果,我们抱着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允许他们向政教处提出申请,学校政教处则采取情境测验的办法对其进行重新定位。操作中,学校政教处牵头,组成有共青团、学生会、思想品德教师、班主任等人员参加的情境测验评价人员,设定某种情境,如社会公益活动、校内劳动场面、自来水龙头没关、学生放学回家途中等,在被测评者没有任

6、何觉察的情况下,考查其实际表现,按其表现确定A、B、C、D等级。 (3)“标志性成果评价”。对受到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表彰和奖励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尊老敬亲模范”等以及因拾金不昧等事迹突出在学校及以上新闻媒体受到宣传的学生,按照被表彰或宣传的级别和次数,确定A、B、C、D等级。学期结束,将以上评价综合确定学生的思想素质等级,获得4个或以上“A”的定位“优秀”;3个“C”以下定为“一般”;在“优秀”和“一般”之间则为“良好”。本着为学生今后发展负责的态度,除极个别因行为败坏、在社会和学校负面影响极大定位“较差”外,一般不存在“较差”等级。这样,将学生每学期的等级记入学生思想素质档案,作为学

7、生升学、参军、招工等调档的依据。这些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又显得过于复杂化,在实践中似乎难真正落实到位。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理论依据:1依据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坚持教育要“三个面向”,培养人才要把眼光放置于整个世界,从现代化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来对人才标准作出定位。“学会生活”是当代世界对教育提出的本质要求。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1)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

8、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1)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2)学习评价不仅要管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3)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了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4)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殿中的不同需求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4依据教育生活化原理。其核心是教育向人的回归,向人世界的回归。表现一,教育向“现实生活

9、世界回归”;二,教育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三,教育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努力培养未来生活的创造者和开拓者。现代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5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自主的活动,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生活中感受、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合理认知结构。实践依据:我校在长期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出一批教育观念新、素质好,且热爱科研的骨干教师,积累了较丰富的科研经验,而且学校领导一贯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积极参加课题组研讨活动,带头上思品教学探究课,及时为课题组出新

10、点子,想新办法。四、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初步形成关于学生的评价模式,重点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学生的未来,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2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使其成为师生评价的基础。3在以上目标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二)研究内容1对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作一个整理。2关于学生的评价分三个层面:一是过程性评价;二是形成性评价;三是终结性评价。这三个层面虽然已经成为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并有一定成果,但这里将给予新的界定,使其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3具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量表等)。五、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1、1.研究思路。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必须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所以对这一为时不晚的研究必然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主要思路是:试点实践技术论证推广。2.研究方法。主要以学科教研组为主,教研组成员分工协作,分步实施,采取实验法、文献查阅法、经验归纳法(提升实践经验)。研究和教改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广相结合,层进式推进。六、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06年9月12月)。1确定课题组成员。成立强有力的课题研究小组。政史地教研组长任课题组长,组员包括政治组全体成员,并对各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明确要求和职责,按时按质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又强调小组成员分工不分家,团结合作

12、,共同攻克难题,定时召开组员会议,研究讨论有关问题。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小组成员拟定研究方案。通过多次讨论、向有关专家咨询、吸收他人的经验,经过反复修改,在2006年上半年确立了课题方案。课题方案确定以后,学校教科室认真组织全体政治教师和教科员学习课题方案,研讨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办法。3组织相关学习。不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议。每个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我校都要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各子课题组负责人汇报各组已开展的研究活动,陈述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困惑,重点谈今后的工作步骤和安排。 4确定研究重点。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与核心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因此抓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成为本课题研究必

13、须重点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2月)。按照研究思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研究过程,并定期组织交流,总结经验,形成理论成果。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0月)1进一步实验,检验研究效果,并进行理论总结。2整理归纳资料。3实验老师撰写个人实验论文;4.汇总各课题研究成果,做好课题资料。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和开展的一系列研讨、探究活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边学习理论,边研讨、探究,边进行课堂实践、教改,边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同时在实践操作中

14、,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并开展了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14节,均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2思品课堂教学实现了知识性向教育性的转变。3形成了一套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通过研究,我们推出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的评价体系。(1)形成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30%,定性评价占20%。(2)形成性评价量表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学生自评学生互 评教师评价得分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20分)1.上课专心,思维活跃,遵守纪律,尊重老师,积极发言。2.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完成课外练习,坚持预习,定期复习。学习方法(20分)1.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能经常总结学习方法,不断创新。学习能力(2

15、0分)1.不断提高表达、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能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矫正自己的行为。单元测试、月考(20分)公式:得分=单元测试分数或月考分数之和/次数实践能力(20分)1.在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能规范自己行为习惯。2.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效果显著。得分注:每学期末由思想品德教师、学生进行评价。综合得分=X,自评=a 互评= b 教师评=c计算公式:X=a30%+b30%+c40%A20分 B15分 C10分 D5分(3)终结性评价:由教师或教育主管部门出一套综合性试题,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主要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笔试,可以是辩论等形式。(4)定性评价:主要由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品德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要突出发展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寻找差距,明确奋斗目标。(5)综合评价得分=形成性评价X50%+终结性评价X30%+定性评价X20%参考文献:1.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作者:刘德润。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0年6月颁布。3.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企业一般可在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