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042757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 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一迷恋网络游戏的13岁男孩,为追寻网络游戏中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从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 2005年12月18日,四川15岁的网瘾少年向84岁的奶奶要上网费未果后,用枕头将老人活活捂死。1 这类由于少年网瘾而导致的悲剧还有很多。 我国首次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当今中国青少年中,有网瘾的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其中,在1317岁的未成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达17.1%,1823岁的青年网民里有13.7%的人上网成瘾;在初中和

2、高职学生中,网瘾现象最为严重,其比例分别达23.2%和20.5%。一位网瘾心理医生说:“临床发现,在初中阶段开始沉溺网络游戏的比例较大。”2216 另外,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咨询中心主任陶然通过对2000例患者的分析发现,上网成瘾的青少年大多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也存在问题。 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初中生网瘾的高发与亲子关系有何关系?对我们防治网瘾有何启示? 一、为什么网瘾的高发期恰值初中阶段,而这也正是亲子关系的危机期? 初中阶段网瘾高发与这一阶段个体的心理特征密切关联。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一时期,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对各种事物能初步地批

3、判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但缺乏辩证思维的能力,思维带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由于思维处于逻辑抽象的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容易接受生动形象化的事物;由于社会阅历少,辨别是非能力弱,容易受骗上当。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模仿,意志比较薄弱,因此,随着接触计算机机会的不断增多、网络基础知识的初步具备,无奇不有、变幻莫测、生动形象的网络游戏对他们充满了诱惑力。一旦上瘾,他们往往难以自控。 这一时期也是亲子关系的危机期。少年处于从幼稚到成熟,从依附到独立,从顺从到自主的过渡阶段,是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舍弃对父母的依赖,开始独立自主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以一种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评价,对父母的言行和价值观

4、提出要求。他们常怀疑和反抗父母,坚持己见。而父母由于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传统观念影响和缺少心理、教育科学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对儿童的心理定势,仍像对待儿童一样对待少年,导致孩子不断地反抗父母。因此少年期是难于教育、父母最操心的时期,被称为“亲子关系的危机期”。 家长如不能恰当处理亲子关系,少年的网瘾及其它偏差行为的产生就很难避免与矫正。 二、为什么网瘾偏偏找上我们中国的初中生? 网瘾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网瘾最为严重的是初中学生。据了解,西方上网成瘾的主要是退休人员和40岁以上的家庭妇女。为什么网瘾偏偏会找上我们中国的初中生?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高文斌说,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当代

5、中国青少年成长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父亲功能的缺失、游戏的缺失、同伴的缺失。在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往,又能获得成就感,正好弥补了三个方面的缺失。这个分析结合初中阶段亲子关系危机期来看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亲子关系危机期游戏活动的缺失 由于课业负担过重,我国初中生缺乏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据有关调查,教育部对初中生作业时间有所规定,而实际上无论是平日还是周末,中小学生作业时间超标比例均超过一半,尤其是初中生的超标比例非常大。3家长为了孩子得高分、上好学校,还额外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孩子哪有时间去参加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能给少年带来欢乐,能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它是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个性

6、的手段,是培养个人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学校”。游戏与少年同样有天然的亲和力。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指出:“富于娱乐性的闲暇不仅在当时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长期的作用。”4他还说,如果教育并不提供健康的休闲活动的能力,那么被抑制的本能就要寻找各种不正当的出路。由于我们的一些学校和家长没有为孩子提供健康的休闲活动,孩子天真活泼、爱玩的天性自幼受到严重的压抑。网络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轻松、快乐、刺激和成就感,必然引起他们强烈兴趣。陶然说,因网络游戏而染上网瘾的孩子几乎占到前来就诊患者的90%以上。 (二)亲子关系危机期伙伴的缺失 我国城市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相对封闭的单元楼房、

7、冰冷的防盗门不利于孩子的交往。一些家长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还有一些家长溺爱孩子,使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结果缺少知心朋友。 伙伴对少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童年时代的两个世界”,一个是父母与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个是同伴世界,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初中生比小学生对友谊具有更深的渴望,他们强烈希望自己得到朋友们的承认和尊重。友谊往往是初中生行为的内驱力量。当初中生与父母平等交往的需求难以满足时,他们自然要将交往的目标转向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伙伴。伙伴是处理初中生亲子分离焦虑的重要而现实的过渡性客体;当他们无法找到

8、这个客体时,网络就成了代替品,在网络里他们可以营造自己的人际空间。 (三)亲子关系危机期父爱的缺失 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11岁),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少年期,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父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则比母亲更为显著。这是因为:(1)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家庭中父亲一般比母亲的文化水平、职业地位高,接触社会广,家庭重大问题的决策,父亲的意见举足轻重。(2)据我们多年研究发现,母亲对初中生教养态度的问题比父亲严重。母亲的不安、干涉、溺爱,普遍存在的唠叨,使强烈要求独立的少年极为反感。孩子对母亲教养态度的评价普遍低于父亲。(3)初中生随着社会性的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

9、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关注的、要求的已从吃、喝、玩和学习课本知识转向社会的存在、发展和人生的意义等方面,当母亲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时,其必然转向父亲。国外有关研究也认为,从儿童期过渡到少年期,孩子家庭互动的侧重点已从母亲一人身上逐渐转移到双亲。父亲既是教养者,又是纪律执行者、社会化指导者、职业的榜样、参谋或余暇时间的伙伴。父亲具有母亲所不能代替的优势,如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进取精神,开朗、宽厚、喜欢交往等,是影响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是影响孩子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态度系统的榜样。 可是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受我国传统的家庭分工格局和“

10、男主外女主内”角色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地认为,男人的主要职责是给家庭提供安全保护和物质供养,而女人则主要应履行相夫教子的天职。第二,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男性承担的压力较大,或工作太忙,或外出打工,从而放弃或放松对子女的教养。第三,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导致许多父亲失去了教育子女的权利。如:有不少父亲以为“严父”就是对子女严厉,平时不管孩子,而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严加训斥,甚至打骂。这会导致孩子对父亲畏惧,与父亲疏远或对立,父子关系紧张。 父亲淡出家庭教育,使得父子关系疏离,这给孩子的个性发展、社会化带来了重大隐患。当面临网络的诱惑时,孩子个性、心理品质存在的弱点与问题往往会把他们推向火坑。

11、陶然说:通过对已收治的近2000例网瘾患者的统计分析,患者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家庭伤害,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的缺失,占87%;排名第二的是父母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21 三、亲子关系危机期容易出现网瘾的亲子关系类型 (一)奢望型 奢望型的父母把自己的愿望或意志投射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忽视子女的天赋能力与性向,希望子女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或标准去做。 我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较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六省市中小学生的调查,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进到前15名。3许多孩子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经常遭受指责,在集体中感到自卑,体

12、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在网络游戏中,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获得虚拟奖励,满足成就感,许多孩子说这是他们迷上网络的主要原因。据陶然介绍,网瘾青少年中,有82.4%的人因遭遇过重大挫折或学业困境,产生挫败感。 (二)溺爱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主张、意见都是无条件接受,对孩子过分喜爱,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子女的意愿、要求。这种态度容易使子女的人格受阻,情绪发展出现障碍,缺乏自我控制力,以自我为中心,与周围不协调,社会参与能力不够,缺乏忍耐力,追求某些强烈刺激,易染上网瘾。 例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天津市某中学一初二男生小明,家长对他这个独子溺爱有加。他从小就没有洗脸、刷牙、洗澡的卫生习惯,直

13、到上初中二年级了,还懒得去洗脸。刚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出去玩。十年来每天放学都比别的同学晚回家半小时或一小时。晚上8点多了,还迟迟不写作业。生活、学习都很散漫,与同学关系不协调。像这样散漫任性、无意志力的孩子到初中时迷上网络,父母教育很困难。亲子关系测验表明,小明迷恋上网是家庭从小溺爱造成的结果。 (三)严厉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子女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管教子女。这种管教态度,会使孩子与父母情感上疏远,感到在家里是微不足道或毫无希望,于是容易去网上寻求快乐、温暖与满足。 据陶然介绍,网瘾青少年中,有55.7%的人遭受过父母的暴力和体罚。2006

14、年6月26日天津教育报就曾报道,15岁的女生小艾说:“父母简单粗暴的管教方法,使我从小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和抵触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更是极度藐视。我讨厌我爸我妈,现在我长大了,他们别想再管我。”于是她经常逃课,和男孩子一起去上网。 (四)离异家庭的不良亲子关系 夫妻离异后,许多父母自身的消极情绪和不良的教养方式,形成了不良的亲子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把孩子推给祖辈,放任不管;百般溺爱,百依百顺;期望过高,过于严厉。其后果往往使孩子情绪异常,个性偏常发展,自卑、孤僻、偏激、敌对、暴躁,有的甚至变得愤世嫉俗。他们最容易玩电脑游戏成瘾,因为从中可暂时忘掉现实生活中的苦恼,从游戏的梦幻中得到认

15、同,获得某种心理满足。 例如,2006年2月26日天津日报报道,16岁少年大江说:“10年前,我爹妈离婚了,我跟我妈和继父一起生活,小学阶段还好,可随着年龄大起来,我总觉得与爸妈之间有一堵高墙,遇到什么事情,从内心里不想和继父沟通,后来就发展到抵触。他们督促我好好学习,我偏逃学旷课。就在这时候,空虚的我迷上了网络游戏。每当在网络里杀人时,我就感到格外满足。后来,我的学习已经跟不上了,干脆就不上学了,索性也不再回家。没钱花了就跟哥几个约好,带上刀去抢,于是走上了犯罪道路。” 四、少年网瘾高发期是突发的吗?和少年期前的亲子关系有何关系? 少年网瘾高发期并非只是和少年期亲子关系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少

16、年期亲子关系危机是少年期以前亲子关系的反映。婴幼儿阶段是建构人的最初心理结构模式的关键时期,双亲是子女的最早参照群体,早期的亲子关系对少年期的亲子关系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少年期种种不良人格特征都是在幼年时期开始形成的;到了少年期,幼年时期开始形成的不良人格与独立自主的发展相结合,少年就可能导致越轨行为。 美国白宫家庭及少儿管教问题法律顾问詹姆森多布森博士曾说:“一旦父母对孩子的早期失去了控制,以后的冲突便会变得更加难以收拾。如果你现在不能让一个5岁的孩子收拾好他的玩具,到了他的青春时期,即他一生中最易反抗的时期,他很可能会不愿意接受你对他的任何控制,孩子的青春时期凝聚或综合了所有以前对他管教的结果和已形成的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