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发展规划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964298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产业发展规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产业发展规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产业发展规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产业发展规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产业发展规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产业发展规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产业发展规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池县中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中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产业,按照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华池县中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一、发展条件华池县地处陇东东部,属岐伯故里,是岐黄文化的发源地,广大农民群众素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习惯和技术,同时中药产业作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区域经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扶持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华池县海拔在11001780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510毫米,年平

2、均气温为8.7,无霜期178天。境内有元城川河、柔远川河、城壕川河、二将川河四条主要河流,年总径流量在400万立方米以上。全县土质疏松肥沃,山势平坦,气候湿润,土肥水美,生态条件优越,适合甘草、黄芪、柴胡、金银花、王不留、大黄等中药材的生长,独特的地域气候和水质土壤条件使我县初步具备了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内中药现代化的历史机遇,依托我县中药资源丰富和中药文化悠久两大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合理开发绿色中药资源,建立稳定、安全、有效的中药材产业化基地;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加工体系、新药研发体系、营销体系和生产体系,实现

3、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制药企业现代化、药品生产标准化和医药市场国际化,全面提升我县中药产业的整体水平。三、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争创精品名牌,大力拓展市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2、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实行连片种植、合理布局,推进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重点建成几个主导方向明确、专业化水平高的中药材种植区;培育我县中药加工企业,深化中药材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链。3、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和种植、研发、生产、经营规范标准要求,加快认证步伐,形成从药材种

4、植到药品进入市场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4、坚持开放式开发原则。按照“公司 + 基地 + 农户”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把区域内各生产力整合起来,促进中药产业规范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结合实际,灵活发展研发在外、生产在内,种植在内、销售市场在外等多种区域分工生产经营方式,构建开放式、跨区域、国际化的中药产业。四、发展目标我县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国家中药现代化和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体系、现代中药生产体系和现代中药研发体系,大力推进我县中药产业发展进程。2011年,以乔河乡为重点,鼓励农民种植黄芪500亩,种植

5、甘草1000亩,种植王不留1000亩,为做大做强华池中药产业全面打好基础。2012年至2013年,通过努力使全县中药种植向西部乔川、元城、怀安、五蛟、上里塬、王咀子、城壕等乡镇辐射,每乡镇形成千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1处,初步形成以甘草、黄芪、柴胡、金银花、王不留、大黄、金银花、柴胡、板蓝根为主的中药生产基地,中药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建立种子繁育基地10亩,产值实现3000万元,创造知名品牌1个。2014年至2015年。全县15个乡镇普遍发展形成以黄芪、甘草、王不留、麻黄、金银花、柴胡、板蓝根等品种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000亩,产值达6000万元。培植1个具有经济和科技竞争实力的省级中药

6、生产龙头企业,打造中药材知名牌产品1-3个,初步发展养蟹、养鹿等动物类中药材。五、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县上将成立华池县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张万福担任组长,副县长刘勇、杜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县上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下设中药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鄂海峰兼任办公室主任,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工作。主要抓好组织协调,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全县中药产业项目实施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中药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也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齐心协力,做好工作。(1)县发改局负责制定华池县中药产业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重点产业化项目的申报、争

7、取和建设,培育我县中药高新技术企业。(2)县农牧局主要负责制订和下达全县中药材种植任务并督促落实;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做好技术服务,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开设中药材信息专栏。(3)县科技局主要负责全县中药产业项目的科技攻关和指导药农科学种植,并提出华池县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具体标准和总体布局,同时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和沟通。(4)县药监局负责中药产业的组织协调和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工作。(5)县财政局、水利局、林业局、环保局、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集中资金,在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对我县中药产业给予重点支持。2、广泛深入宣传各级各

8、有关部门充分认识中药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使直接从事中药材产业人员认识中材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使广大药农充分认识中药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优势,把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转化为积极参与中药产业化发展的实际行动。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中药学术交流,大力开展地方中药材的宣传和推介活动。3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部门要站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富民强县的高度,充分认识现代中药产业拉动经济经济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政府组织、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树立“项目是全局,全局抓项目”的意识,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有意向投资的中药生产企业紧盯不

9、放、抓紧衔接,力争早日落户华池,带动中药产业发展。通过全力争取庆阳市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我县中药产业快速发展。4、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通过制度创新,创建土地租赁转包,范定单药业等多种有效的经营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建立起紧密型的农企合作关系,将中药材小农分散生产、粗放组织管理转变为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的生产经营机制与组织形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5、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强中药制剂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加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室建设,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扶持,保证制剂规模化、规范化,提高制剂质量,保证临床疗效;二要致力于中药配方的临床实

10、验,争取在中医科研上有所创新,研制临床疗效显著的中药配方,并争取批准和生产,增加临床中医中药诊疗和使用比重,发展国药特色;三要加强中医建设,在全面加强县中医医疗机构的同时,强化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中药房建设,紧密结合医院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专科(专病),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四要致力于中医药临床研究,县中医医院要搜集、研发中医药名方、秘方,使中医药更加普及地应用于临床。6、加大开发投入。县、乡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开展中药产业种植、生产、科研人才培养及岐黄文化研发。在争取并用好省市上扶持资金的同时,从2011-2015年,县财政每年安排60万元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资

11、金,支持中药种植和岐黄文化研发,带动中药产业发展。工信、农牧、科技等部门要从项目上予以优先安排,金融机构从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和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增加贷款规模。积极培育建立风险资本市场,吸引更多域外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入,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7、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要加大实施人才战略的力度,加强县内中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培训企业要建立技术入股等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人才待遇水平,重视和鼓励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促进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顺利转化,吸引人才到企业创业发展。同时要与省内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

12、断优化人才结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经济细胞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形成了经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生态平衡”。作为以适应环境而生存、自保甚至做强做大作为理由的企业,面对这局面惟一办法就是转型“健身”找出路。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