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95286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录: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 3.27%,较 2005 年的 1.60%和2007 年的 2.25%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水平。11 月 25 日,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一、3.27%的数字是怎么得来的2009 年 11 月至 2010 年 5 月,中国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组

2、织实施开展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本次调查是一次大规模的抽样问卷入户调查,调查涉及中国内地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 18 至69 岁公民,采取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 69360 份,有效回收 68416份。本次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 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 3.27%,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升速度较快;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攀升,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比例有所提高;公民对科技的理性支持态度及参与科技事务的

3、意识仍保持较高水平那么,我国公民仅 3.27%具备科学素养,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表示,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历次调查所采用的公民科学素养测度指标,本次调查从 3 个方面定量测度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对了解必要科学知识测度;对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测度;对崇尚科学精神程度的测度。当一个被调查者同时通过以上 3 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任福君解释说,此次调查中,了解必要科学知识的公民比例为 14.67%,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公民比例为 9.75%,崇尚科学精神的公民比例为 64.94%。其中,满足这三者要求并形成交集的人占 3.27%。由此,得出了

4、 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 3.27%的科学结论。二、数字变化折射科学素养渐进此次调查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公民主要通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2010 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报纸、与人交谈、互联网、广播、一般杂志、图书和科学期刊。2010 年公民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较 2005 年的 6.4%提高了 20.2 个百分点。这表明,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然是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提高。公民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

5、身科学素养的机会在增多,但身边的科普场所在科学普及方面收效几何?本次调查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排在了 2010 年公民参观的各类科普场馆之首。54.5%的公民常去图书阅览室,48.7%的公民参观过科普画廊或宣传栏与 2005 年相比,公民去过科普场所的比例在明显提高,由于“本地没有”而没有去过科普场所的比例明显降低。公民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情况就能说明这一点:2010 年参观过科技类场馆的公民比例为 27%,比 2005 年的 9.3%提高了 17.7 个百分点;2010 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科技类场馆的公民比例为 37.6%,比 2005 年的 55.7%降

6、低了 18.1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3.8%的公民在过去一年中参加过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毋庸置疑,这些数字在加减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任福君称,科技教育培训,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加强等,都对公民科学素养的点滴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三、“十二五”奋起直追急补短板公民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支持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无独有偶,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公民对科技感兴趣程度较高并保持积极理性的支持态度,公民支持科技事业并对其充满期望。与 2005 年相比,2010 年我国公民对与科技有关的新闻话题感兴趣的比例增长较快。其中,科学新发现拔得头筹,

7、其次分别为医学新进展、新发明和新技术。2010 年我国公民最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为医学与健康,感兴趣比例高达 82.7%。其余依次为经济学与社会发展、环境科学与污染治理、计算机与网络、军事与国防等3.27%、20 年的落差。这两个数字的差距,成为现场记者竞相发问的焦点。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认为,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很多, 主要由于中国科普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包括科技馆的密度不够,媒体对公民的影响较小,公民本身对科技认知程度虽在逐步提高,但公民的受教育水平依然较低。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追赶这一差距,希望能够加大步伐,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杨文志坦言,正在征求意见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

8、015年),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与十一五不同的措施,重在加强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建设。其中,以离退休人群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主,着力提升社区整体的科学素养。杨文志透露,十二五期间,在城乡统筹着力抓社区科学素养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专兼职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推行科普事业与产业并举的措施。记者获悉,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自 1992 年开始已经进行了 8 次,调查结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正在研究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 年)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根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要,每 5 年开展一次全国总体调查,其间将针对特定人群、区域或问

9、题开展专项调查,同时加强对公民科学素养状况的测度研究,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科普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的主要内涵包括 3 个方面: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对这项调查工作十分重视。我国也于 1992 年开始,先后 8 次对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积累了大量的连续数据,为国家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三、盘点历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一)20 世纪

10、 90 年代的前 3 次调查(1992 年、1994 年、1996 年): 研究不断深入,调查日趋完善。1992 年, 中国科协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经国家统计局批准, 正式组织了我国第一次“中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抽样调查”。同年, 上海开展了第一次“上海市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调查”,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的省、市级调查。参照美国 1993 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提供的数据, 1992 年中国调查的结果与美国、日本和当时的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对比。结果显示, 中国公民在理解科学知识方面的比例虽然落后, 但还是一个有可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的数据;在对科学技术的总体评价方面,认为科学技术利大于弊的比例

11、,中国公民排在前列。此次调查为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材料, 中国学者对公民科学素养的涵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重要性, 科技界和科普界对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94 年, 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的有关部门组织了第二次“ 中国公众与科学技术抽样调查”, 调查首次关注了少数民族群体的状况。1996 年, 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共同开展了第三次全国调查, 调查问卷增加了公民对经济学基本知识( 如自由贸易、市场经济) 的理解和公民的迷信状况等内容。回顾 20 世纪 90 年代进行的 3 次调查, 我们不难看出, 随着我国学者对国际公民科学素养

12、研究的译介、交流和了解的不断深入, 虽然我们在调查指标和问卷中不断增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元素,但调查结果的连续可比性和国际对比性越来越成为此项研究最突出的特点。(二)21 世纪的第四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001 年): 科学素养比例提高但发展不均2001 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01 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 1996 年的 0.2上升至 1.4。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在性别、职业、学历、年龄、城乡、经济发展区域的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公民科学素养发展不均衡。如男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 1.7、女性为 0.98;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城

13、市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 3.1,农村居民为 0.4;东部地区为 2.30、中部地区为 0.85、西部地区为 0.64。总体上呈现男高女低、城市高乡村低、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点。(三)第五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003 年):九成百姓不上网不去科技馆从 2003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 198,比 2001 年的 14增长了近 06 个百分点,但公民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高达 931的公民通过电视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电视成为我国公民获得科技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有 695的公民通过报纸获得科技信息,而通过广播获取知识的

14、人为 31.9。而排在电视、报纸和广播之后的主要渠道还包括图书、因特网、音像制品。调查在介绍公民接触各种媒体的频率时说,“几乎不接触因特网的公民高达 91.6”。此外,在过去的一年,有 92.3%的公民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参观过一、二次科技馆的公民比例仅为 7.2%;而公民参与科技周的人数仅为 11.1%。令人关注的是,根据调查统计,在各种没去科技馆参观的原因中,门票价格并不像通常人们认为的是影响公民参观的主要原因(比例只有 1.8%);而“本地没有”却占第一位,比例为 57.7%;“没有时间”和“不感兴趣”占第二位和第三位,比例分别为 17.8%和 8.9%。(四)第六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

15、2005 年):公民对自然的态度更趋于理性本次调查显示, 66.9%的公民认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利用自然。”;有少数的公民(10.7%)认为应该“崇拜自然,顺从自然的选择和安排。”;仅有 6.8%的公民认为要“最大限度地向自然索取,征服自然”;另有 15.5%的公民“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自然。不同人群认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利用自然”的比例呈较明显的差异。从不同性别来看,男性的比例(70.9%)高于女性(62.6%);从年龄分类来看,表现为年龄越低选择的比例越高, 18 岁至 29 岁和 30 岁至 39 岁人群的比例高于 70%,分别为 73.6%和 71.4%。而 60 岁至 6

16、9 岁人群认为应该这样对待自然的比例为 51.2%;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差异非常明显,大专以上文化人群选择的比例达 90%以上,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人群的比例不足 30%;不同职业的人群也存在差异,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和学生的比例均高于 90%,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比例均在 80%以上,家务劳动者和农民(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的比例最低,为 51.4%和 59.3%。(五)第七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007 年):我国科学家职业声望名列第二2007 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07 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 2.25%,比 2003 年的 1.98%提高了 0.27 个百分点。本次对科学技术职业声望的调查显示,科学家(51.2%)仅次于教师(53.6%)位列第二。其他职业声望排序为医生(3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