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书法与经学论文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288211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书法与经学论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书法与经学论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书法与经学论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书法与经学论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书法与经学论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书法与经学论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书法与经学论文范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与经学论文范文 钱穆先生曾专门写了理学与艺术长文对理学影响艺术(主要论画)作了深刻的阐述虽不少精思启迪后学但对书法评价阙如实在遗憾今从书法与理学角度析之以补其缺 每一个时代的美学思潮都来自哲学思想而书论必然受到主流思潮的影响三教合一对中国书法的渗透奠定了中国书法美学思维的高度儒家的文质彬彬里仁之美至大至刚;道家的大朴不雕天地大美玄淡清远;佛禅之空灵圆融即心是佛心法为上等无疑左右着书法创作只有到了宋代文化转型带来了巨大的观念更新历史进入到近古时代书法也出现了变化在书学思想中典型的是“理学书论”的出现影响相当深远尽管许多学者深挖中国艺术精神的实质高言是创变、阳刚等实际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特殊

2、性致中和的书论思想方为主流徐复观说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应该限定在宋元明清内倾性奠定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这个时期在书法上最典型的是“理学书论”的盛行它是为理学文化之分支理学文化是理学影响圈与书论所发生的种种关系的总和宋代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儒学的思辨化作为宋学核心的理学家涉足书坛而形成了理学书论起点甚高(参考吕总宋代理学文艺论纲) 一、理学书论对文艺的影响 自宋以来融合三教而归宗儒学的理学史称新儒学有着包容多种学术思想而统一于儒家的气度改造了原始儒学的思维结构儒家为经学之丰流代表其中以理学影响最大宋元明清直到现在虽然内部分化主要为道学、心学之异也包括蜀学、洛学、闽学、关学、濂学、新学之争最后都

3、集中体现在程朱、陆王之论战中尽管对“宋学”“汉学”之争各不相让但经学作为主流文化已经深刻地烙入书法理论与创作实践中理学最大的思维特点是“外透天道内彻心性”即天人合一自宋至清可以说主流书论是理学书论(有专文论述)理学对待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修身层面上强调“敬”“反省”“涵养”“持养”的妙用主张“艺道一体”“涵养德性”是理学家共同之追求子思中庸已提出“德为圣人”命题程颢进一步提出:“德性者言性之可贵与言性善其实一也”实际就是“性即理”也程颐则曰:“性禀于天才禀于气”养气修心如对至尊即对天理钟人杰性理会通载:“程子曰: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这可以看出以书体道之典范 (二)

4、在文道关系上或主张“文从道中流出”或言“艺道双进”或言“道重艺轻”理学家认为:“和顺积于中英华发于外”认为学养的作用明显但多数认为“道重器轻”把文艺都视为“形而下”的东西程颢认为:“文必贯道”“器必贯道” (三)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心性”力主“性灵”性情与灵机的结合强调“内外交相养”从心性与天道两方面结合看问题程子认为:“心通乎道”;朱子的“心统性情”说最为典型心中未发则为“性”无善恶;既发出来则为“情”有善恶最后还得回归“天”乃为“性灵” (四)在审美功用上倡导“天趣”与“人功”的结合最终追求“天人合一”强调“格物致知”“格物穷理”尤其重视“天成”“天全”“天放”“天德”等内容所谓“尽性以知天

5、” (五)在审美风格上主张“沉潜敦厚”“从容中道”有圣贤气象为贵也喜欢平正端庄反对欹侧放荡朱熹对苏东坡、米南宫的责难如“把字写坏了”过分批评其夸张姿态但有时又肯定其“英风逸气” (六)在艺术品格上强调人品对艺品的作用“书关德性”“人品即艺品”这是理学家追求“孔颜乐处”、仰慕“圣贤气象”、培养“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而文艺之功用必须体现“圣贤气象”体现一种超然、博大、刚正的人格是宋儒普遍的共识 理学家的文艺观有时前后矛盾这是因为他们自身兼有道学家和文艺家两重身份的原因 (七)思维上的“物必有对论”所开创的辩证精神从易开始的“阴阳之道”“相摩相荡”到邵雍的“一分为二”命题二程遗书的“天地万物之理无独

6、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体现出宋学的理性精神与辩证法思想 二、理学书论的巨大影响及特点 自宋而后尤其是南宋理学逐级对书法的渗透日见明显元代统治者将朱子著作提升为考试标本学术与政治结合其影响至为巨大明代更官方修著性理大全以程朱之学作为取仕依据清代统治者也注意理学的治世作用偏于调和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视心法所谓“书为心画”既重视古法更重视心法元代郝经提出了“书法即心法”的命题明代相穆书法雅言特重“心相”之说清刘熙载艺概?书概提出了“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本于心行”之说他由此提出“书为心学”之说都丰富了“书为心画”之内涵 (二)重视“静”“敬”的蒙养工夫强调“养气说”文徵

7、明写字态度“非要字好直此是敬”董迪广川书跋云:“夫君子养心必气和而在物无累之则浩浩搏天之外而若无所碍也”黄庭坚跋牛头心铭亦云“学必以治心养性为本”所谓“尽心性之蕴”自成道种刘熙载游艺约言提出:“不论书画、文章须以无欲而静为主” (三)强调“胸次”以积学和游览来开拓心胸以雅去俗神明而化之如董广川书跋所谓“胸中磊落自成丘壑”钱穆先生理学与艺术认为:“宋代人论画重人品心胸又深涉性理乃亦知重日常人生之修养”其实宋人论书亦然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所以张之屏书法真诠队为书法之美在二者:一曰气象一曰风采这都与书家心胸有关 (四)重视“韵胜”之书倡导“逸”格从审美到人生都追求“逸”的态度书观“气象”书法涵蕴人之德

8、性书之韵在不俗在远离尘俗如李祖年翰墨丛谈所谓:“笔墨之道以之陶写性情;着得一点尘俗便不佳矣”刘熙载游艺约言提出“人尚本色”指出“劲气、坚骨、深情、雅韵四者诗文书画不可缺一”(五)强调方法上的“妙悟”体现为“心通”说书理与禅理相通贵在“参详”“顿悟”王维云:“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朱长文续书断所谓:“天下之事不心通而强以为之未有能至焉者也”黄山谷认为“学书如学禅”必须参悟 (六)强调步骤上的“技进于道”或言“道进乎技”如苏东坡评秦少游书“技道双进”朱长文续书谱云:“书之至者妙与道参技艺云乎战”南宋刘克庄认为“艺不习则不工”等都要求“技与道俱”不可只停留在技法层面 (七)学书原则上先在“明

9、理”然后“达意”有常形有常理理得而法正法正则意新张怀画苑补益曰:“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刘熙载艺概?书概认为:“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便是明书理取近道也 (八)书法欣赏在“神会”不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谈所谓:“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欣赏艺术唯求“畅神”而已张怀书议书断等系列书论中所谓“一字见心”“以风神气骨为上”便是的论 (九)重视学问对于书法的作用晋人提出了“积学以致远”东坡提出“读书万卷始通神”黄山谷诗云:“书是人间真富贵”钱穆先牛说:“内基于性外资于学务学以开其性;理学家之精修道德与画家之沉潜于艺术者同条共贯事非有异”钱先生应该知道书家何尝不是如此 (十)重视“天趣”主张“以人

10、复天”强调“天机自然”所谓“得自天机出于灵府”(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明代屠龙云:“人能以画寓意胸中便生景象闭端妙合天趣若不以天生活泼为法徒窃纸上形似终为俗品”张之屏书法真诠专辟“养气第十六”尤其重“养天机之清妙”他在“标格第十四”中云:“若夫天机高朗骨格清苍足以横绝古今者当以王觉斯为第一” (十一)人品即书品强调书法家人格修炼与书品形成的对应关系如文徵明题画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张之屏书法真诠“观人第十五”认为:“书画一道肆习者固在天资高尤赖根器厚”这根器即在“人品”“人格”的魅力 理学书论中的疑古思想、尚理明道、注重学养、融合多教等观念确实拓宽了书论的范围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我们俯瞰书法尤其从

11、本体论来观察书法获得更大的精神空间这也是理学对书法的贡献 三、理学书论的负面影响 理学对书法的影响自然也是双方面的有着正、负作用正面如上负面影响如下 (一)过分重视内在修养忽略外在的形式美感钱穆先生理学与艺术最后评价:“清代学者虽亦高自位置然既乏于济复缺性灵徒于故纸堆中骋心力故文学艺术皆见不振语其优者不过为前代之后劲无可分庭抗礼者”这更指出了大多数人的学习弊端姚孟起字学参已经注意到“形”的作用:“晋人书形不贯而气贯;唐人书形气俱贯”但这样的论述并不多见 (二)过分注重人文内涵简单地将书品与人品等观造成了“自由人格”的失落如元代郝经叙书等文中提出“道不足则技始以书为工”等语有些忽略技法的倾向人品

12、与书品未必决然对应如对赵子昂、蔡京、王铎、林彪等的书法认同需要辩证理解 (三)过分重视“端楷”对于欹侧放荡的行草等不能容忍尤其是对于有创变意向的作品多视为“异端”明显的受到朱熹等“淳儒”思想的影响朱子就专作“端楷论”有利有弊陈绎曾翰林要诀所谓“笔笔有古意字字有来历”强调功夫精熟并不注重专精、博览之后的“蜕化”即是创新意识这也是“院体”“台阁体”“馆阁体”等得以生存的原因 (四)注重“文质相符”对“写意精神”重视不够连“难得糊涂”的郑燮也在题画中说:“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虽然他提倡“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但当时所出现的反对“写意”的情况是一致的如明代倪后瞻倪氏杂著笔法对王铎的变法大加挞伐认为王书“魔气甚大”对董其昌过分吹捧令人生厌项穆书法雅言对祝允明草书的非难“晚归怪俗竞为恶态”这有些矫枉过正了 理学书论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甚至矛盾之处不少反映出时代变化之丰富多彩我们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如许多书家在早期与晚期的理论出现矛盾这恰好说明了时代所压有时必须改变观念的趋势研究者也应该知道书论演变的复杂多变方能不拘泥于一端如盲人摸象那就很难管窥全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