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社会》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878329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与社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与社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与社会》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与社会》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与社会》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与社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与社会》教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笔记(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学校: 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 年级: 教师: 李莉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1.走进诸子百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等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用自己的话来分析,表达对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看法。2、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平时积累,阅读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表达。养成积累与搜集,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3、感受诸子仁政、法治等优秀思想和崇高品格,热爱祖国历史与

2、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 “诸子百家”纷繁复杂的思想主张及“百家争鸣”的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一、课堂导入 播放北京欢迎你”的音频,展示08奥运表演“和”字场景。 赏析与交流,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学生举例,如海外的孔子学院) 为教学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二、研究新知1、 指导快速阅读,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各学派间的争辩,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阅读课文,交流讨论,辨析历史人物头像。 酝酿氛围,总体了解,为分步探究做准备。 2、学习探究孔子与儒家思想 布置课堂讨论,说说你所知道的孔子,从“苛

3、政猛于虎的故事”中,可看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阅读与讨论,展示自己所搜集和摘抄的资料介绍与评价孔子。齐背论语十则。 议一议和背诵名言,拉近距离,加深体会,积累历史文化素养。 孟子及思想 指导阅读与讨论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举例说出中国历史上有骨气的人。拓展补充历史名人名言。 交流讨论,举例历史上有骨气的人,谈谈自己所喜爱的历史名言及理由。 通过对名言交流讨论,加深对孟子思想的理解与体会,通过举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进行历史文化的积累和思想教育。 老子及道家思想 介绍老子,布置学生进行讲述“塞翁失马”的历史故事比赛。 讲述故事,说说故事所体现的思想(了解朴素的辩证思想)。 通过

4、讲历史故事比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韩非子及法家思想 用“守株待兔”故事,介绍法家思想,及对秦及后世的影响。让学生谈谈对“依法严治”和“宽容教育”的不同看法。 交流讨论,辩论治国要“宽”还是“严”。 用故事引发兴趣,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课堂辩论,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 3、知识小综合 展示部分已填写的表格,让学生补充。 采用必答与补充抢答的方式,完成表格。 填充表格,联系比较,加深对人物观点的理解,利于知识巩固。 4、课堂讨论会 布置论题:如果你是班主任,你认为应该以哪一家或哪几家的思想主张来管理班级?请用本派观点阐述管理方法。(创设情景:假如有一位同学随地扔了一张纸,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

5、,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 交流讨论:采用何种观点治理好。协作学习,搜集事实与观点材料,进行语言组织,选派代表表述本方观点。 展示话题,表达看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进行表现性评价。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化解难点。 5、课堂测试与课外延伸 布置用客观性试题(3个选择题),然后让学生在课外为自己所喜爱某位诸子代表人物制作一张名片。 答题,制作历史名人的名片。 总结性评价,进行学习情况反馈;课外延伸,放入历史学科档案袋。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板书设计1、走进诸子百家儒家学派 孔子 仁、义、礼、智、信道家学派 老子 无为而治墨家学派

6、墨子 尚贤、尚同、兼爱、非攻法家学派 韩非子 以法治国教学反思学生了解了诸子百家及代表人物,积极性很高。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2.琴瑟笙箫华夏韵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1、 知道我国的传统乐器有哪些。2、 了解古典名曲,试着了解背后的故事及乐曲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名族乐器有哪些古典名曲搜集乐器图片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说说是哪些乐器? 2.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你认识哪些呢? 二、讲授新知。 1.我国的民族乐器。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等,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乐器,位列于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 瑟,传说由伏羲氏所造,有25根

7、弦,最早的瑟有50根弦,它常与琴相和。 著名的古琴曲有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 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的。 笙和萧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代表曲目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箫的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代表曲目有平湖秋月关山月等。 唢呐是波斯人发明的,后传入我国,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2006年,唢呐艺术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演一演:你会演奏哪种民间乐器?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吧! 三、古典名曲赏析 1.欣赏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十面埋伏。 2.了解背后的故事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具体教

8、学步骤、内容与方法板书设计2、 琴瑟笙箫华夏韵琴 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笙箫 平湖秋月关山月鼓 唢呐教学反思学生课堂上积极性很高,增强了对经典文化的了解。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3.文明就餐知礼仪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树立文明意识,明白文明用餐的具体含义,并能付诸行动。2、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饮食文明,知道有礼、有序、节约是文明用餐的主旋律。3、培养学生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用餐的礼仪怎样合理用餐搜集相关事例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一:说一说1、怎样做到文明用餐呢?2、我们平时做到文明用餐了吗?为什么?3、如何做到文明用餐呢?交流乐园:1、良好的就餐

9、环境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小组交流体会。2、每天在有序、文明的环境中进餐、休息,对我们的身心定会大有裨益。营造文明就餐环境,是一种良好的美德。(让学生了解安静而有秩序的就餐环境对我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看一看带领学生观看班级就餐的照片和录像,边看边讲解和评价就餐秩序及质量的好与坏。小调查:1、你觉得哪个班就餐最安静?2、你看到这样就餐环境,喜欢不喜欢?3、现在你看到这么安静而有秩序的就餐,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什么是养成文明就餐的好习惯呢? (通过活动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文明就餐的环境。)三:议一议1、同学们,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的好办法来让自己养成文明用餐的

10、好习惯,交流一下。2、还没有做到的,我该怎么办?习惯检测站:1)看图(1)小红每天吃完饭后主动擦桌子,擦地面,使桌面、地面清洁后离开教室。(2)宁宁每天吃完饭后桌子上一堆米粒,吃完了就出去玩了。(3)请学生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我们班的同学都养成了文明就餐的哪些好习惯呢?下面我们就来个自我检测。除了这里的好习惯,你还有哪些另外的好习惯呢? 四:做一做建立“文明就餐我做主”个人责任体系:规定下课后,每位同学立即洗净手,然后到自己座位上等待,分餐盘和勺子的同学发放餐具。负责分饭的同学要立即到位。副班长和纪律委员负责学生有秩序的盛饭,本着“少盛多次吃饱吃好”的原则,学生依次盛饭后到座位上做好,然

11、后分完饭后,大家一起吃饭,在分饭过程中,米饭和菜汤不得撒入地面,避免造成地滑摔倒的现象,米粒落入地面后粘糊糊的不好处理。分完饭后,分饭同学立即处理地面,然后大家一起开动吃饭,吃完饭后,餐盘和勺子放在指定区域内。(引导学生懂得,要创设一个既安静又有秩序的就餐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要从我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活动五:填一填同学们,文明用餐好,让我们来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呢?(学生填表格)项目 安静排队 有序打菜 不说话 不挑食 不剩饭做到的画一个笑脸 ,没做到的,今后怎样做 (把自己的小计划,用表格的形式粘贴在纸上,督促自己时刻养成好习惯。鼓励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做文明就餐的

12、孩子。)五、拓展延伸1、这次班会活动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文明就餐的具体做法,大家都有什么收获?2、学生交流。3、文明就餐儿歌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具体教学步骤、内容与方法板书设计3、 文明就餐知礼仪用餐也要讲礼貌我们要争做“光盘行动”的小主人教学反思通过文明就餐系列活动的开展,在校就餐的学生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挑饭、剩饭、吵闹的坏习惯,形成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安静光荣,嘈杂可耻”的文明就餐好风气。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题4.公共场所礼先行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看录像、听录音、阅读材料、讨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2、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