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指导教学课件作者王立志第5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862119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指导教学课件作者王立志第5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指导教学课件作者王立志第5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指导教学课件作者王立志第5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指导教学课件作者王立志第5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指导教学课件作者王立志第5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指导教学课件作者王立志第5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政治与社会学习指导教学课件作者王立志第5章(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 5.2 典型例题讲解 5.3 能力跟踪训练,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5.1.1 关注改善民生 1.解读教育问题 (1)教育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社会一个极其重要的认识,也是社会主义现

2、代化建设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应做到以下几点:,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明确到底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是基础,是前提,是保障。和谐社会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而教育的普及和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需要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而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的最直接手段。因此,教育问题事关国家前途,不可忽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2)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下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做到“四个结合”: 第一,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第二,坚持把对中职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加强和改进中职生思想政治教

4、育结合起来,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 第三,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以创建优良校风学风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 第四,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帮助中职生体验、锻炼、提升、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意识。 正确理解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科学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深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第一,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

5、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第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第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第四,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第五,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第六,严格实行就业准人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七,多渠道增加经费投人,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第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2.解读医疗卫生问题 (1)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制度 社会医疗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组织国家、集体和个人资金,抗御各种风

6、险、促进健康水平的一整套医疗保健服务体制。它有其相应的实体,包括费用的筹集、分配及管理方式、卫生服务的实施等。医疗保健体制是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医疗保健制度是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社会经济制度是否成熟,具有社会经济稳定器与减震的功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的第八部分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7、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一,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第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目标是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第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关键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3.解读社会保障问题 (1)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

8、要的物质帮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所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救济的主要对象是:孤老、孤儿、无赡养人又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因某些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人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所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换句话说,是指除工资、社会救济以外,社会(包括企业、市业单位)为其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举办的各种福利事业的总称。社会福利一般包括:职工福利、社会福利、特殊福利。

9、 (2)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及原则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覆盖面广、以保障基本生活为标准、涉及层次多、逐步统一等。 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 第一,既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第二,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创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有: 第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和保证; 第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 第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 第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3)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取得的成就 老有所养

10、:基本养老金实现按时足额发放;病有所医: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失业有帮助:失业保险保障失业劳动者基本生活,推动再就业;工伤有保护:工伤保险实现预防、补偿和康复相结合。,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5.1.2 建设和谐文化 1.和谐文化的含义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

11、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2.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种理想越能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越能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就会越献成为执政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文化内含着协调发展的碧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

12、达步。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团结左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启社会关系的作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3.和谐文化的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也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同时也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适应。因此,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进程中,要做到: 建设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 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社会生活实际; 社会主意核心价值体系。,上一页,下

13、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2)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 第一,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基本要

14、求; 第二,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 第三,要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3)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有力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5.1.3 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1.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

15、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第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第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

16、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第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具有统领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的系统性,对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1 本章学习要点分析,第一,科学发展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