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2847043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足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材料体现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 依靠嫡长子继承制巩固奴隶主政权B. 借助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C. 利用分封同姓子弟加强对地方控制D. 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

2、带来维系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分别提及了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礼乐制和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的制度体现,故选D。ABC都只是针对一种制度进行阐述,显然过于片面,不能完整地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几种制度的共性特征,这种解题思路从选项中也可看出端倪,毕竟从概念的外延上讲D项包含了前面三项。2.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由此可见,

3、汉代察举制A. 打破世代为官限制B. 注重官员综合能力C. 用人以品行为标准D. 选才程序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汉代士人任职需要经过层层考评,既要基本知识技能和人品,还要行政经验等等,可见汉代察举制注重官员综合能力,故选B。秦朝推行军功等爵制即已打破世代为官限制,排除A;用人以品行为标准只能体现察举制的部分内容,不够全面,排除C;察举制在选拔人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才程序公平公正的评价适用在科举制上,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察举制的特点,学生只需要紧紧依托材料信息中人才选拔的依据即可作出判断。3.明史宋濂传记载: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jie,攻击)人过。所居室,暑

4、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做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这反映了A. 明朝严密监视重臣B. 朱元璋的专制思维C. 宋濂惧上为人诚谨D. 皇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帝密使人侦视”“诚然,卿不朕欺”等信息可知,朱元璋具有浓重的专制思维,故选B。AC都是皇权专制思维下的产物,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宋濂并不是宰相,故D项皇权与相权紧张的说法无从谈起,排除。【点睛】本题学生容易在ABC三项上纠结,因此有必要提醒学生,在中国古代政治的演变历程中,皇权始终居于中心位置。4.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载

5、:“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面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这一“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 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内地C.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D. 镇江成为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镇江之战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故选A。 B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排除;近代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不包括镇江,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中的地点,需要学生平时在学习

6、的过程中要把握历史的细节。5.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1906年版:“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太平天国运动两种版本不同的评价解读有误的是A. 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潮流B. 历史教科书打上时代的烙印C. 不同政权制约着社会意识D. 主要矛盾变化影响历史评价【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为清王朝统治末年,当时中国出于辛亥革命的前夜,革命形势正迅速高涨,对当时的请政府而言,稳定国内政局是至为关键的当务之急,故其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着重的是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到了1933年,日本已经开始了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

7、社会的主要矛盾,挽救民族危机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故才着重太平天国的积极评价。综上所述,A项错误,因为其违背了当时的革命潮流,故选A。BCD均对材料解读正确,排除。6.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下图漫画所反映的革命运动A. 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政府第一枪D. 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由漫画中“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民众的力量”“帝国主义”等字样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B项正确。A项为中共一大的影响,排除;C项为南昌起义,排除;D项

8、为抗日战争,排除。【点睛】漫画类题目切记二关注,一为漫画标题,二为漫画内的文字。7.下图进军路线好似一个倒着巨大问号。对此图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A. 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 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C.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D. 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答案】D【解析】【详解】由地图中的文字信息“井冈山根据地”“长沙”“三湾”等可知,地图反映的是秋收起义失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项为八七会议的意义,发生于秋收起义之前,符合题意。ABC均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排除。8.刘伯承在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前年我们跃进式的进军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这次是一字长

9、蛇阵齐头并进。170万人南下作战,没有后勤,没有财政是不行的。”这里的“南下作战”是指A. 挺进大别山B. 淮海战役C. 徐州会战D. 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前年我们跃进式”“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万人南下作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为发生于“今年”即1949年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即渡江战役,故选D。挺进大别山发生于材料中的“前年”,排除A;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定,排除B;徐州会战发生于1938年,排除C。【点睛】本题玩了一次小小的文字游戏,材料的隐含时间线藏在了“前年”这个词语中,学生做题时切记要细心留神。9.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10、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 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 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愿望D. 为了实现人民平等和民主【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可知,共同纲领注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故选B。材料没有提及中共对民主人士的态度,排除A;材料提及了民族的平等权利,但没有提及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排除C;D项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民族问题,排除。1

11、0.2019年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推动两岸关系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政治基础是A. “和平统一”的方针B. “一个中国”的原则C. “求同存异”的精神D. “一国两制”的构想【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后这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故选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排除AD;“求同存异”是外交方针,台湾问题

12、属于内政问题,排除C。【点睛】本题除了题目的设问部分外,其余为无效信息,这也提醒学生在做题时要先看题目要求,后再看材料。11.“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和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从中可见中国政府提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 争取周边国家认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B. 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往来C. 改善邻国关系创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D. 积极发展与新兴

13、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培家的担心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其目的在于改善邻国关系创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故选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共意识到“一边倒”外交战略局限性的反映,排除A;非洲国家与中国不是邻国关系,且“求同存异”方针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要晚,排除B;材料主旨在于强调如何与邻国相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并不专指邻国,排除D。12.中国外交政策和战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现代中国外交战略具有多样化战略选项战略重点实现手段选项一大国协调

14、战略处理与大国关系伙伴关系选项二区域整合战略处理与周边关系一体化外交选项三政治联合战略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论坛外交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A.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 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D.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符合选项二区域整合战略限定,故选C。联合国为国际组织,不是区域性组织,排除AD;B为大国协调战略的体现,排除。13.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中记载: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因自制力强而获得“公止者”称号)曾在一个陶片放逐投票时,有一个不认识字的公民走到他面前,要求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提德”名

15、字,他照办了,然后他问那个公民为什么要放逐这个人,他有什么做错的地方,那个公民回答:“他没有做错什么,我也不认识他,不过我讨厌到处听到人们称赞他正义,我实在是听烦了。”那一年,阿里斯提德被雅典驱逐出境。材料最能说明陶片放逐法A. 体现了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B. 沦为雅典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C. 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成为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阿里斯提德只因被人称赞太多就遭到了雅典的驱逐,这说明雅典的民主方式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C。材料主旨在于揭示雅典民主的局限性,AD是雅典民主的积极作用,排除;材料没有提及这个不识字的公民受到了政客的蛊惑,故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4.罗马法规定,当“某人通过建造或拆除某一部分的方式,改变了建筑物的原有结构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这表明罗马法A. 保护关注弱势群体利益B. 维护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C.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D. 注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