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28401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合肥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创建公交都市“十大重点工程”一、政策规划先行工程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的实施意见,编制出台合肥市关于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进一步指导合肥市公共交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进行合肥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为公交都市建设提供政策法规保障。研究制定公共交通监测评估与长效机制、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场站综合开发制度、城市交通信息共享制度、服务水平评测制度、公交成本规制制度、票制票价制定制度,为公交都市建设提供政策机制保障。2.编制完善发展规划完成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合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合肥市公交专用道和快速公交线

2、网规划等规划修编,加强各级规划之间衔接,统筹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开展合肥市快速公交线网和公交专用道网络专项规划、合肥市公交都市发展及建设规划、公交都市建设白皮书、公交线网优化、慢行系统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等规划的研究。3.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加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逐步推进“以公交走廊作为城市的发展轴,以车站作为城市的发展节点”的土地发展模式,进行居住、商业、办公、公共设施等土地的高强度混合开发,构建紧凑型城市。(1)加快中心城区轨道站周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做好轨道站点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战略规划,保证总开发量不变的情况下,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将尽可能多的居住和就业集中在

3、高品质公共交通沿线,做好火车站、高铁站、城市中心广场区、体育中心地区等新建轨道交通站点和公共交通枢纽周边土地整备,为轨道交通站点高密度、混合开发创造条件,同时控制非轨道交通周边开发用地。(2)完善组团内部功能结构,促进居住与就业的平衡合理调控新建城市组团的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配备,完善其就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促进组团内居住与就业的平衡,减少潮汐式通勤交通。(3)TOD 社区新建、改造示范工程选择轨道交通 1、2 号线城市外围站点作为试点,探索“站场+社区”的TOD 综合开发示范点。以站场为中心,对周边一定范围内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在解决交通建设资金问题的同时,优化城市布局,为市民提供便捷、

4、舒适的生活环境。二、基础设施完善工程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第一轮轨道建设计划,到 2017 年,投资 361.5 亿元,建设完成并开通运营轨道交通 1、2 号线,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达到 56.6 公里,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主要客运走廊,缓解长江路、马鞍山路等城市骨干道路交通压力。第二轮轨道建设计划,到 2020 年,建设 4 条轨道交通线路,即 3 号线、4号线、5 号线、6 号线,共计约 134.8 公里,预计总投资约 883 亿元。2.城市有轨电车系统建设实施老淮南铁路线及十八公里铁路专用线的改造,通过西部连接线及东部连接线将两段线路连接形成环形网络,并向滨湖新区拓延,有轨电车网将有效连

5、接合肥站、合肥西站、合肥南高铁站、老城区、滨湖新区,将对轨道交通(地铁线)形成更加有效的互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3.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2013 年2017 年,在繁华大道、紫云路、锦绣大道、包河大道、望江路、潜山路、临泉路、铜陵路、马鞍山路、黄山路、阜阳北路、蒙城北路新建 12 条快速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 200250 公里,为主城区与周边组团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交服务。4.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到 2017 年,新建高铁站、合肥综合客运枢纽站、客运西站、滨湖汽车站以及客运东站,改建合肥火车站,并将公共交通接驳换乘设施与其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促进公共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6、。5.城市公交枢纽场站建设(1)换乘枢纽站利用现有资源升级改造三孝口公交枢纽,迁建大兴公交枢纽,新建高新区公交枢纽、店埠公交枢纽等 17 个公交换乘枢纽站。到 2017 年公交枢纽场站总规模达到 18.9 万平米。(2)停保场建设完成张洼、北城、滨湖新区南、滨湖新区北、高新区、肥东、肥西 7个公交停保场,总规模达到 63.9 万平米。全市公交保养场数量达到 14 个,总面积将达 125 万平方米。(3)首末站确保新建 3 万人以上的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公交首末站。将公交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的配套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至 2017 年,新建、改造

7、客车厂、太湖路等 30 个公交首末站,总规模达到 16.3 万平米。(4)港湾式公交站点加强对建成区的部分公交站点进行港湾式改造。对新建或改扩建城市道路同步实施港湾式公交中途停靠站的改造。2013 年2017 年全市范围内主干道公交港湾站设置比例年均提升 2%以上,至 2017 年达到 60%。三、公共交通提速工程1.城市道路畅通加快推进南北高架一号线滨湖段、徽州大道与高铁南站衔接、高铁片区路网等工程建设,启动胜利路、二环路畅通工程等一批城市骨干道路建设。到2017 年新改建城市主干道路 43 条,总长 200 公里。新改建城市次干道、支路117 条,总长 150 公里。2.公交专用道设置结合

8、道路改造、新建以及轨道交通建设,在临泉路、潜山路、阜阳北路、蒙城北路、铜陵路、繁华大道、南二环路、北二环路、东二环路等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至 2017 年,公交专用道总里程由现在的 34.1 公里增加到 200 公里,为合肥公交运营效率整体提速创造条件。3.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在长江路与徽州大道、桐城路、金寨路、环城路、长丰路、梅山路、青阳路、西二环路,徽州大道与红星路、庐江路、芜湖路、黄山路、太湖路、望江路、水阳江路,金寨路与红星路、庐江路、芜湖路、黄山路、太湖路、望江路、水阳江路,阜阳北路与环城路、沿河路、五河路、淮北路、凤台路、北二环路,蒙城北路与环城路、沿河路、五河路、淮北路、凤台

9、路、北二环路等 34 个城市主要交叉路口,设置公共汽电车优先通行的标志信号。实现主干道公交优先通行信号设置率达 30%。四、运营服务提升工程1.常规公交优化功能层级优化。打造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的“主干线次干线支线”三级公交运营服务网络体系。至 2017 年,开通公交线路总数达到 240 条,其中主干线 90 条、次干线 80 条、支线 70 条。网络结构优化。结合未来合肥市将要构建的“1331”组团的多中心城市空间体系,对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提升城市公交线网密度,降低重复率。至 2017 年,城市公交线网密度达到 3 公里/平方公里,线路重复系数控制在 2.6 以下。运营服务优化。提

10、升公交通达性,扩大公交服务范围,填补新建城区、开发园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公交盲区,对滨湖新区、北城区、高新区、经开区、职教城等重点区域增加公交供给,提升公交便捷性和舒适性,提高公交吸引力。2.支线公交服务拓展支线公交服务网络。到 2017 年新开通 20 条支线公交线路,城市外围开发区支线公交线路达到 50 条,总里程达到 400 公里。3.城乡公交服务按照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要求建设和改造市区与周边重要乡镇之间的城乡客运班线。建立“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公交网络新机制。到 2017 年底,新开辟肥西方向 5 条、肥东方向 4 条、长丰方向 4 条,形成“环

11、放射”的城乡公交线网布局。4.特色公交服务(1)旅游公交开通合肥三河、合肥紫蓬山、合肥忠庙等旅游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 200 公里。(2)通勤公交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相互协作的机制,根据其集中出行的特点,采取大站快车、直达车、区间车等生产组织形式,满足特殊的出行需求,使公交服务更加多元化。通勤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 150 公里。(3)夜间公交2013 年,组织市公交企业对夜班公交线路客流调查,摸查市民夜间的出行需求,研究制定新增夜班公交线路方案,并适时开通夜班公交线路试点。至2017 年,在试点线路的基础上根据夜间出行需求变化情况,进一步加大夜间线路的覆盖面。(4)微循环公交伴随城市中心城区道路

12、改造和道路微循环工程,开通二环内微循环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 100 公里。方便市民乘坐公交,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5.增加公交运力投放到 2017 年投放各类公交车辆共计 4386 标台,其中净增 2550 标台,报废1836 标台,届时伴随轨道交通和有轨电车将开通运营,万人公交车车辆保有量从 11.2 标台提升到 18 标台(含轨道交通)。五、公交一体化整合工程1.网络服务一体化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之间的线网整合,通过调整、取消、新增等方法,优化调整与轨道交通线网和快速公交线网相衔接的 30 条公交线路,促进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线网有机融合。2.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内

13、公交之间接驳换乘设施。与轨道、快速公交建设同步完成常规公交接驳换乘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内部公交一体化衔接。城乡公交接驳换乘设施。通过加快建设上派、职教城、岗集、撮镇、花园路、义城、大兴、滨湖等城市外围公交枢纽,实现城市公交线网与城乡公交线网之间的一体化整合。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到 2017 年,新建火车高铁站、合肥综合客运枢纽站、客运西站、滨湖汽车站以及客运东站,改建合肥火车站,并将公共交通接驳换乘设施与其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促进公共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停车换乘系统建设。结合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建设,在中心城区周边及轨道线路沿线远期规划建设 13 处个 P+R 停车换乘设

14、施,共 2985 个泊位,远景预留 5 处,共 1325 个泊位。用以引导客流通过轨道交通、快速公交进入中心城区。3.票价体系一体化理顺票价结构,统筹兼顾各方关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票价体系,逐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制定分阶段的公交、地铁票制票价整合方案,推出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换乘优惠方案。六、智能公交建设工程1.建设全市综合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及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城市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信息资源统一整合。增强城市整体的交通信息化水平。2.升级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立具备指挥、调度、监控、客服等功能的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促使公交运营进入全面的交互式实时调度。至 2017 年,

15、实现公交智能调度覆盖率争取达到 100%,届时,合肥所有公交线由智能系统中统一调度。3.建设公交智能管理平台公交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建立集成运营、机务、财务、物资、人力资源、客服等职能的公交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完善公交企业规范管理。公交视频监控系统。对 80%以上公交车辆及所有场站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公交运营情况的全程实时监控。4.建设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一个能提供语音、短信、网络、电子站牌、车载设备等多种服务方式,支持 PC、手机、PAD 等多种客户终端,具备出行前、中、后全方位服务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5.公交 IC 卡推广推广应用一卡通,强化一卡通数据采集、分析功能,使其成为多功能的电子清

16、算、支付平台和公交客流信息采集的重要媒介。进一步加强“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依托银行、超市、邮储局、公交、地铁站点建立多个发卡/充值点,方便居民使用。至 2017 年,实现公交刷卡率达到 85%以上,并按照部建设要求逐步实现与其他省市的互联互通。七、低碳公交改造工程1.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改善城市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的慢行交通系统。逐步建设和完善新改扩建的六车道以上道路的非机动车隔离设施,在环城景区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交通示范街区。2.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步骤,到 2017 年,设立 1000 个自行车租赁点,投放20000 辆自行车,初步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实现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接驳。3.新能源公交车辆推进工程充分利用合肥作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加快推广应用天然气、纯电动等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建设相应的天然气充气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至 2017 年,总共投放清洁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