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成功经验介绍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730965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勤工俭学成功经验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勤工俭学成功经验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勤工俭学成功经验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勤工俭学成功经验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勤工俭学成功经验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勤工俭学成功经验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勤工俭学成功经验介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市勤工俭学“三生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申请审批表申报单位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镇中心学校螺蛳塘小学 填表时间2011年8月3日昆明市教育局以劳促教,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一、学校基本情况螺蛳塘小学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镇北方,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东与陆良县接壤,西与宜良县交界。学校占地面积26.5亩,其中校园面积13亩,“三生教育”基地面积13.5亩。学校还拥有可以养殖100头左右生猪的400平方的养殖房、100多平方米的塑料温室大棚一个、600平方的鱼塘一个、占地2亩多的茶叶基地和3.5亩的果园。所属螺蛳塘村委会包括螺蛳塘、路星村、大塘子、起杜渣和响水箐五个自然村。生源主要是五个自然村的农民子女

2、;该村委会民族众多,有撒尼、壮、苗、佤等少数民族。由于交通、耕地、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螺蛳塘村委会主要以烤烟、茶叶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偏单一的经济结构模式,以玉米、水稻为主粮食作物基本能自给自足,部分家庭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导致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低下,农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人均年平均收入不到2000元,尤其是以苗族同胞居住较多的大塘子自然村,是我县乃至我省由刀耕火种兼狩猎为生的原始村落生活方式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是我县重点扶贫攻坚对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1995年撤销五个自然村的办学点,整合后各校点集中到螺蛳塘办学,五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必须远行到办学点就学,螺蛳塘小学是云南省首批

3、全寄宿制学校,现有335个在校生,9个教学班,17个教职工。寄宿学生年龄最小的3.5岁。有利便有弊,撤销并点后给我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学前幼儿的管理面临许多困境。为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学校各级领导都曾积极做过许多努力,曾尝试过许多勤工俭学的办法,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能把勤工俭学的功能最优化,达到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最终导致部分基地荒草丛生,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教育教学质量也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从2007年开始,我校在以袁家学校长、李国平副校长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重建后,经过走访调研,认真分析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和我校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因地制宜,毅然决然走出以劳促教、全面发展

4、的路子。因地因校制宜,多方筹集资金,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对我校“三生教育”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使我校基地焕然一新,从2007年以来,并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每年创收不少于3.2万元,大大改善了学校条件和师生的生活待遇,减轻了学生家长负担。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先后有100多个师生受到镇、县级各种表彰。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二、勤工俭学“三生教育”基地建设基本情况为切实减轻农村欠发达地区儿童的就学成本,更加突出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生活困难,让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实实在在地保证学校运转,改善办学条件;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群众减负,带来实惠。最终达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与促进学校发

5、展,从而实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原则,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教育。2007年我校新领导班子成立以来,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以劳促教,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要想改造荒草丛生的勤工俭学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协调,昆明市勤工俭学办等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投入近4万元资金对我校基地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初步建成了种植、养殖有一定规模的基地。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蔬菜基地里沟渠分明、自来水管网四通八达,600平方米的鱼塘每年可以产出500多公斤的水产品,茶叶基地的茶叶除可以供教师一年四季的饮用外,还可以为学校

6、创收近千元的收入。在占地3.5亩的果园里,我校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对原有的果树进行嫁接,同时学校投入6000多元资金购买杨梅树种进行种植,每到水果成熟的季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到果园里采摘水果,并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进行勤工俭学基地改造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经济困难,我校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不顾脏和累,挥洒着汗水挖地刨土。除了重视勤工俭学基地的建设外,我校还加强“花园式”校园的建设力度,利用勤工俭学基地反哺学校硬件建设和环境建设,努力建设“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在鱼塘四周载满了香樟树、鸭掌木、杜鹃、葛根、满天星等花草,在学校教学楼前面得花坛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花。勤工俭学“三生教育”实

7、践基地基本完成改造升级后,怎么管理和出效益呢?经过学校领导的反复研究,秉着让师生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让农村贫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住得好、学得进”的指导思想,同时提高学生生产劳动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为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学校成立勤工俭学“三生教育”实践基地领导小组,专门抽调一位教师负责基地管理工作。然后施行班级承包责任制,产出的蔬菜瓜果由学校按市场价统一收购。然后统筹协调,哪个班级种植何种蔬菜,哪个班级种植何种瓜果,种子由学校统一发配,同时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学生劳动制度、班级劳动制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各班级教师是第一责任人,指导本班级的学

8、生进行劳动,同时不得利用上课时间进行劳动。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可以利用科学课、环保课和劳动与综合实践课三样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学校基地建设各项制度齐全,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做到校园里的每株草、每棵树都有人员负责。各班劳动所得扣除成本外学校与班级按三七分成,这样大大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按照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办法进行财务管理,做好会计核算,管好用好资金。而养殖和部分种植基地由集体共同管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校的养殖房专门聘请临时工专门负责,每年可以创收1.2万元,除去管理成本,学校可以有5千元左右的收入。通过盘活我校勤工俭学“三生教育”基地,大大改善了师生的生活水平

9、,保证学生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同时对学校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建设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使学校整体面貌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三、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取得的效益从2007年大力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以来,我校的办学条件、教学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勤工俭学“三生教育”实践基地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在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挥发展特长、发展兴趣爱好、强身健体、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没有因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

10、活动而下滑,反而因为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而得到养分,教育教学和勤工俭学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和作用。2007年以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镇范围内逐年上升,尤其是最近两年,大部分班级都在全镇同年级同科目前三名。得到当地群众和干部的肯定。通过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实现校园经济和办学效益的双丰收。1、经济效益: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以来,我校每年的基本实现不低于3万元的校园经济收益,而这些资金都反哺于学校发展和办学上,第一年学年度,我校只收取200元一年的学生生活费,也就是每个月20元的生活费。同时为100多个住校生统一添置床上用品,不收取任何费用,学校还添置了20套教师办公桌,购买

11、大量的苗木用于学校绿化美化。而这些资金都是勤工俭学收入所得。在08至09学年度,云南省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导致勤工俭学基地基本颗粒无收,但是我校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没有收取学生一分的生活费。为加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在10至11学年度,我校利用勤工俭学收入,投入1万多元对我校教学楼墙面、线管进行改造,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涂涂料,整个校园内完全安装了节能灯。由学校出相关材料,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布置和设计班级文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朝着优美、人文、适宜求知学习的方向发展。经过学校领导的多方协调,2011年1月,几年前被相关部门评定为D级危房的学生食堂得到重新

12、建设改造,变得更宽敞明亮、整洁卫生。其中建设资金中我校投入1万元,其它由政府部门支付。2008年被评为县级绿色学校和县级文明单位。通过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我校先后帮助200多位特困学生,不收取任何费用并在生活上给予一定补助,控辍保学确实落实到位。2、社会效益:由于我校勤工俭学“三生教育”基地的经济效益逐年凸显,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食堂蔬菜、猪肉等出了能自给自足外,学校还会在农忙时节或农村蔬菜较少时节,把学校的蔬菜如小瓜、莲花白、大白菜等分给学生带回家去,得到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和肯定。而学生出了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文化外,还可以在通过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学习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13、和技能,学校有时会请镇上农科员到学校指导种养殖,学生可以从中积累许多经验和技能。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有益的适当的劳动,不仅能劳逸结合,提高学习和工作效能,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大有裨益。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三生教育”实践活动达100%。2009年,石林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教育管理现场会在我校成功召开,还接待了新加坡学生到我校参观体验生活的活动,先后接待了20多场次近1000多周边村子的农民群众到我校参观交流学习,我校请专门负责基地管理的教师一一进行指导和培训,特别是养鱼和油桃种植技术,经过培训,当地群众纷纷发展的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我校的勤工俭学基地模式,一定程度上

14、提升了当地群众种养殖的技能,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种养殖的积极性,为群众争收多收做好表率。四、开展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活动取得的经验1、因地制宜。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和教师的积极性;2、服务学生、教师。必须让学生和教师得到实惠,做到校园经济创收服务学生,服务教师。真正做到让广大师生切实得到实惠,否则将流于形式。3、有效分配和管理。必须不能占用正常上课时间,始终坚持投入少,见效快的产值模式,方便管理、效益高,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制定有效的利润分配办法,以促使学校养猪业、养鱼业、种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上所述就是我校近几年来,尤其是两年来在勤工俭学“三生教育”方面所作的微不足道的事,恳请领导多多指教。我们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将持之以恒地进行以劳促教、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尝试,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使我校的勤工俭学工作踏上新的里程碑。汗水将不会停留,付出将不会驻足,困难将不会死亡。我们相信,黎明的曙光翩翩向我们走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基层学校推荐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县教育局推荐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市教育局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说明:今年的申报从20年月开始到20年月日结束,此表要求在20年月前报送。此表需要本学校(单位)和上级部门盖章。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