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儿童发展史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2713687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儿童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外儿童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外儿童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外儿童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外儿童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儿童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儿童发展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学前教育史填空1、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3、除生活和劳动教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4、在原始社会后期,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5、在奴隶社会,学校开始产生。6、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7、 礼记内则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8、为了加强,对太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在奴隶社会时建立了

2、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9、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三公”。西周除设三公外,还置有副职“三少”,即少师、少傅、少保。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10、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11、封建社会时期的学前家庭教育,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等方面。12、 黄帝内经使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成书于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建立专门的慈幼机构起步较晚,它开始于处在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宋代。慈幼机构的名称当时主要有慈幼局、举子仓、育婴社等。13、慈幼机构第二次大规模的建立是在清代,清朝的慈幼机构主要

3、是育婴堂。14、贾谊是汉代最早提倡胎教的教育家。15、1902年,张百熙奉命拟草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1904年初,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16、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7、劝学篇中,详细论述了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教育思想。18、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19、康有为是我国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早在年写的礼运注中,就提出了“人人教养于公产而不恃私产”的儿童公育思想。20、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是指1927年大革命

4、失败以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学前教育。21、在陕甘宁边区创建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战时儿童保育院。22、土地革命时期的托儿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全日制的托儿所。二是临时性的季节托儿所。2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机构建立的初创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兴盛期和过渡期。24、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从局部胜利走向全国胜利的时期。25、1927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一起创办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称为晓庄学校。在此期间,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

5、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教育主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26、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27、陈鹤琴一般将社会态度分为3种型式:社会盲目型、社会依赖型、社会独立型。28、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29、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又进一步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的要求。30、活教育课程编制有2个原则:一是根据部颁的课程标准;一是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31、陈鹤琴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

6、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活教育的17 条教学原则。32、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陈鹤琴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33、张宗麟认为社会化的课程有两个根据,即儿童社会和成人社会。34、从1949年起至1952年这三年中,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35、1951年,中央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二、名词解释1、宫廷学前教育2、保傅教育制度:3、乳保教育制度:4、胎教5、风化:6、癸卯学制7、“ 节妇”8、儿童中心论9、壬戌学制10、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11、直观教学法12、比较教学法

7、13、三化教学法14、单元教学法:15、军国民教育16、实利主义教育:17、公民道德教育18、美育19、艺友20、课程21、幼稚园课程22、行为课程23、无谓的动作24、反射的动作25、儿童的社会性26、整个教学法27、课程中心制28、圆周法29、直进法30、混合法31学前儿童32、幼保一元化1、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他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不过通常所言的宫廷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太子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2、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

8、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3、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4、胎教:是指通过对孕妇实施外界影响,或通过孕妇自我调节达到作用于体内胎儿,使其能良好的发育、生长的教育过程。5、风化:是指“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与后者也”。即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6、癸卯学制:从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产生了近代的学校,并逐步发展,于20世纪初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学校教育制度,即“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是当时清政府正式颁布和实施的一个学制,在这个学制中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的地位,从此,我国的学前教育也在

9、教育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开始摆脱过去基本上由家庭进行的封建传统模式,逐步向由社会专门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方向发展。7、“节妇”:敬节堂是收留寡妇的场所,封建的三从四德迫使这些妇女为其亡夫守节,从一而终,故冠之以“节妇”8、儿童中心论:杜威的“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在五四以后成为我国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儿童中心论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9、壬戌学制:亦即通常所说的新学制,在这个学制中,将蒙养园改称为幼稚园,规定收受岁以下的儿童,并把它正式列入学制系统,这就改变了五四以前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中一度没有

10、明确规定的状况,重新建立了它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10、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学前教育。11、直观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实际事物教育儿童,使儿童获得明确观念的一种教学法。12、比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儿童对所学的东西,认识得格外正确,印象格外深刻,记忆得格外持久。13、三化教学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和教学歌曲化。他们要求利用故事、歌曲和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将教育寓于孩子的娱乐之中。14、单元教学法:即根据学前儿童特点,将社会常识与自然

11、常识编成一个一个的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中心。15、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他认为体育是培养共和国民健全的人的重要环节,蔡元培说:“ 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16、实利主义教育: 即智育。蔡元培认为,“公之世界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而实利主义教育能给人以各种普通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职业训练。对发展国家经济、强国富民有着重要意义。17、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蔡元培认为德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核心。18、美育:即美感教育,蔡元培认为美育的作用在于“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19、艺友制:艺是艺术,也

12、可以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幼稚园是一幅艺术的园地,幼稚教师的事业也是一种手艺,凡是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教师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教师的,便叫做幼稚园的艺友,显然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幼稚教师的方式叫做“艺友制” 20、课程: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课程是适应生长的有价值的材料。21、幼稚园课程:这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22、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23、无谓的动作:是那些并非特定刺激所唤起,或具有任何目的的动作。24、反射的动作:是那些被某一特定的刺

13、激所唤起,而且往往是非常固定的动作,如巴宾斯基反射、吸吮反射、把握反射即哭的动作。25、儿童的社会性:陈鹤琴认为所谓儿童的社会性不仅是指儿童与儿童或儿童与成人的个别关系,应当在于社会的组织性活动的建立。26、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27、课程中心制:是编制课程的一种方式,指幼儿在园一天的所有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的各种教材、内容、范围和方法等的安排运用,都围绕自然和社会这个中心,组成一个个单元来实施。28、圆周法:就是各班预定的单元相同,研究的事物也相同,不过取材内容随着儿童年龄的不同而分别予以适当的教材和分量。亦即各班课题相同而要求由浅入深。29、直进法

14、:就是将儿童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事物,依照事物的性质和内容的深浅而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年龄班级里。亦即各班的课题和要求均不相同。30、混合法:就是在编制课程的时候,以上二法均须采用。亦即课题和要求有相同或不同。在编制课程时,通常运用混合法为最多。31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应包括从出生到6、7 岁入学前的所有儿童。既包括正常和健康的儿童,也包括非正常和残疾的儿童;既包括一般的普通儿童,也包括天才、智力超常或低下的儿童。32、幼保一元化:就是要求幼儿园和保育所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三、简答与论述1、古代胎教实施的内容与特点是什么:2、评述古代实施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意义:3、封建社会时期儿童学前教育总的特点是

15、什么?4、封建社会思想品德教育:5、封建社会生活常规教育:6、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如下主要特点:(旧)7、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新)8、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总的特点:9、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幼儿教育的变化:10、研究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1、文艺复兴时期儿童教育观念发生哪些重要转变:12、试比较古代东方各国幼儿教育的异同:13、试析古代实施学前文化知识教育中的利弊:14、清朝慈幼机构优劣:15、评述颜之推关于学前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的主张:16、论述颜之椎的家庭教育思想:17、贾谊论早期教育:18、评述张履详的“耕读相兼”理论的积极意义: 19、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20、论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21、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22、 简述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23简述古代具有积极意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主张:24、我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为何产生于清末25、比较蒙养院制度和蒙养园制度的异同26、论康有为的学前公育思想。27、康有为论胎教28、康有为论婴幼儿教养:29、近代康有为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的地位30、简述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主要内容31、奏定蒙养院章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