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王渝云第二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653748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王渝云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护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王渝云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护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王渝云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护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王渝云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护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王渝云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王渝云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基础教学课件作者王渝云第二章(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环 境,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医院环境及调节 第三节 门 诊 第四节 病 区 第五节 社区护理与家庭病床,返回,第一节 概 述,一、环境的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命、生存和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环境一般被认为是影响机体生命和生长的外界条件的总和,现代科学观认为, 环境还包括影响生命和生长的机体内部因素。 (二)常见的环境 1. 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根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

2、,并且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常见于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荒漠、海洋深处等。原生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例如,清洁的水、适宜的太阳辐射以及优美的绿化,都可以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在有些地区,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如地球表面化学成分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的水和土壤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含量过多或过少,会引发特异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是指被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它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因素,甚至会破坏生态系统,引发环境问题,即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在原生环境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改造

3、,形成复合环境,如学校、医院、商场等。 2. 内环境和外环境 根据人体内、外环境不同,可将环境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外环境与内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整体,两者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使机体保持动态平衡。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部的环境,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1)生理环境是指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体,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内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2)心理环境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机体的健康。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它的形成受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 外环境是指人

4、体外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地球的空气、阳光、水、土壤、岩石、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广义的社会环境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狭义

5、的社会环境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学习条件和其他集体性社团等。社会环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物与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共同构成的结合体,称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内部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被破坏是因为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并会最终威胁到各种生物乃至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人类健康的根本保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二、环境与健康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和环境之间始终保持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的生命始终处于一定

6、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中。一旦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三、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内环境和外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不断交换,保持着动态平衡,维持着机体的健康。当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发生的变化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范围和适应能力时,人体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一)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自然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气候、优美的绿化等。人类在适应外界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环境

7、,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越强,环境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在改造环境时,一旦环境发生改变或被破坏,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1. 自然地质地貌及气候的影响 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会影响人们的健康。此外,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干旱等,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还会使环境改变,引起某些疾病或意外伤害。 2. 环境污染的影响 由于人类活动或某些自然灾害,某些有害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指有害物质排入大气,破

8、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活条件, 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大气污染的有害物质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这些有害物的种类、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另外,还取决于个体的敏感性。 根据人类的活动空间,可将大气污染分为室外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其中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在逐年上升。 (2)水污染:水是生命之源,人的健康离不开干净的水。,上一页,下一

9、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水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如果人类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废物排入水中的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就会变坏,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如砷中毒、氰化物中毒、农药中毒等。这些急性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二是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卤代烃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水生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三是发生以水为

10、媒介的传染病。人畜粪便等生物性污染物污染水体,可能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霍乱等。肠道内常见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皆可通过污水进行传播。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也可通过水传播。 (3)土壤污染:当土壤被有机性废弃物或毒物污染,且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形成了土壤污染。土壤被污染后,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播疾病。被含有病原体的粪便、垃圾和污水污染的土壤,可成为有关疾病的传播媒介,如伤寒、副伤寒、痢疾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破伤风、气性坏疽、肉毒杆菌等能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成为感

11、染人类的重要来源。二是诱发癌症。近年来多项研究进一步证实,苯氧除草剂和氯酚农药等有致癌作用。土壤受到放射性污染,会对人体进行外照射和内照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不仅会诱发癌症,还会导致头昏、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等病症。三是引起中毒。有毒化学物污染土壤后,经雨水冲刷而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饮水和食物使人中毒。 (4)噪声污染: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睡眠和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思考和谈话等的不协调的声音,均属噪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

12、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噪声对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或减缓、血压不稳;噪声还可以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等。 (5)辐射污染:辐射主要有天然和人工两大来源。天然辐射是人类生活环境中自然存在的辐射,包括宇宙射线、来自地表的辐射线等。人工产生的辐射是人类的生活环境所产生的辐射,如电脑辐射、手机辐射、家电辐射以及医疗上的放射治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暴露在这些辐射下会导致皮肤病甚至皮肤癌以及一些潜在危害,如头痛、失眠、心律不齐、诱发恶性肿瘤、遗传基因突变等。大剂量有害放射线辐射还会使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如核爆炸或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就可以

13、对生物造成伤亡。 (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 社会制度 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在私有制社会,被剥削阶级得不到尊重,生活、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得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致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建立并实施了一系列为人民服务的医疗保健制度,如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合作医疗等,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2003年春,世界部分地区发生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中国首当其冲。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的好坏对人的健康有直接影响。经济状况好,就有

14、条件改善居住、生活和卫生条件,使健康的需求得以满足;经济状况差,人们的物质条件有限,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健康需求难以满足。 3. 文化背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每个地区都有其特征性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群对健康和疾病的信念、就医行为和对健康维护的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健康。 4. 劳动条件 生产环境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劳动保护条件的实施、工作程序的安排、劳动强度分配等各个环节,对人的健康都有直接影响。 5.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而不良的人际关系,会让人产生心理障碍。,上一

15、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四、护理与环境 护理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疼痛”,而环境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和促进健康。早在19世纪,南丁格尔就提出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1975年,国际护士协会对护理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认为护理人员的职责是: (1)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有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因素。 (2)护士在与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接触的日常工作中,应告知他们如何防护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制品及有放射性的废物等,并应用环境知识指导其预防和减轻潜在性危害。,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 述,(3)采取措施预防

16、环境因素对健康造成的威胁,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个体、家庭、社区及社会对环境资源如何进行保护。 (4)与卫生部门共同协作,关注住宅对环境与健康的威胁。 (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6)参加研究并提供措施,早期预防各种对环境有害的因素;研究如何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上一页,返回,第二节 医院环境及调节,一、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与调节 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安全性 医院安全性最重要的是保证病人的医疗护理安全。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制定出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每一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二)舒适性 舒适来源于医院良好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线、噪声的适量控制及清洁的维持。舒适也来源于医务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另外,良好的环境布局也可为病人带来舒适感。,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医院环境及调节,(三)整洁性 整洁性主要指病区护理单元中工作人员及病人的整洁,具体要求: (1)病室的物品摆放整齐统一,摆放以符合需求及使用方便为原则。 (2)医护人员仪表端庄、服饰整洁大方。 (3)病人的被服、衣裤要定期更换,皮肤、口腔等要保持清洁。 (4)治疗后用物及时撤去,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