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2590995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岸区2018-2019学年上期质量调研抽测高一化学试题第I卷的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B. 原子半径大小:XWC. 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D. 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

2、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则X为C元素,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则Y为O元素,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W为F或Cl元素,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Z为Na元素,W只能为Cl元素,AX与Y形成的化合物有CO、CO2等,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CO和NaOH不反应,故A错误;B一般说来,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大小XY,ZW,故B错误;C化合物Z2Y和ZWY3分别为Na2O、NaClO3,NaClO3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DY的单质臭氧,W的单质氯气,对应的

3、化合物ClO2,可作为水的消毒剂,故D正确。故选D。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 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D. a和b用导线连接后,Fe片上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答案】D【解析】【详解】Aa和b不连接时,铁片和硫酸铜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故A正确;B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了原电池,铜作正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故B正

4、确;Ca和b不连接时,铁片和硫酸铜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铁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的速度,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故C正确;D a和b用导线连接后,是原电池,Fe片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故D错误;答案为D。3.下列关于烷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的结构只有一种B. 丙烷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C. 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的烷烃在常温下为液态D. 烷烃分子为直链式结构,不可以带支链【答案】C【解析】【详解】A.丙烷分子中等效氢有两种,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的结构有两种不同

5、结构,A错误;B.由于饱和碳原子构成的是四面体结构,所以丙烷中C-C键的键角不是180,因此三个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三个碳原子呈锯齿形,B错误;C.常温下,碳原子数在的烷烃,一般为液态,因此含有7个碳原子的烷烃在常温下为液态物质,C正确;D.烷烃的分子为锯齿形链式结构,可以带支链,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B. Y的简单离子

6、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 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 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答案】C【解析】氨可作制冷剂,所以W是氮;钠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所以Y是钠;硫代硫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硫单质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所以X、Z分别是氧、硫。A非金属性X强于W,所以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W的,A正确;BY、X的简单离子都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均是10电子微粒,B正确;C硫化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该溶液使石蕊试纸变蓝,C错误;DS、O属于A,S、Na属于第三周期,D正确。答案选C。5.下列说法错误是石油分馏产品乙烯A. 石油主要

7、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B. 主要发生物理变化C. 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D. 是加成反应,产物名称是二溴乙烷【答案】D【解析】【详解】石油主要成分是多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因此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A正确; B.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混合物,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正确; C.裂化目的的把长链烃断裂为短链烃,以获得更多的轻质液态燃料,裂解是以石油分馏得到的馏分为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把烃断裂为短链气态不饱和烃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是把大分子的烃转化为小分子烃的过程,反应产物中既有饱和烃,也有不饱和烃,如乙烯的产生,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C正确; D.乙烯与溴加

8、成生成CH2Br-CH2Br,所以是加成反应,CH2Br-CH2Br的名称为1,二溴乙烷,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6.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7种B. 8种C. 9种D. 10种【答案】C【解析】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取“定一移二”法,菁优网,由图可知C4H8Cl2共有9种同分异构体,答案选C。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7.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x kJ的能量C. 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D. 2 mol AB的总

9、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A.因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因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故B错误;C.因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由图可知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能量,故C正确;D.由图可知,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高于2molAB的总能量,故D错误。故选C。8.下列各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表示的原子序数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合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1号元素和2号元素不应只隔1纵行,且1号元素与11号元素之间还有一周期的元素,还要有一横

10、行,A错误; B.4号元素(Be)和13号元素(Al)中间应有10纵行过渡元素,不能在相邻位置,B错误;C.10号元素(Ne)为0族元素,与15、16号元素不在同一周期,C错误;D.中列为9、17、35是第VIIA元素,16号元素是第三周期第VIA主族元素,第18号元素是第三周期0族元素,中行为16、17、18是第三周期元素,符合位置关系,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9. 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 NaB. Mg2C. O2D. F【答案】C【解析】Na、Mg2、O2 和F离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最大

11、的是O2-,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微粒半径大小比较。10.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固体为电解质传递,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 每转移电子,消耗标准状况下D. 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2H2+O2=2H2O可知: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为H2-2e-=2H+,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为O2+4e-+4H+=2H2O;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a极流向b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

12、+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0.05mol的H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详解】A.因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a为负极,电子通过外电路由a极流向b,A错误;B.该电池电解质能传递H+,因此正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错误;C.因未指明反应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因此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是否为1.12L,C错误;D.原电池中,a极氢气失电子生成H+,阳离子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移动,所以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知识,学习中要明确电子以及离子的定向移动问题,能正确判断

13、原电池的正负极,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都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都是正极,应结合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书写电极反应式。11.16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4种氯代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2mol,则参加反应的Cl2为( )A. 5molB. 2molC. 25molD. 4mo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6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完成后测得4种氯代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2mol,设CH3Cl的物质的量是xmol,则CH2Cl2的物质的量是x+02mol,CHCl3的物质的量x+04mol,CCl4的物质的量x+06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得16=x+x+

14、02+x+04+x+06,解得x=01mol,根据取代反应的特点,生成相应的有机取代产物时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有机物分子中Cl的个数,所以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分别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1mol、03mol2=06mol、05mol3=15mol、07mol4=28mol,所以共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是01+06+15+28=50mol,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计算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 燃

15、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答案】C【解析】A项,PM2.5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2.5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正确;B项,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正确;C项,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为2CaO+2SO2+O22CaSO4),但在加热时生石灰不能吸收CO2,不能减少CO2的排放,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错误;D项,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C4H10)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正确;答案选C。第II卷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AAAAAAA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