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概论(修订版)教学课件作者李建刚第三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584007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26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防教育概论(修订版)教学课件作者李建刚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国防教育概论(修订版)教学课件作者李建刚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国防教育概论(修订版)教学课件作者李建刚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国防教育概论(修订版)教学课件作者李建刚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国防教育概论(修订版)教学课件作者李建刚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防教育概论(修订版)教学课件作者李建刚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防教育概论(修订版)教学课件作者李建刚第三章(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中国国防,第一节 国防概述 第二节 国防建设 第三节 国防动员 第四节 国防法制,第一节 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基本概念 国防,顾名思义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观念,是指以群体为标志的主体意识和潜意识,是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观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国防是一个大系统,有很强的整体性,涉及各个领域,主要内容有: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国防教育、国防立法、国防动员、国防理论、国防外交、兵役制度、战场建设、民防体系

2、以及交通通信等诸方面的建设,构成了国防的完整体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二、国防的类型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一)国防的类型 根据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国防政策及国防目标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扩张型。该类国家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它们以国家安全和防务需要为幌子,将其疆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纳入本国的势力范围,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自卫型。该类国家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的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联盟型。该类国家为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以结

3、盟的形式联合相关国家进行防卫。联盟型国防又分为两种:一是一元体联盟;二是多元体联盟。 中立型。该类国家为保障本国的安全、发展和繁荣,实行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实施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和圣马力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它具有不同于传统国防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战争潜力能否转化为战争实力是现代国防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三、我国历

4、史上的国防 (一)我国古代的国防 我国古代国防的兴衰是与各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密切相关的。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我们不难发现,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修明、经济发展、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时候,国防就强盛;反之,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军事孱弱、民族分裂、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就崩溃。,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二)我国近现代的国防 我国近代国防是有国无防、国门洞开,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经历了一百多年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西方侵略者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

5、主义的枷锁套在中华民族的头上。 至抗日战争结束,先后有英、美、法、俄、普、瑞典、挪威、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等近20个国家的侵略者践踏过我国的国土,抢掠过我国的财物,屠杀过我们的同胞。,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官学校。19241927年,国民党在“打倒列强救中国”的口号下进行了北伐战争。当北伐节节胜利之际,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1927年,共产党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黄

6、麻起义等,建立起中国人民自己的军队工农红军。经过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西安事变”之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中国国防开始出现新的局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日本侵略者利用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和不抵抗主义,先是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后又发动“卢沟桥事变”,向我国发动大规模入侵。八年抗战,中国军民在与日本法西斯军队殊死搏斗中,共歼灭日军150多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这是近代以来一次规模巨大的中

7、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民族战争,是百年中国国防史上十分壮丽辉煌的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年多的英勇作战,消灭了蒋介石800万军队,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国防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中国国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三)我国当代的国防 中国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心带领中国人民建设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绝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来侵犯中国的一寸国土。经过60多年的努力,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8、巨大成就。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在世界上赢得大国强国的地位和很高的声誉,主要在于政治上的独立和经济上的发展,同时也有赖于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1.与国内敌人的斗争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时,祖国大部分地区已获得解放,但是盘踞在西南地区和中南、东南及西北少数地区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不仅尚未缴械投降,而且妄图负隅顽抗。人民解放军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指挥下,对残留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追击和围歼战。 平息匪患和叛乱。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窜扰活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2.抗击外国军队的武装侵犯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卫

9、和平,反对侵略,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安全,我军还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多次交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作战的伟大胜利,打出了军威、国威。 1950年6月,朝鲜爆发国内战争。美国则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入朝鲜。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审时度势,慎重考虑,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体现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表明了中国人民捍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坚强决心。,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1962年10月至11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作战。 1974年1月,南越当局派军舰

10、侵入中国西沙群岛,并武装占领了珊瑚等岛,打死、打伤中国渔民、民兵多人。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自卫反击作战,击沉、击伤敌军舰4艘,俘敌48人,粉碎了南越当局妄图霸占西沙群岛的侵略野心,保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1988年3月14日,我海军部队在南沙赤瓜礁海区同入侵的越南军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驱逐了入侵的敌人,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 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军用飞机不断入侵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航空兵和高炮部队进行了英勇的防空作战,击落敌作战飞机和高空无人侦察机数十架,有力地打击了入侵的美国军用飞机,保卫了祖国领空的安全

11、。,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国防概述,四、中国国防发展史总结与启示 中国的国防史,尤其是近百年的国防史给我们许多忠告,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牢记三点:第一,有国必须有防。第二,落后就要挨打。第三,加强国防,必须有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上一页,返回,第二节 国防建设,一、我国国防领导体制 国防领导体制是指国防领导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它包括国防领导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等。 (一)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历史发展 1949年10

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统一管辖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他武装力量。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另外,还设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一职,由朱德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成员,除中国共产党的著名军事将领外,还包括少数党外著名军事将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国防建设,在1959年4月和1965年1月召开的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

13、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不再担任上述两个职务,但仍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统率着全国的武装力量。1975年和197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统率,国家不再设国防委员会。1982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宪法规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国防建设,(二)我国国防领导体制 国防领导体制是指国防领导的

14、组织形式、权限划分、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的整个体系。革命战争年代,军事最高领导,是党中央的军事委员会,党中央主席兼任军委主席,实行一元化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的最高国防领导,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其组织形式经历了多次变革,但根本的一条没有变,即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国防建设,(三)国防建设事业领导体制 国防建设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兵役制度、国防动员、国防经济(其核心是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国防教育、战场准备、民防以及战备交通、电信等方面的建设,不仅门类繁多、涉及面广,而且互相交叉、渗透、制约、促进

15、。 在宏观决策和指导上,国家对国防建设事业领导管理的一般包括确定国防建设的发展目标,制定国防建设整体规划和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政策;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国防建设计划;确定国家人力、财力和物力在国防中的分配原则和比例;制定国家社会生活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预案;健全与完善国防建设事业领导的各级组织机构,制定和完善有关军事法规;协调涉及国防建设的各部门、各地区的关系,保证国防建设的顺利进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国防建设,(四)我国国防领导职权 根据宪法和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 中共中央的国防领

16、导职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共中央在国家生活包括国防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国防建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国防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制定有关国防方面的基本法律;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并有权罢免以上人员:审查和批准包括国防建设计划在内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包括国防经费预算在内的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不适当的决定,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国防建设,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发布动员令;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