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管理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567221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管理(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企業全球化經營與管理,全球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就是企業將全球視為目標市場,同時也將全球視為生產工廠。當愈來愈多企業投入國際性業務時,全球以更快的速度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市場的現象。 國家的疆域不再成為經營上的界限。 將企業的獨特能耐與競爭優勢,從單一的母國市場,擴展至全球市場;同時也從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獲取新的能耐與競爭優勢。 企業必須從全球市場,而不是從單一母國市場的角度來思考整個經營策略的布局。,2-2,55,管理者的全球觀,主要有下列三種,第一、種族優越觀點(ethnocentric attitude),第二、多元中心觀點 (polycentric attitude)

2、,第三、地理中心觀點 (geocentric attitude),61,不同型態的跨國組織,多國籍公司 (multi-domestic corporation),傾向讓當地分支 公司擁有決策權,適度反映了多元中心觀點,在地思維,全球 運作(think locally to act globally)。,跨國或無邊界組織 (transanational or borderless organization),致力消弭人為障礙,也就是採取地理中心觀點,全球企業 (global company),管理及相關決策都由集團總部 發動,也就是種族優越觀點,決策重點在於全球運作效率和 減少支出。,多國公司

3、(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 可以泛指多國經營的國際公司;包括以下幾種型態:,種族優越觀點,多元中心觀點,地理中心觀點,無國際策略,全球化的驅力,2-6,全球化,國際貿易 障礙降低,市場的驅力,是企業走向全球化的最重要驅力。 地球村的效應也進一步促成全球市場,日益形成一種需求同質性(Homogeneity of Demand)的現象。 透過全球化,可以使企業突破當地市場成長的限制。,2-7,技術的驅力,運輸與通訊技術的便利性 藉由日新月異的科技,距離所產生的時間與成本上的障礙已經大幅下降,這些新技術發展都有利於驅動企業走向全球化 技術的進展使得全球的偏好愈

4、來愈同質,因此導致全球化的可能性大幅提高,2-8,技術(Technology)發展,像衛星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Internet)、電腦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的發展,使得企業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從事企業經營。 透過衛星技術,可以讓產品與服務和消費者溝通與展示;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使得企業與消費者,企業與企業可以互動往來,二十四小時都可以從事生意往來,滿足消費的需求。,交通與通訊的改良(Improvements in Transport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使得人際往來與企業往來,更是天涯若比鄰。 透過各種交通工具,如飛

5、機、輪船,各地人們可以互相往來。商品與服務可以透過各種物流公司,如UPS、DHL、聯邦快遞等往來。 透過手機,無線傳輸,人們可以貼近溝通。它們使得全球化的經營變得更為低成本、方便、迅速、有效率。,競爭的驅力,企業的主要競爭者走向全球化。 可以發揮槓桿效益。這些槓桿效益可以來自經驗轉移和規模經濟。 經驗轉移是指跨國企業可以借助其在世界任何市場所培養出來的能耐和獨特競爭力,轉移至其他的國家,來實現更大的營收和利潤。 規模經濟是指跨國企業可以將全球的生產量集中於單一工廠以充分發揮經濟效益。,2-11,競爭(Competition):企業走向國際化的理由,就是要面對競爭的壓力。當其他的同業已經走向國際

6、化,可以獲得更低廉的原物料,更廉價的勞工,更廣大的市場時,本身的企業就會面臨生產成本節節高身,眾多廠商競相殺價,獲利能力愈來愈差,逼不得已還是要走出國外去 尤其台灣很多代工生產(OEM)廠商,當訂單來源國走向國際化,全球化時,代工廠也勢必要走向全球化。像IBM,HP,或Nike走向全球佈局,國內的代工生產廠商,只得跟下去,否則市場就讓給別人了。,成本的驅力,當企業所銷售的產品或服務並未具有太大的差異,成本的驅力會愈來愈大 由於不同國家可能存在著不同的資源取得優勢,因此企業可以藉由全球化來獲取這些利益 企業可以將各種價值創造活動,放在最適合該活動的地點進行,以追求最佳的經濟效益,2-13,政府的

7、驅力,各國政府對於全球化的正面鼓勵,也是使全球化成為熱潮的原因之一。 許多政府採取政策或工具,來鼓勵企業走向全球化,例如有利的貿易政策、接納外國投資、相容的技術水準、共同的行銷規範、貼補、優惠稅率,以及輔導措施等。,2-14,區域經濟與政治整合(Reg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當世界經濟愈來愈走向區域整合時,如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於1994年成立北美貿易自由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東南亞各國成立的東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

8、ions,ASEAN),歐洲25國組成的歐盟(European Union, EU),廠商一定在該區域組織內,才能有一定的優惠,進入當地市場,在當地的市場內發展。,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愈來愈多的新興開發國家,像印度市場、南美的巴西、中國大陸市場或越南東南亞市場等等,經濟蓬勃發展,當地消費者購買力增加,吸引了很多企業去當地設廠投資。 經濟體制的變化(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像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協,東歐各國從共產社會走向自由經濟體制,都需要更多的企業投資,市場有待發展。,消費者需求(聚合化)相似化(Converging Consumer

9、Needs)。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具有同質的需求,產生相似的消費行為。 像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散佈世界各國。各國年輕人喜歡相同的流行音樂,像Hip-hop、搖滾重金屬,喜歡看MTV、Channel V電視音樂頻道、好萊塢的電影等等。使得標準化產品有了國際市場的機會。,另一個發展國際化的理由是來自企業個別情況的需求。包括下列四項因素: 1.延續產品的生命週期:產品由上市期開始銷售,經由成長期,銷量增加,競爭者也逐漸增多,到成熟期,市場規模難以再擴大,廠商眾多,競爭激烈,殺價競爭,成本高漲,很難再生存,為了延續產品生命週期,廠商勢必要找一個生產成品更低,銷量更大的市場來生存,所以只有向外發展了。

10、像台灣早期傳統的輕工業、五金機械、紡織加工、腳踏車、機車業等,都只有移到東南亞或中國大陸市場生產,以延續企業生命了。,2.分擔高額的研究開發成本:有些行業,像製藥業,航空工業等,本身研究開發成本就相當高,當然不能僅以國內市場滿足做依據,會以全球市場需求作規劃。 3.為了尋找更便宜的原物料,更廉價的勞工成本,尋求生產更有效率,更規模經濟生產,更廣大的消費市場,為過剩的產能尋找出路,這些都是發展國際化、全球化很重要的動機。,4.移轉經驗:為了尋求國際間分工合作,有些企業願意把生產經驗與技術移轉給另一個國家或地區。是促成企業全球化的一個原動力。譬如說惠爾普(Whirlpool)將其零售系統管理方法,

11、由美國移到歐洲,幫助該企業在歐洲的發展。Cap Gemini Sogeti 公司,是歐洲最大電腦公司,基地設在巴黎,與IBM等公司齊名,號稱全球前五大廠商。為了要與IBM競爭,進行整合其全球電腦產能,與各國經銷商共同發展電腦系統。,第二節 全球市場進入模式,61,如何成為國際性組織?,圖描述成為國際性組織的幾種方式。管理者可以利用 幾種方式進入全球市場,最小程度的投資是全球性採購 (global sourcing) ( 或外包 ),選擇世界上最便宜的原物料和 最廉價的勞動力,以達到降低成本目的。,出口(外銷),企業從事出口(外銷)活動時: 透過第三者去服務外國客戶間接出口(外銷) 可以自行設立

12、外銷部門來負責直接出口(外銷) 所謂第三者:指貿易商(大貿易商、一般貿易公司);外商在本國的採購代表;其他製造商等 代理商,一、直接出口外銷 直接外銷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一種擴張方式。出口廠商在進口國家建立當地的代理廠商關係,就可直接從母國生產後,透過出口程序,輸出到國外市場。通常這是剛開始跨出國際化腳步的第一步,不必在國外大量投資,風險比較低。 直接外銷可以包括原廠委託製造(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EM),三角貿易或所謂台灣接單,大陸出貨,香港押匯的特殊三角貿易,及相對貿易(counter trade, C/T)。,外銷直接外銷,指廠商自行處理有關外

13、銷的活動。 設有專責外銷業務的部門。 在外國則聘有代理商或設立銷售分公司。 直接外銷必須進行的決策: 國外市場的選擇 外銷價格的決定 進、出口程序的管理 外國通路的管理 促銷活動的管理,外銷間接外銷,台灣地區貿易商多以小型為主 故經營上面臨資金短缺、人才不足、展業能力待提升等問題。 間接外銷的優、缺點 優點:廠商所需的成本與國際行銷知識最低。 缺點:對出口活動瞭解有限,無法建立客戶 關係。 當出口量少時,間接出口可行;但隨出口量增加時,廠商須使用其他策略,開展國外市場。,二、設立行銷據點 (如法籃磁) 直接外銷有了一定績效以後,業務日漸增加,母國與當地地主國業務往來密切,因此需要設立組織部門來

14、處理,如國際部門。在地主國當地的代理商關係可能已經不能滿足業務的要求,因此設立行銷據點,處理資訊,推廣業務,管理當地的業務。這個階段通常只有設辦事處或商情中心,而沒有工廠設備的投資。 設立行銷據點,也可以因為策略發展的需要,在還沒有直接銷出口時便已設立。,三、技術授權 技術授權是指擁有技術知識的廠商,提供有條件的技術知識,使權利予地主國的特定廠商。 可以用來授權的標的,通常包括專利技術、配方、創新程式、設計、文字所有權、商標等。例如可口可樂公司授權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司在台生產可口可樂並使用其商標,除收取權利金外,並供應原料秘方。,技術授權,在一段期間內,授權人(Licenser)移轉專屬的技術

15、如專利、商標及各種形式know-how給被授權人(Licensee)。 國內稱為:技術合作。 對被授權人而言,技術授權是一種節省研發成本及低風險取得技術的方式。,技術授權,地主國政府態度:歡迎技術授權 技術授權中,被授權人支付報酬的方式有三: 首款(Lump- sum) 技術權利金(Royalties) 技術幫助費(Technology assistance Fees) 從授權人角度,技術授權契約中應考慮排他性 當其他進入策略不可行時,技術授權是進入海外市場的次佳方案。,四、管理契約 管理契約是指國際企業為其合作對象,進行管理輔導、訓練工作,直到被輔導的合作對象,能自行操作管理工作為止。被輔導

16、的合作對象,要支付管理服務費給管理企業。 另外一種管理契約方式是外包(Subcontracting)。外包是指將生產製造,或配銷物流,或銷售作業,雇用另一家當地企業來執行。這是目前相當盛行的一種節省成本方式,可以減少投資國企業在人力資源,生產成本,運輸物流成本上的支出。缺點是控管不易。譬如說台灣寶僑(P&G)公司將物流機能外包給新竹貨運公司。如人才派遣公司專門承攬許多公司的員工作業。,合約生產 1/2,母國企業與地主國企業簽約,由地主國企業提供產品,母國企業負責行銷工作。 合約生產可創造地主國的就業機會,因此受到地主國政府歡迎。 對母國企業而言,合約生產產品價值主要係由行銷活動所創造。,合約生產 2/2,委託代工(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EM) 指OEM供應商依據買主所提供的產品規格與細部設計,由OEM供應商進行產品組裝,並依據買主指定形式交貨的交易方式。 OEM屬於合約生產,但此時買、賣方各有 優勢。 買主為了提高產品品質,常會對OEM供應商提供技術協助,因此OEM供應商對於買方的依賴包括訂單與技術兩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