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活一片新天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6678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活一片新天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转”活一片新天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转”活一片新天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转”活一片新天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转”活一片新天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活一片新天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活一片新天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活一片新天地对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产业结构、农民的就业结构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与农村改革之初相比,已发生深刻变化。沿袭了三十多年的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体制的弊端和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越来越难以适应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的要求,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绊脚石”,迫切需要加以破解。围绕这一课题,5月中下旬,县委农办与县政协环资委、县经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沙镇溪、两河口、杨林桥等10个乡镇,采取实地走访、会议座谈、问卷调查、典型解剖等形式,对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情

2、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影响和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不利因素,探寻加快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以充分激活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池春水”。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概况及特点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其实质就是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目前仍处于农户间自发的、不规范的流转为主的阶段,有组织的、有规模的、比较规范的流转才刚刚起步。2006年以前,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以互换、转包、转让和委托代耕等

3、形式为主,其范围较窄、期限较短、流转价格低。2007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我县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多和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形成,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明显加快,除农户间自发流转的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外,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能人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全县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较快,已成为助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98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9%;全县5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已达121个,流转的农村土地面积达1.1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12%。纵观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4、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一)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一是流转面积扩大。近几年,我县农村劳务输出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家门务工经商,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呈不断扩大之势。据统计,2009年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2.54万亩,2010年达到2.98万亩,同比增加0.44万亩,增幅达17.32%。两河口、杨林桥、水田坝等3个乡镇通过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分别达到3520亩、1710亩、1150亩,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特别是两河口镇2011年通过租赁和转包等方式流转农户土地,用于发展烤烟的面积达到3200亩,占全镇烤烟种植面积的30.48%。二是流转范围扩大。2007年以前,绝

5、大部分的农村土地流转仅限于在村组、社区范围内进行,一些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较差、土地收益不高的高山、半高山地区土地流转比较容易,流转面较大,而生产条件相对较好、产业优势比较明显的低山地区,特别是柑橘产区,由于土地收益率较高,流转比较困难,流转比例很低。但近两年,农村土地流转无论是地域范围,还是产业覆盖面都有所扩大,不仅涉及到以“一果两叶”为主导的优势产业,还涉及到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蔬菜、中药材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了高、中、低山整体联动,蔬菜、茶叶、柑橘等诸多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批跨组、跨村甚至跨乡镇流转土地的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如两河口镇民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不仅引导带动本镇内薛家、月明山、太

6、平、中心观等4个村的社员及周边农民发展高山蔬菜1500亩,而且在郭家坝镇大金坪、杨林桥凤凰岭等村租赁农户承包地近300亩发展蔬菜种植。三是经营规模扩大。据调查,目前全县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在10-30亩的主体达到321个,经营面积9630亩,30-50亩的主体达到152个,经营面积7450亩,过百亩的经营主体达到53个,经营面积达7950亩,其中县柑橘苗木繁育中心、严坪茶叶专业合作社等5家涉农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个体经营规模均在500亩以上,实际经营面积已达3480亩。(二)流转形式灵活多样。一是流转主体多。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等利好背景下,除一般农户自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

7、外,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大户、返乡创业人员等新型经营主体也纷纷登场亮相,积极投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据统计,全县已有6家农业企业、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基本占据了全县适度规模经营的“半壁河山”。此外,一些农村专业大户、返乡创业人员甚至是外来人员也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大显身手。杨林桥镇三渡河村蔬菜种植大户谭子奎,通过租赁集体荒山、转包农户抛荒地及承包地等方式转入土地560多亩发展高山蔬菜,每年经营净收益达到50多万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商贩李鹏,长期从事水果边贸经营,为确保货源稳定可靠,2010年,在我县两

8、河口镇宋家、王家垭、两河、太坪等4个村租赁农户承包地150亩,用于发展优质脐橙,专供边贸出口,今年将继续采取连片租赁的方式,将规模扩大到300亩。二是流转形式活。除了农户间转包、互换、转让、代耕等主要形式外,租赁、入股等流转形式也开始盛行。较为典型的是水田坝乡严坪茶叶专业合作社,该社以租赁方式取得原乡办正存集体茶厂520亩茶园15年的经营权,通过连片开发整理和重新定植,加上合作社社员入股合作的茶园400多亩,其茶叶规模经营面积已过1000亩,带动周围群众纷纷拿出当家田发展茶叶。三是经营方式广。各地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尤其是在适度规模经营上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出了农业企业开发型、专业组织带动型

9、、入股合作经营型、集体反租倒包型等多种有效经营方式,为推进今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在农村土地流转期限方面,流转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最长的与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期限同步,最短则只有半年甚至一季。少数方在流转费用结算上也有所创新。县柑橘苗木繁育中心在与九畹溪镇九畹塘村、砚窝台村部分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将流转费用结算方式从以传统固定标准为主改为分段计价、按比例上浮,较好地解决了因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的流转费用“多年不变、农民吃亏”的问题。(三)流转成效初步显现。通过流转逐渐“活”起来的土地要素,与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有效对接,优化了农村生产资源配置

10、,有力助推了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特色农业大县建设,其作用和成效日益显现:一是“转”出了农民增收新出路。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不仅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让农民从中获得了更多收益。据调查,现阶段农民转出土地后,除了全额享受转出土地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外,还从转入方取得比较稳定的转包费或租金,有部分转出土地的农民还通过就地为转入方“务工”取得劳务收入,做到“打工不出门”,可谓“一举多得”。如:沙镇溪镇长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对无经营能力自愿转出土地的农户,除按每年每亩210元标准给予租赁费外,还吸纳该户劳动力作为固定工或临时工,为其支付相应的劳务工资。该社现有固定工16人,人均月工资收入在10

11、00元左右,每年临时用工3000多个,平均日工资达60元以上。除此之外,合作社每年还通过盈余返还为社员分红10多万元。该社社员房永信,每年除从合作社获得828元土地租赁费外,还可从合作社获得工资性收入9000多元。杨林桥镇三渡河村蔬菜种植大户谭子奎,在转入农户闲散土地实行规模种植过程中,聘请了一批“兼职农民”为其代种代收,每年支付的工资达到30万元以上。二是“转”出了农业生产高效率。土地流转对于防止农村土地抛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调查发现,我县很多地方特别是高山地区通过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做到了“人走地不荒”,全县没有出现因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土地大面积抛荒的现象。农村土地流转以

12、后,经营业主因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产的投入和各项农业科技的运用,明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两河口镇堰塘坪村组织本村种烟大户流转常年外出农户的承包地1000多亩,通过成立烟农专业合作社,组建育苗、机耕、植保、烘烤、运输等专业服务队,为社员及烟农提供烤烟种植一条龙服务,不仅大大提高了村内各项烟叶基础设施和各种小型农业机械的维护、利用效率,而且在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等方面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该村种烟大户中上等烟比例达到85%以上,亩均收益比传统种植户增加350元。峰丽土特产贸易有限公司积极与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在茅坪镇乔家坪村租赁农户闲散地300亩,种植薇菜、木瓜等产

13、品出口到日韩和港澳,正式投产后,亩平产值可达18800元,除去租赁费和生产投入,每亩净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比流转前农户种植普通作物高出十几倍。三是“转”出了农村发展新气象。近年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全县农业生产投入方式、组织模式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涌现出了“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不仅为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孕育了新希望,同时也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开启了新思路。二、当前影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不利因素虽然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正在迎来一个“小阳春”,但仍然没有超脱出农

14、户间自发流转占主导地位、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这个现实,特别是就适度规模经营比例和层次而言,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探其究竟,主要有四大不利因素:(一)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困扰着土地流转。就基层干部而言,主要存在“两缺”:一是在认识上缺高度。一些乡镇领导干部没有从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个高度去审视我县三农工作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对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因循守旧、求稳怕乱心理,生怕添麻烦、出问题。二是在行动上缺力度。很多干部习惯于传统发展方式,说起发展就想到搞建设、上项目,在抓现实生产力这方面有领导、有组织、有力量、有办法,力度非常大,但在抓生产关系调整方

15、面,思想不够解放、宣传不够深入、研究不够透彻、行动不够果断,不敢因势利导,不敢大胆探索,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就农民群众而言,主要有“三重”:一是恋土情结重。延续几千年的农耕传统,让相当部分农民群众产生了强烈的恋土情节,把土地视为命根子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在年纪稍长的农民群体中尤为严重,占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宁可粗放经营或者委托亲朋好友代耕,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二是思想顾虑重。应该说,近几年我县在农村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除了逐年加大一系列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力度以外,诸如新农合、新农保等涉农福利保障性政策已基本做到全覆盖,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依附在农村土地上的部分福利保障功能。

16、但从实际情况看,还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当前城镇生活的高房价、高消费,让很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底气不足,他们认为,将来要是情形有变,自家承包地还是最后一块“保命田”。三是小农意识重。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多年之后,农民在大集体时期形成的组织体系和集体观念也随之分崩离析,原有的互助合作意识在“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散漫思想和行为侵蚀下被不断消磨,部分农户生怕自己的土地转出后让他人得好处。“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的小农意识在相当一部分农民个体中弥漫,这不仅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一大困扰,也成为掣肘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一道思想障碍。(二)客观条件不够理想,制约着土地流转。一是受立地条件的限制。我县集山区县和库区县两种县情于一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山高坡陡,立地条件与东部平原县市相差较大,不便于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管理。因此,我们谈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时,还要在前面加上“适度”二字,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前我县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窘境。在实际走访调查中,有六成以上经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