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百、千、万”活动报告(科学发展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65916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百、千、万”活动报告(科学发展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十、百、千、万”活动报告(科学发展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十、百、千、万”活动报告(科学发展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十、百、千、万”活动报告(科学发展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十、百、千、万”活动报告(科学发展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百、千、万”活动报告(科学发展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百、千、万”活动报告(科学发展观)(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纪委开展“十、百、千、万”活动情况报告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要求,县纪委、监察局于2009年4月25日,利用两天时间,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新开河镇村屯农户,再次开展了“带十问、进百村、选千人、访万家”活动,通过开展问访座谈,收集各种问题100余条,经过认真的归纳梳理、分析研究,感到这次活动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效果明显。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方法及特点县纪委、监察局和镇党委高度重视问访活动,周密部署,科学安排,精心组织,讲求实效,做到了“三个到位”。1、抢先抓早,准备到位。委局机关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分组划片、调配车辆、材料印制、通讯联络等事宜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超前的准备,形成了具体

2、的工作方案,为科学有序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彦明在会上做了动员讲话,就活动的意义目的、责任分工、具体任务、方法程序和组织纪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组织严密,责任到位。此次调研活动全镇20个村共分4片,5个村为一片,每村为一组,每组3人,分别为委局机关人员、镇机关和村干部问访工作任务和责任直接落实到每个包片、包村干部。所有包片领导、包村干部都亲临一线,早出晚归,中午统一在政府食堂就餐,每位同志都能够自觉遵守纪律,活动期间不请假、不离岗,工作认真负责,周到细致。3、求真务实,问访到位。委局机关对全镇20个村、120多个自然屯、300多户农户,进行问访调查、座谈讨论、推介项目。共召

3、开由村民代表、老党员、老教师、退伍军人、经纪人、种养大户、贫困户等各方面代表参加的座谈会21个,镇里集中召开座谈会2次,汇报研讨会1次,参加座谈的各方代表达300多人次。对问访情况实行组、片、镇三级汇总,形成问访报告,使全镇问访活动达到了真情真意、真访真谈、真实真用的目的。二、问题和要求调研组通过走访和群众座谈提出的100多条意见进行了归纳整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要求:(一)农民增收方面群众普遍认为,近年来由于我县落实惠民政策,发展设施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涌现出以康家村、雷屯村为代表的“万元村”。但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就全镇而言,人均收入7000元

4、以上的农户仅占18%,5000至7000元的农户仅占24%,还有58%的农户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增产不增收,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价格低且销售不畅。一些农民反映,目前粮食价格太低,而且没有上涨的趋势,肉蛋价格不稳,大起大落,相当一部分养殖户赔钱。由于国家粮食限量收购,国内以饲料加工为主的消费市场需量有限,专业协会、经纪人、专业市场拉动能力不强,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要求政府加快建立农业市场体系,解决卖难问题。2、生产资料价格高且假冒伪劣。42%的农民反映农资涨价幅度较大,“尿素”价格平均每吨上涨200多元,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吃掉了增产的那部分利润”,而且

5、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要求整顿农资市场,打击不法行为,稳定农资价格。3、农民工资性收入低。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走出农村,离开土地,从事二、三产业,而在家中固守田园。35%的家庭没有外出打工人员,只有20%的家庭有务工经商收入。要求各级政府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4、设施农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我县以鞍羊路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发展很快,但是由于技术管理等原因,设施农业还没有形成强势规模,经济效益较低。主要原因是设施不健全,利用率低,经营管理不善。有的设施闲置,有的供电、道路等不配套。鞍羊路两侧的“公益棚”存在“三不管”和撂荒的现象。要求政府不仅要重视建设,也要重

6、视管理,真正使设施农业发挥在农民增收中的主导作用。5、信息、项目、技术、资金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多数农民认为增收致富缺少信息、项目、技术、资金。想增收找不到信息项目,想搞项目又没有资金投入,有了项目又不懂技术,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因此,83%的农民“希望能参加政府举办的种养业知识和技术培训班”,12%的农民希望“科技部门能够经常下乡,把更多的实用技术送到农村”,75%的农民要求政府加大资金扶持。(二)土地流转方面76%的农民对土地延包30年的政策表示赞成,但24%的基层干部群众感到土地延包30年政策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矛盾突出。1、土地延包30年政策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农民反映,实行土地延包30

7、年政策后,村里的机动地无法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个别村因无地可调而被迫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政策”。就“如何解决新增人口的土地问题”,50%的农民认为“要等新一轮土地承包时再调整”,36%的农民则建议“用预留的机动地或开垦新耕地”来解决新增人口土地问题。2、土地延包30年政策与户籍制度的矛盾。部分群众反映,按目前的土地制度外嫁来的妇女不给土地,按户籍制度新生儿户口随母,这样恶性循环矛盾越来越突出。就这个问题,基层干部要求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使基层工作有章可循。3、土地延包30年政策与农村发展的矛盾。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实行土地延包30年政策后,使得土地使用权划地为牢,给招商引资上项目和发展设施

8、农业用地等带来了难题,有些项目因土地问题而搁浅。要求政府在执行土地延包30年政策的前提下,对土地流转拿出可操作性的意见。(三)村屯环境方面60%的农民认为,近年来,我县村屯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村屯“环境整洁,空气清新,非常满意”。但也有部分群众反映村屯环境整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行路难”的问题仍很突出。73%的农民认为“当前农村村屯改造的头等大事”是“修路”;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的问卷中,80%的群众选择了“改善道路”。改路问题主要是村与村之间不平衡,好的村户户通砂石路甚至通柏油路,差的村进村公路都破乱不堪,更谈不上进屯到户了。他们渴望加快实施“油路进村”工程,改变农

9、村交通滞后状况。2、“脏乱差”现象严重。28%的农民反映村屯环境整治存在死角,“柴垛、粪堆等杂物临街堆放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农民反映养殖小区离村屯较近,对村屯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少数农民对普及生物质燃气站等新能源缺乏认识,热情不高;有的村还没有吃上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有70%左右。群众希望加大“四清四改”力度,重点解决农村特别是偏僻村屯的“行路难”和“吃水难”问题。3、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部分农民反映小柳河、胜利河由于造纸厂、化工厂等企业排放污水,给沿岸村屯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强烈要求从源头治理。4、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71%的农民表示愿意出资、出工参加新农村重点工程建设,

10、但实际工作中群众发动的不够充分,政府大包大揽弱化了农民的主体作用。希望能够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组织形式,把农民群众广泛发动起来,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四)党风民风方面群众一致认为,我县抓党风、治政风、纠行风、正民风效果明显,特别是“四进家庭”活动的深入开展,文体设施的不断完善,营造了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1、文化生活匮乏。14%的农民反映农村文体设施缺乏,现有的文体广场、文化大院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31%的农民反映“村里从来没有组织过任何文体活动”。希望多建一些公共娱乐场所,增添必要的活动器材,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操办之风严重。部分群众反映

11、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严重,36%的农民认为“家庭主要支出用于随礼”,53%的农民认为“影响农村风气的主要因素”是“大操大办风”。“随礼”已成为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81%的农民希望农村红白事应“从简”操办。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群众反映农村一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好,有的还不如普通百姓,甚至带头参与赌博、大操大办和封建迷信活动。应加强教育引导,为群众做出表率。4、赌博、邪教、封建迷信有所抬头。35%的农民反映目前农村赌博现象严重,封建迷信盛行,等邪教组织活动也很频繁,应加大规范和打击力度。(五)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大部分群众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比较满意,但也有一些干部群众反映出基层组

12、织建设中的一些问题。1、基层干部素质偏低。部分农民反映基层干部素质低,领导能力差,治村无良方,富民无良策。20%的群众认为村“两委”班子“能力一般”,21%的群众认为是“一盘散沙”。47%的农民建议“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把那些素质高、门路广的能人选进村级班子”。2、村务公开不彻底。部分农民反映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不及时、不彻底,内容不全面,存在不公开、假公开的现象。10%的农民反映“村里的帐目和村干部工资等情况从不向村民公开”。群众希望加强村级帐目管理,村务公开做到真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3、村干部待遇低。部分村干部反映工资待遇偏低,人均年工资50006000元,影响工作积极性,应适当提高一些

13、。4、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且作用发挥的不好。部分群众反映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不规范,有的村根本没有,有的建立了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16%的群众认为经合组织“作用一般,只顾自己赚钱”。要求尽快健全组织,发挥服务示范作用。5、村干部带富能力不强。群众反映村干部自己带头致富的较多,但带领群众致富做的不够。群众希望多选一些“双带型”(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六)社会保障方面群众一致认为,我县通过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了农村和谐与稳定。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亟待完善。群众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农民

14、“治病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82%的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费从10元调整到20元表示“赞成”。但也有部分农民反映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费用高、报销手续繁琐、转院报销比例低,个别医院存在“门槛费”问题。希望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增加村级诊治网点,逐步提高报销比例,立即取消“门槛费”。2、低保政策覆盖面低且有失公平。部分农民反映农村低保政策不公开、不公平、覆盖率低,20%的农民反映符合低保条件却没有享受低保待遇,指标给了干部的“关系户”。建议加大低保扩面,并搞好监管。3、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到位。部分农民反映,农村部分村小学生不足百人,但没有合并;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落后,校舍失修,教具缺乏,

15、师资较差。群众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尽快提高教学质量。4、院外五保生活艰难。一些农民反映院外五保老人由于缺少经济来源和社会照顾,“生活比较艰难”,处于无依无靠的状态。各级政府应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七)政策落实方面农民一致反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基本得到了落实,但也存在不到位的问题。1、部分惠民政策没有全部得到落实。6%的农民对一些基本政策不了解。部分农民反映个别村“粮食直补”没有到位。农民希望政府能够不折不扣地把惠民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到位。2、农民负担依然存在,有的村还很重。15%的农民反映,目前农村“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有的是明的,有的是暗的,个别村屯负担还很高

16、,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政府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定。3、对“三农”扶持政策落实不好。许多农民反映涉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对农村的一些扶持发展政策没有及时落实到基层,“小额贷款”、“农机补偿”等相关扶持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要求对这些政策应下摆到位,取信于民。4、土地延包政策落得不实。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土地延包政策不了解、不关心。有些农民反映土地延包30年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有的连延包合同都没有得到。部分农民反映一些村违反国家政策规定,擅自调整土地。要求把这一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给农民吃一个“定心丸”。(八)社会稳定方面群众对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状况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1、农村治安环境不尽人意。13%的农民认为“对农村现状很不满意的地方”是“社会治安不理想”。主要是社会治安体系不健全,警官进村“自消自灭”,联防队有名无实;基层治保组织作用发挥的不好,形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