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心理学(第5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256468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心理学(第5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影视心理学(第5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影视心理学(第5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影视心理学(第5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影视心理学(第5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心理学(第5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心理学(第5章)(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声音的认知,声音将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创作的源泉和成因。 一一贝拉巳拉兹 音乐的特有功能,是对时间的流逝进行构筑,并在构筑中保持秩序。 一一斯特拉文斯基,第一节 声音的基本概念 一、声波与传播 1.声波的传播:振动使空气粒子交替地形成压缩区与稀疏区,从而形成声波现象。 2.声波的频率:2020000Hz (可听声 );次声 与超声 . 3.声波的干涉与衍射 二、声波的速度 1.声波的速度:341.4米/秒。(铁轨、调整乐器 ) 2.影响声波速度的因素:媒介密度和温度。,第二节听觉的感知机理 一、人耳的听觉机理 人对声音的感知,与人的听觉生理功能、心理影响和客观物理

2、声波的刺激有关。 (一)人耳的基本结构 人耳的听觉系统大致包括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如图所示)。 1.外耳:耳廓、耳道和鼓膜三部分组成。外耳用来收集声波并把声波传到鼓膜传入到中耳。,2.中耳:鼓膜的振动会使三块听小骨相互作用,将振动传给另一薄膜连通鼓室。中耳的作用主要是平衡中耳与外耳的气压,保证耳膜正常振动,并将振动传递到内耳。 3.内耳:能将大约20Hz至20000Hz的主信号转换成为听神经可以辨认的信息,传到耳蜗(听力细胞和纤毛组成) 。耳蜗听神经冲动传给大脑。 4.听觉器官的保护:疾病、受伤、药物以及受噪音影响等,听力细胞的数量会不断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永久性耳聋。,(二)人对声

3、音的感知过程 1.人耳的听音过程:振动产生的声音进入人的外耳耳膜产生自由振动中耳内的听小骨传送听觉神经大脑形成对声音的认知与理解。 2.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为:1000Hz6000Hz之间.,2.人体的声音触觉 声音的本质是声波的振动。人体在一定的频率和声强度作用下,会产生程度不同程度的共振。(30dB60Hz)的声音会使胸部腹部明显感觉到振动;(60dB 100OHz)头部振动;(90dB25OHz) 全身感觉到振动。,二、声音感知的心理影响 客观声音的剌激与接受声音的主体的主观感觉之间呈现着非线性关系 (生理器官功能 与认知经验 ) 。 (一)声音听阈、痛阈与响度的感知 1.人耳的

4、听音动态范围一一听阈、痛阈 1)听阈: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2)痛阈:人耳可容忍的最高声强 。 3)可听区域:听阈与痛阈之间的声强范围。 4)声音强度 的度量:以1000Hz为标准音(听阈-1dB、痛阈-130dB),100dB以内。,2. 响度与响度级 (1)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响度的单位为“宋”,1宋的定义是声级为4odB,频率为1000Hz。如果另一个声音昕起来比1宋的声音大n倍,即该声音的响度为n宋。响度与声强的大小和声音的频率有关。 (2)响度级:响度级是建立在两个声音主观比较的基础上,选择1000Hz的纯音作基准音,若某一声音听起来与该纯音一样响,

5、则该声音的响度级在数值上就等于这个纯音的声级(分贝)。响度级的单位是“方“。如果某声音昕起来与声级为80dB、频率为1000Hz的纯音一样响,则该声音的响度级就是80方。,(3)响度的心理反应:人对响度呈现的各种主观感觉。 A.极端声级声音的心理反应:高声级声音与极低声级声音。自然 与人为。轮船上的轮机长 :“寂静“-危险信号 。 B.噪声的特殊心理反应-噪声的危害:物理性噪声、生理性噪声和心理性噪声(详看书)。 C. 5-1声音与人的主观感觉重点看。,(二)声音频率与频谱的感知 1.人对声音频率的感知 1)频率: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表示在1秒时间内的振动周期数。 2

6、)优美动听、节奏和旋律 、软绵绵的歌曲、自然律动相冲突 。,2.人对声音频谱 的感知 1)频谱图:表示声 音的各次谐波分量。 2)音色:人们在主 观感觉上借以区别具 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 两个声音的特性-频谱分析仪。,(1) 250Hz以下的低频段,对于男声语音音色中的厚薄感起到重要作用。适当增加能量,将使语声变厚,反之则音色变薄。 (2)大约从800Hz(男声)或1000Hz(女声)开始,对语音的明亮度均有贡献。而在3150Hz(男声)与4000H z(女声)为中心的频带内,对语音明亮度的贡献最大。 (3)语音的音色还与声音信号波形的各峰位置相关。波形的第一峰位置、宽度及相对高度是决定语音音色

7、的重要因素。,第三节影视声音的表达与联想 一、影视声音的基本概念 影视声音: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声音. 20世纪30年代电影 -只会讲话,放送音乐和模仿各种声音。 20世纪40、60年代磁性录音技术-艺术创作时期。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电影声音的表现力与影响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跨越到电视不可企及的艺术领域。 从泰坦尼克号、珍珠港到中国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二、影视声音的基本元素 语言、音乐、音响是电影声音的基本元素。 (一)影视的人声语言 影视的人声语言:对白、旁白、独白以及群众杂声。其中,对白是影视中人声的主体。 红高粱,男女主人公孙子的回忆性旁白.,(二)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的构成主要包

8、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 有声源音乐 (客观声音、真实声音、现实声音或具体声音 )和无声源音乐(主观音乐、虚拟音乐、情绪音乐或抽象音乐)。,(三)影视音响 在影视作品中,音响是除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的总称。因此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动作声响、自然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响、人群杂声等等。,三、影视声音的表达与联想 (一)影视声音的再现性 声音的逼真性:经过加工、创造后的声音与客观现实声音之间的差异程度。 毛泽东-讲普通话 . 加工与创造的关系-亲切的感觉.,目标,本章学习应掌握,图像识别概念,记忆的主要特征,抽象思维的主要特

9、征,图像再现原理,第1节,图像识别与记忆特征,一、图像与识别,1.图像:“观察者感受一组复杂的刺激,能够认出它是属于经验过的某一类客体,这组刺激就成为一个图像。”,2.识别:“如果一个刺激能够经常引起某种确定的反应时,我们就说这个刺激被识别了。”,图像识别也称为“模式再认” (pattern recognition),3.再认活动过程:,包含两个部分,感觉器官要有信息进入,大脑记忆痕结构中要有储存的信息,进行比较性加工处理,实现对图像的再认,(一) 再认模板匹配理论 模板匹配理论认为 , 识别某个图像 , 必须在过去的经验中有这个图形或东西 的 “ 记忆痕迹 ” 或基本模型 , 这个模型也称为

10、 “ 模板 ” 。 (二) 现实中的再认 在刺激的图形 变形之后 , 人们也能够再认出来。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 人们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并不是无数个不同形状的图形模板 , 而是从各 类图像中抽象出来的相似形作为原型 , 拿它来检验所要识别的图像 , 如果所要识 别的图像能够找到一个与它具有相似性的原型 , 识别这个图形.,不是忠实的复制所有细节,具有选择性、非完整性,抽取事物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人们在记忆或再现图形时,甚至只是对某一个细节印象深刻,启示,二、人的记忆特征,(一) 记忆与记忆结构,1. 记忆的内涵:人脑保持信息和再现信息的心理过程,在某些情景下,旧的痕迹可以被激活,并得以再现。,2.

11、 记忆的结构,1)瞬时记忆阶段:感觉登记阶段,2)短时记忆阶段 (几秒):小部分注意信息能够保存,其差异取决于信息加工的有效性程度;受个体成熟因素和信息熟悉程度影响.,3)长时记忆阶段,经过编码和以往经验建立起意义 联系之后,短时记忆就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中。被保存1分钟乃至终生 对信息的遗忘程度与对信息的重要程度的认识成正比。,(二) 记忆的主要特征,1. 记忆的组织性:根据对事件的认识、理解以及相关经验,对存储信息进行调整,以便保持。每个人的记忆组织模式不同 , 最终表现 出的对事物的再认和再现形式也不相同。 记忆的组织性作用:控制了创作者的构思视角;影响表演者的再现行为,2. 记忆的推理性

12、,根据经验对真实发生的事件进行补充或修改,以其看上去更加完整。 “成人往往是根据其已经知道的内容去推知他所经历的内容。” 布兰斯福德,3. 记忆的激活性,记忆时,人们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某一方面,于是这方面信息就被充分激活,也就更容易被提取。,激活状态还会自动扩散到与这个方面信息相关联的其他方面。,语义网络,(三) 记忆表象与抽象 1.表象:事物形象在心理活动中的再现 .人脑对当前没有作用于感官的,而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过去感知痕迹的再现,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和桥梁. 1) 表象的基本特征 (1)表象的直观性 (2)表象的概括性 (3)表象的双重编码性质,2)记忆表象与想象表象 (1

13、)记忆表象是在人们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基础上,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痕迹的形象. (2)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1)具体与抽象:,抽象能力68岁开始,通过具体 抽象 具体这样一个螺旋式路线不断前进.,抽象源于具体,是在把握某一具体事物最重要特征的基础上,来实现对这一事物整体结构的掌握。,2.抽象,2. 概念与抽象,1)概念的基本认识,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把某些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本质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2)概念表征的基本特点,定义特征的表征:事物的最本质特征来确定该事物的样例-最简单、最直接、字典

14、式的陈述方式 .,可能性的表征:可能性的表征方式-事物的暗喻效度和概念原型发挥着重要影响。,以样例为基础的表征:由自身经验到的各种样例逐渐归纳而得。,以理论为基础的表征:事物的本质特征、事物的功能、表面特征、各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概念的样例 .,对事物进行定义性表征,往往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经验性概念分类的基础上.,定义特征的表征:,可能性的表征:,可能性的表征方式中,事物的暗喻效度和概念原型发挥着重要影响。,一个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征对某个概念的表现程度,以及对其他概念的非表现程度。,暗喻效度 :,会思维、说话 人的特征,概念原型:,具有最高暗喻效度的概念例证。,与主体主观意识密切相关。,以样

15、例为基础的表征,人们对事物所形成的概念,通常是由自身经验到的各种样例逐渐归纳而得。,例如,对猫的概念形成 :,外表特征,功能特征,归纳为样例形成概念,顺向样例: 擒鼠斗士,反向样例: 猫拿老鼠没辙,以理论为基础的表征:,把对于世界的某种理论性的认识,应用于主体对于某个新事物或新事件的说明和解释中。,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运用因果关系思考看似不合常理的概念与现象的过程。,调动记忆中的经验来解释眼前所看到的各种概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的过程。,3)概念的基本分类,自然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概念,社会概念,自然概念,时间概念,经验时间概念:顺序与持续的亲身感受,习惯性时间概念: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逻辑性时间概念:事件顺序的主观推理,参考三方面特征来形成空间概念,自我性特征,自然性特征,抽象性特征,空间概念,用自身与目标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形成空间概念.(例:马路上行走),自我性特征:,自然性特征:,用环境中其它物体与目标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空间概念.(例:观赏影视节目),抽象性特征:,从空间表征中提出抽象信息,这种信息是与主体自身的位置无关的. (例:看地图),有更强抽象意义,也更为简化.,客观存在的表面性的自然数字 ;,将这些数字置于与之相关的某种背景之中去理解。,数的概念,数的意义:,现实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