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平移说课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256429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平移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平移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平移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平移说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平移说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平移说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平移说课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5.4 平 移,5.4 平 移,5.4 平 移,说 课 流 程,教 法 与 学 法,教 学 过 程,教 学 重 点、难 点,教 材 分 析,学 情 分 析,板 书 设 计,教 学 设 计 说 明,教 学 目 标,一、教材分析,1. 生活情景 图形的变换来源于现实世界中物体的运动和变化,是对物体运动变化的数学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平移、旋转、相似等现象,那是人们生活的需要和对美的追求.可以说,生活呼吁我们研究图形的变换.,2.知识地位 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

2、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3.教材内容 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平移的内容,教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本章主要探讨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在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10章实数”中,将在实数范围内进一步研究用坐标表示

3、平移,在第19章“四边形”中,将对平移的性质作理论推导,在第23章“旋转”中,将综合应用平移 、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只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今天是平移的第一节课.,二、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 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 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 觉思维; 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 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 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

4、情,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分析一个复杂图案是如何由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得到的; 2.探究发现图形平移的特征,并完整地归纳、表达出来.,认知方面: 学生对简单的几何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在七年级(上)教材第146页的习题中完成过一个利用平移作图的信息题;同时,学生刚刚学习过相交线和平行线,具备了理解平移概念的基本知识. 能力方面: 学生会观察简单的几何图形,有简单的归纳能力和一定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学生对图形和现象怀有好奇心,但难以从本质上加以认识.,四、学情分析,五、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5、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探索的机会,通过主动探究,了解平移的特征,建构平移的概念.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丰富的图片素材,演示平移变换的过程,体现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美好情感.,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了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们将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从数学的角度对平移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做数学”,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六、教学过程,1.创

6、设情景,引入新知,活动1 观察下列运动现象,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运动特征.,运动1,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中飞行.,运动2,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运动3,产品在生产线上传送,师生行为: 教师展示课件.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感受平移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此问题是让学生尝试把图象语言转化为文 字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2 (1)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师生行为: 教师展示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

7、题去观察;提醒学生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不当之处,加以点拨、 帮助修正.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回答问题.,设计意图: 1.图案简单,便于观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 3.设置问题(2)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1),从而产生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的欲望 4.对于图3和图4,学生可能找出多种绘制方案,教师对这一答案给予及时肯定的同时指出,在这里,我们一般应找出能绘制出整个图案的最简图形. 5.要学生清晰地描述出该图形是由哪一“部分”、“怎样”绘制出来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图形识别

8、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本活动直接为后面的活动3打下基础.,活动3 仔细观察教材第30页图5.4-1,小组讨论后回答: 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请任选其中两个图案,用红笔把这个“部分”描绘出来,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并讲清是“怎样”由这一“部分”绘制出来的.,师生行为: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找出绘制出整个图案的“部分”;参与其中一两个学习小组的讨论;辅助上台选手展示方案.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动手,选出准备代表本组上台发言的选手,上台选手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讲清自己的方案. 设计意图: 1.教材上的图案虽然美丽,也很贴近学生生活,但都比较复杂,既不易观察,又不便动手操作

9、(可能没有一个学生能把所有图案的绘制方案都找出来),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采取了以下4个策略: (1)用前面的活动2来做铺垫; (2)让学生任选两个图案; (3)教师参与一两个学习小组的讨论; (4)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学习. 这样就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2.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一节课“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活动4 (1)找到教材第77页第3图,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四边形的呢?,2.探究讨论,发现新知,观察发现: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10、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观察新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它们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师生行为: 教师提出问题(1),指导学生先描出一个四边形,然后向左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完图形,观察、交流后回答问题(2). 设计意图: 1.教材上要求描雪人,看似有趣,实则难以操作,学生画起来既费时,效果又不好,所以我们另选了一个简单图形作为基本图形. 2.设计问题(1),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下一节课“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会思考:我画这些图案有什么作用?这些图案中蕴涵什么数学规律?教师在学生产生这样一

11、种心境时提出问题(2),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3)在所画出的相邻两个四边形中,找出几组对应点(例如A与A,B与B,C与C,D与D等),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观察发现: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师生行为: 教师提出问题(3),指导学生怎样找对应点,并从对应线段的位置和长短两方面进行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伴互助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设计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归纳

12、、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突破难点.,(4)象活动1、2、3、4中图形的这种移动,数学上称之为“平移”,请对“平移”作出解释说说平移有哪些特征?,归纳总结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师生行为: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正在展示的课件;提醒学生回忆前面4个活动中图形移动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建构、明晰平移的概念;参与其中两个学习小组的讨论. 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交流后建构平移概念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

13、列活动,学生对平移有了充分的感知,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平移的概念.,活动5 课堂练习 (1)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请尽量用语言进行表述或用动作进行演示. (2)如图,把小船从左边平移到右边,请找出点A、D、F的对应点;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有什么关系,找出与线段AA相等且平行的线段,3.变式练习,应用新知,(3),(4),(5)下图中,图形(2)可以通过图形(1)平移得到吗?,(1),(2),(不考虑颜色),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还有益于他们获取比单纯知识(结

14、论)本身更重要的东西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如:在问题(1)中,学生通过举例、上台表演等,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问题(2)、(3)、(4)、(5)中,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比较、交流,逐步掌握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体会类比在学习中的作用等.,活动6 画一画 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0页下方的探究: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雪人呢?书上已经做了很详细的介绍,刚才我们在画一排四边形时就是采用的这种画法(向左移动透明纸).请问还有其他画法吗?请尝试.,设计意图: 描出一排雪人,可以按同一方向移动上面透明的纸;也可以移动下面的雪人!学生走出了

15、一小步,在思维上却迈出了一大步.让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都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平移变换时,既可以平移图形,又可以平移坐标系,希望这里的尝试能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思维基础.,活动7 议一议 画一个,将它沿边所在的直线平移一段距离,然后把点、与它们的对应点分别用线段连起来,你发现对应点的连线段有什么位置关系?最后请你对照教材第31页的归纳2,教材上的说法准确吗?,设计意图: 1.大多学生都迷信课本,而教材在这里的描述的确是不完备的,这会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敢于

16、质疑的精神.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3.为下节课“利用平移将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作准备.,探究发现: 对应点的连线段BB1和CC1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教材的归纳2的最后一句话是不准确的,应改为:“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相等,它们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了平移,理解了平移的基本内涵,并探索了平移的基本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4.回顾反思,升华提高,活动8 阅读教材,结合第31页的“观察”栏目,回顾“探索平移特征”的过程,并归纳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师生行为: 学生相互交流在本堂课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体验与感受、经验与教训,以及可能存在的困惑,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